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45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1-0178-02
教育的人文關懷注定了教育的溫度,當我們身處溫暖的時候,我們尤其是家長應該感受孩子們的心情,那樣才會有真正為孩子們實踐的教育。
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
“在孩子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你是怎么做的呢?”
這是我在家長會上,常給家長的一個話題??上Ш芏嗉议L的回答都不盡如人意,有的回答聲甚至讓人寒得心都冷了。有的家長說“我給她鼓勁的!”有的家長說,“我給錢來刺激他!”有的家長說,“孩子有什么關系?大人才重要呢?!”有的家長說……
我微笑看著家長們,給他們出了一道題:在一次外出遠游中,隨行的一個同伴,因為不小心掉入了一個陷阱中,而他又沒有辦法自己一個人能夠爬出來,這個時候你們說我該怎么辦?很多家長提出了很多辦法:有給他一條繩子的;有拉一把的;有找石頭墊在腳下的;有拿梯子的……方法很多,許多家長也為自己想出那么多辦法而洋洋得意。這個時候,我的神情開始嚴肅起來,我制止了家長們的討論,然后輕輕地說了一句,“你們可以在別人遇到困難的時候,伸出援手??墒钱斪约旱暮⒆佑龅嚼щy時,你們?yōu)槭裁床簧斐鲈帜兀俊边@話的效果頗大,幾乎所有的家長都愣了,連原先討論最激烈的兩位家長也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陷入了深思。
我想,這個時候,家長肯定在想自己做了世界上最可笑的事情,但是現(xiàn)實往往就是這般可笑。我這樣對家長說,“在我任教的很多年來,一直不變的討論話題之一就是學習成績。很多孩子由于學習效果和基礎的原因,在學習上落后于他人,但是很遺憾,很多家長的做法是責備和鼓勵這兩種。當這樣沒效果的時候,很多家長就只有剩下責備了。我想反問,孩子的成績差難道只能算孩子的問題?在孩子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我們的家長們僅僅一邊觀看,而不出手。如果這個時候,你幫助孩子的話,很有可能會促進孩子的進步,可惜這樣的事情是很少的。所以,我們的孩子才這樣。”
現(xiàn)在回想起來,當時說這些話的時候有些激動,也記得那天的家長會幾乎博得了所有家長的稱贊,也獲得了家長的信任。
其實,面對現(xiàn)實中類似的情形,我想起了那次家長會,孩子在最需要的時候,我們該怎么選擇呢?毫無疑問,我們該伸出援助之手,可是怎么伸出自己的援手,怎么幫助他們呢?我突然記起了譚同學的事情。譚在自己的“決心書”上所作的反思是深刻的,可是卻因為同學的不信任,找不到擔保人。而我,在這個時候伸出援手,也直接地得到了他的信任。這幾天,我看到了他的進步,我更加相信了幫助的意義。
其實,“幫助”在生活中是很常見的,很多家長甚至說,我也經常幫助他,可是為什么沒有這樣的效果呢?難道是孩子的問題?還是幫助不對?很多時候,我想是因為很多家長在該幫忙的時候,不幫,不需要的時候亂幫!甚至很多人在面對類似于譚學生的問題時,還是一種取笑和幸災樂禍的態(tài)度,沒有效果是必然。
在孩子個性發(fā)展過程中,在面對失敗或困難的時候,無論他平時如何自信積極,在這樣的時刻都會有迷茫無助,而這時,家長的幫助可能就是久旱中的甘霖了。
我想譚同學后來之所以這樣感激和進步,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我們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扶了一把。生活有的時候就是那么簡單,伸手就能“幫助”了。
家庭教育,是經歷了“知”“情”“意”“行”的過程,于是,心里漣漪波瀾。
一份關于“痛”新年禮物
經過了史上最長的一個寒假,開學第一課上,我準備了一件“新年禮物”送給孩子們。
選擇這件“禮物”,是因為在過去的一個學期里,陳同學,經過多次談話后仍然存有不良習慣。他堅持認為,這些缺點既然難以糾正,如果沒有大影響,不如不改。久了以后,父母無能為力,甚至認為,不改,是因為這些問題本身就無法解決。于是,這“結”越結越大。我和父母溝通不放棄,思想的問題,思想上去解決。父母的永不放棄要讓孩子看到,我需要一個機會,幫助家長一起。為此提前和父母約好,錄下父母的視頻。
在課上,我拋開了一個話題:“每人身上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習慣,有些被糾正了,但是,我始終相信,只要愿意糾正,肯定是可以糾正的,你們信嗎?”
孩子們眼神閃爍,陳則是用“詭異”的眼神與同學相對笑了笑。
我發(fā)現(xiàn)了陳的臉上露出了不以為然的神情,就是還帶著點“冷笑”。
我裝作很有“興趣”地把問題“傳給”陳,“陳,你信嗎?”他看看我,輕輕地搖搖頭。
我笑了,“可是為什么呢?”
“我覺得,有些壞習慣是根深蒂固的,我們是無能為力的。”陳的話,說得理直氣壯,竟然贏得其他同學的認可,卻也讓更多的孩子一片嘩然。
我接著問“你的意思是有些習慣就是改不了的,即使我們知道根源,也是改不了的?”他看著我,輕輕點頭。
我再一次笑了,“那好,今天我們來做一個小游戲,也許從中可以得到答案。”我從辦公室里拿了三個紙杯,其中兩個熱氣騰騰。旁邊眼尖的孩子看到了:“開水!”可是,一臉的疑惑。
“陳,就請你來參與這個游戲吧。”
“先拿著這個杯子,這就是你的‘壞習慣,當然,你覺得它是改不了,那就應該抓住它?!彼纯次?,抓住了紙杯,從手指關節(jié)的緊張程度,我知道他抓的很緊,是特想向我證明,自己是對的。
我將自己手中的開水慢慢倒入陳的杯子,“這不是開水,這是生活中成長的環(huán)境,是挑戰(zhàn)你素質的環(huán)境!”
我一邊倒一邊問:“燙嗎?夠‘挑戰(zhàn)嗎?還能抓著你的壞習慣嗎?”他不說話,但神情和動作表示他的堅定。我也不說,就慢慢地不斷往杯子里加水。
漸漸地,杯子里的水滿了。漸漸地,熱水,從杯子里溢了出來。我看到他在咬牙堅持。“夠挑戰(zhàn)?還不放棄你的壞習慣?”我問道。
他不說話,但手微微顫抖,面部很痛苦的樣子,我絲毫不為所動,繼續(xù)加。同學們激動地凝視,個別調皮的在喊,“受不了啦”。
水開始蔓延,他再也忍不住了,手一松,裝滿水的杯子“撲通”一聲掉到我準備好的臉盆里,他對著縮回去的手不斷吹氣,但眼神卻告訴我,他已經想到了什么。
我拍拍他的肩膀:“為什么?”
“痛,被燙到了,所以就放掉了?!彼幕卮鸷芎唵?。
“那你找到答案了嗎?我繼續(xù)問他。他說:“我不知道是不是對的,但我真這么想的, 剛才被燙的痛了,于是就放掉了,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一個道理。很多時候,不良習慣不是改不了,而是我們沒有感覺到它給我們帶來的‘痛。我們生活中,平時沒有遇到對不良習慣的挑戰(zhàn),所以才不在意,也改不掉。但是,可以預見,一旦遇到就真的來不及了?!闭f完,他看著我,眼神在問,是否找到了答案。他的臉上也露出了笑容。
“我為陳善于思考而高興,同時,我相信他也悟到游戲的答案,陳還會給我們一個未來表現(xiàn)的答案!你說呢,陳?”陳有些害羞,但我分明看到了他的答案。
“看一下,爸媽的話。”我乘熱打鐵視頻里短短幾句,我看到了陳的真的感動和感恩。
教育因體驗而深刻,孩子因感動而改變。主要原因還是家長的永不放棄,成為了孩子想改變的真正后盾。
作者簡介:
駱惠(1982.11-),女,江蘇蘇州人,漢族,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德育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