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鵬
摘 要 互聯(lián)網絡的蓬勃興起,對于社會信息的交流與傳遞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社會傳媒行業(yè)也因此發(fā)生了重大的變革,其中受影響最為深刻的就是非結構化的數據挖掘的后臺與數據可視化的前臺呈現(xiàn),在這種形勢之下,數據新聞成為了互聯(lián)網絡時代中一種關鍵性的新聞挖掘和敘事方式。為了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需對新聞課程進行相應的調整,逐漸的加大大數據新聞在整個新聞采訪和寫作課程之中的比例,加大對新聞專業(yè)學生數據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力度,積極促進計算機專業(yè)和新聞專業(yè)的有機結合,全面促進學生運用數據工具去挖掘和呈現(xiàn)新聞。
關鍵詞 大數據;數據新聞;人才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201-0010-02
1 大數據時代已全面到來
所謂的大數據時代,指的就是各種數據的全面爆發(fā)時代,隨著計算機技術和互聯(lián)網絡技術的興起,數據爆發(fā)時代已經全面到來。
計算機技術和互聯(lián)網絡技術的興起,對于社會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人們的生活方式、獲取信息的方式和人與人之間交流的方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表象表明,大數據時代已經全面到來了。
人才的培養(yǎng)也要面臨全面的考驗,要在接受考驗的過程中得到有效的升華,注重對新聞人才的培養(yǎng)。
2 新聞挖掘與敘事方式的變化
大數據時代數據特征出現(xiàn)了顯著的變化,尤其是在非結構化數據挖掘的后臺與數據可視化的前臺兩個主要的方面表現(xiàn)的最為顯著。
2.1 深度挖掘新聞
當下的新聞報道已經打破傳統(tǒng)的“傳話”模式,簡單的對事情的原委進行實際的報道已經不能夠實現(xiàn)新聞報道真實性和準確性的要求,作為電視新聞的記者要對海量的電視新聞數據材料進行深度分析和精心的篩選,從而將數據背后的真相揭露出來。傳統(tǒng)的電視新聞的材料集中在記者面對面的采訪,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社交媒體上大量的非結構化的數據信息成為了電視新聞記者挖掘報道內容的源頭,而這種新聞的采掘方式已經成為了新聞事實的重要來源。
并且新聞工作者還會對這些新聞進行深層次的分析,將新聞按照重復、駁斥、質疑來進行分類,同時將這些分類做出可視化的處理,以此來保證所推送的新聞信息為積極向上的,是富有正能量的??梢暬幚砀浾咚治龀鰜淼慕Y果不一樣,其通過數據分析總結出來的新聞會更加接近新聞事件的事實,以此來為新聞真實的報道打好基礎。
2.2 數據的可視化,新聞的視覺體驗更強
數據的可視化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是廣義上,廣義上的數據可視化就是將一些數據和信息進行可視化處理。另一方面為俠義上的數據可視化,其主要是指運用圖表的方式來論證數據,在傳統(tǒng)的新聞媒體中,其也會采用圖表的方式來進行表達,如直方圖、餅圖、以及散點圖等,而新媒體中的數據可視化,就是將數據信息跟美學元素進行有效的結合,讓一些數據信息不再顯得蒼白,也讓人們可以非常享受接受這樣的信息。
數據的可視化處理在傳統(tǒng)的新聞報道之中就有不同程度的展現(xiàn),會出現(xiàn)圖表等設計,但是在大數據時代之中,數據信息的可視化處理在可視性的基礎上添加了可觀性。在進行新聞人才的培養(yǎng)過程中,除了要對計算機技術有所涉獵,還要對美學元素有一個大概的掌握,在報道過程中使之得到具體的體現(xiàn)。
2.3 眾包與分享
大數據時代的互聯(lián)網絡,分享是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廣大受眾不僅僅是電視新聞的接收者,有相當的一部分受眾還是新聞報道的制作者。大數據時代的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數據的爆發(fā),利用互聯(lián)網,新聞的受眾面得到極大的擴張,受眾既是新聞的接收者又是新聞的發(fā)布者,實現(xiàn)了新聞的眾包性和分享性。
3 數據新聞人才匱乏及培養(yǎng)缺失
新媒體時代需要的是數據分析,因此傳媒想要深度的挖掘新聞,實現(xiàn)可視化就必須要“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
有專家曾預言:在未來,不管是什么樣的深度報道,都需要數據分析來實現(xiàn),其可以幫助人們用數據來解釋一些表面看不出來的新聞內容,是這個時代的所需,因此也就對新聞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
也就是說不論是傳統(tǒng)的文字、圖形思維模式還是對于新興的數據思維模式而言,都將迎來艱巨的挑戰(zhàn),培養(yǎng)跨學科型人才是未來發(fā)展的趨勢。
對于當下的“現(xiàn)代傳播技能”和“技術語言技巧”來說,無疑就是大數據帶來的新聞挖掘和敘事方式的變革。傳統(tǒng)的單一的電視新聞媒體人已經不是當今社會的主流需求,要求對電視新聞內容和可視化技術處理雙重“加工”的多功能型人才是當下電視新聞行業(yè)的需求特征。
在多數新聞院校之中,對于相關的課程設置的課時比例相對偏低甚至是缺失,即使在設置課時期間,對其重視的程度也是遠遠不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院方在這方面的師資建設工作也是相對欠缺,導致數據新聞教育發(fā)展緩慢,基于這種局面,筆者結合自身經驗提出以下幾點,以提高對多功能型電視新聞人才的培養(yǎng)。
3.1 提高學生對于數據的運用能力
數據新聞授課內容應在現(xiàn)階段新聞人才培養(yǎng)課程中的比例應該適當的增大,通過“有血有肉”的實際案例,讓學生深刻的認識到數據在網絡傳播時代的重要作用,積極鼓勵其自行制作數據新聞,并將其上傳到互聯(lián)網絡上,增強其學習的成就感。
3.2 加強計算機專業(yè)與新聞專業(yè)的緊密結合
目前國內很多學校已經開設了包括網頁制作、數據可視化、Photoshop等課程,但這些課程往往由完全不懂新聞的計算機專業(yè)教師講授,使得技術和新聞實踐脫節(jié)。
有的即使學生掌握了計算機技術,卻不知道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運用。基于這種被動的局面,要想打破僵局,筆者結合自身的經驗,認為可以將新聞專業(yè)的教師和計算機專業(yè)的教師共同完成對學生計算機技術和運用計算機技術來完成電視新聞挖掘等工作的教學,實現(xiàn)學生掌握真正的“武器”,并且能夠熟練的使用“武器”,戰(zhàn)無不勝,進而實現(xiàn)對新聞的有效挖掘和呈現(xiàn)。
3.3 進行相關專業(yè)的師資建設
學生的知識都是由教育最前沿的教師工作者進行講授的,故而,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全面到來,院方要進行相關專業(yè)師資的儲備工作。新聞實踐經常的行走在理論之前,故而即使已經從事新聞工作多年的人群,也要經常性的進行學習和交流,逐漸的掌握最新的新聞挖掘和制作工具。
4 結論
綜上所述,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新聞媒體行業(yè)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其中既存在挑戰(zhàn),也存在機遇,在這種時代背景之下,進行新聞人才的培養(yǎng)要注重實踐,與時俱進,培養(yǎng)出適應時代需求的綜合型人才,為新聞事業(yè)的進一步發(fā)展“添磚加瓦”,促進新聞事業(yè)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積極效用進一步發(fā)揮。
參考文獻
[1]維克托邁爾-施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
[2]百度百科“大數據”[EB/OL].http://baike.baidu.com/ view/6954 399.htm.
[3]彭蘭.大數據時代:新聞業(yè)面臨的新震蕩[J].編輯之友,2013(1):6-10.
[4]視物致知.統(tǒng)計圖和信息可視化之爭[EB/OL]. http://www. civn.cn/p/3859.html.
[5]Data Journalism Handbook[EB/OL].http://www. datajournalism handbook.org/1.0/en/.
[6]田華,李志.高校新聞教育如何培養(yǎng)特色人才[J].青年記者,2006(4):75-7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