德齡
這次去奉天,太后沒打算待太久,所以只帶了應季的衣服。當時是晚春,正值春夏交替的季節(jié),所帶的衣服也只是這個節(jié)令常穿的,可是僅僅這些就裝了滿滿一節(jié)車廂。
整整一節(jié)車廂啊,到底有多少真是難以數(shù)得清。在這里我只能告訴你一個大概的數(shù)目,這節(jié)車廂里面的衣服有兩千件左右,鞋子倒是不太多,只有三四十雙。
這一節(jié)車廂里面裝的衣服夠多了吧?在平常人看來,簡直一輩子都穿不了這么多??墒菍τ谔髞碚f,這些只不過占到御衣庫的三四十分之一。
這么多的衣服,該怎么收藏呢?宮里的方法是很有意思的,并不像普通人家那樣掛在衣櫥里,或者疊得整整齊齊的,碼在柜子里,而是專門準備了一種朱紅色的木盤,每個木盤放三套衣服。太后有那么多衣服,細細想來,要準備的木盤也要相當多才行。
說到這里,我想起了太后多年以來的一個習慣。每隔四五天,她就會把所有的衣服之類都看上一遍。這里所說的“看”,可不是她自己走到衣物跟前去,而是由人托著那些木盤,一個一個來到太后面前,讓她過目。
每三套衣服放在一個盤里,每一個木盤都要由兩個太監(jiān)抬著,想想看,這么多的衣服,每當太后要查看自己衣飾的時候,要有多少太監(jiān)?排在一起要拉出多長的隊伍呢?不過還好,宮里面的太監(jiān)總也不會覺得少。就說這次去奉天吧,太后帶上了整整一千個。
太后的衣服實在是太多了,就算一天換兩三次,也不會覺得緊張。而且,即使這樣頻繁地更換衣服,她還是會把許多漂亮衣服遺忘掉。那些被遺忘掉的衣服也都是精品,它們的剪裁也非常精致優(yōu)美,只是太后想不起來穿罷了!另外,還有一些衣服是太后從不再穿也沒法再穿的,那就是幾十年前太后剛剛來到宮里做貴妃時的衣服。她一直讓人留著。在她眼中,那些已經(jīng)不僅僅是衣服了吧?太監(jiān)們經(jīng)常奉太后之命,將它們捧來供她老人家觀賞,那情形一言難盡,似乎她看到的不是衣服,而是多年以前的種種生活。
每到這個時候,我都會偷偷地觀察她。她往往看著看著就發(fā)起呆來,一坐就是很長時間。她的表情變化是那么微妙,似乎從這些衣服中望見了自己年輕時的婀娜身姿,望見了那時候的歡笑與幸?!傊?,這讓她感受到了一種虛幻而又真實的快樂。此時,任何人都是不能同她講話的,她只想沉浸在自己的回憶里,不想被人打擾。即便是我有要緊的事情同她說,她也不會理睬。
那時候,清朝帝國還沒有滅亡,很多法令都要遵守,就連穿衣服也被寫進了律法。所有的朝臣和他們的妻子,以及宮里面的各位女官,都必須照章執(zhí)行,否則就是抗旨不遵。好在那些法令基本符合時令與個人的身份,所以不能說是苛刻。比如,春夏秋冬四季要穿各種不同的衣服,且每個季節(jié)要有一種固定的花來代表。比如冬天要用蠟梅花,春天要用牡丹花,夏天要用荷花,秋天則是菊花。只要是衣服都必須繡花,而且必須用符合這個季節(jié)的花才行。比如春天,如果誰的衣服上面繡的不是牡丹花,那就是抗旨不遵!
不僅衣服上面的花樣要固定,衣服的款式也要根據(jù)不同的季節(jié)而有所變化。比如冬天一定要穿皮衣服,共有四種固定的皮子,它們是銀鼠、灰鼠、狐皮和紫貂。要根據(jù)天氣冷暖的變化而進行相應的更換。
這就是當時的中國,在清王朝統(tǒng)治之下,從官到民,服裝必須整齊劃一,不管政治上有多么黑暗腐敗,外表看起來一定要光鮮華美。
宮里面供養(yǎng)著很多裁縫,他們是絕對不敢偷懶的,不斷地給太后做新衣服。那些太監(jiān)每天都會捧著木盤子,給皇太后看新做的衣服。這次去奉天,倒是沒有帶著那些裁縫。
除了裁縫之外,宮里面還養(yǎng)著很多神秘的老婦人。這些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整天低著頭,用筆給太后畫新鞋的花樣。當然,奉天之行她們也是沒份兒的。
從這次去奉天給太后所帶的衣服來看,就可以想象得出御衣庫的規(guī)模與容量了。太后有這么多衣服,所以一套新衣只穿幾天就被放到一邊,其中少數(shù)會賜給我和其他人,剩下的就只有一種命運,那就是等到太后百年之后,同她一起葬入墳墓里面。這是真的,她死后,那些精美絕倫、數(shù)量龐大的衣服,全都隨同她一起入了土,永遠不能再見天日。實際上,這可不僅僅是皇家獨有的習慣,只要深受佛教影響的中國人都會這樣做。因為,佛教里面的輪回轉(zhuǎn)世之說讓他們相信,人在死去之后也是需要衣服的,因為靈魂還活著,如果沒有衣服就只能赤身裸體了。不過,也是因為輪回轉(zhuǎn)世之說,有些衣服倒可以幸免,只要是帶皮的衣服,不管皮質(zhì)好壞,絕對禁止下葬。人們認為,帶著皮衣下葬的人會淪為畜生。誰也不愿意讓自己的親人來世變成銀鼠、灰鼠、狐貍、紫貂之類,所以皮衣服就“幸免于難”了。
(摘自“網(wǎng)易云閱讀” 圖/游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