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軍民
摘要:多讀能調(diào)動學生各種感官的作用,有助于智力的發(fā)展,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水平,是語文教學中永遠的法寶和良方!
關鍵詞:語文教學;以讀促學;質量提高
兒時的學習時光是在本村的一所小學堂里度過的。那時的孩子生在紅旗下,長在新中國,一切都是甜蜜、美好的,生活是幸福的,陽光更是燦爛的。我們學習的科目有語文、算術、唱歌、講故事,好像還有圖畫,都由叔父老師一人給我們教,老師簡直是我們心中的知識之神。后來才知道我們這個教室里原來是足足的三個年級?。⊥晔切腋5?,學習更是愉快的,學習和玩是我們每天幸福生活的主旋律。算術是我的強項、叔父老師經(jīng)常在其他同學和父母面前總夸我聰明、反應快,所有的算術題他一講我都會算,我是他的驕傲。但是我覺得語文課更是我的強項,因為我更喜歡語文這門學科,我更喜歡老師兒時教我們學習語文的獨創(chuàng)妙法—多讀、多背法。在我從事教書育人的這二十多年的人生生涯中,“讀、多讀”——一直仍是我從事小學和中學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良方。我不僅繼承了叔父老師的神圣職業(yè),也繼承了他創(chuàng)作的語文獨特的教學和學習方法,讓我終生受益。
托叔父老師所授:對于語文課的學習和教學而言,“多讀”就是我多少年來的法寶,這還要感謝老師所授啊!恍然大悟—豈不知,叔父老師當年對于學生的授課方法——多讀、多背法。多讀——是我這一生學習和教學的良方,而且這個良方永不改變!我們真正的學習樂園其實就是教室門前村里的打麥場,每天清晨天蒙蒙亮,老師就讓我們在麥場上大聲地朗讀課文,一遍又一遍,反復不斷,不厭其煩。我們的讀書聲招引來了眾多的家長,家長們站在麥場上認真地看自己的孩子們比賽讀文章,不知是一種當時的自豪,還是未來的幸福憧憬或者希翼,我們不懂,只看到家長們臉上滿是喜悅。家長們久久不愿離開,有時竟忘記了去田野里勞動,我們讀的可起勁了。讀書、翻書的遍數(shù)實在太多了,我們的新書早早的就已變得破破爛爛了,老師家長鼓勵我們不要緊,用牛皮紙和漿糊把書給我們修補的結結實實的,老師更是用誰說的一句名言“讀書破爛(萬)卷,下筆如有神”來形容我們,我們似懂非懂。在麥場上,我們讀課文、讀詞語、成語、讀拼音、讀造句,讀習作例文,只要是老師布置的,我們什么都讀。讀完后,我們就用小棍子在自己的領地里寫啊,畫啊,寫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作業(yè),描繪我們的明天。記得聽的最多的話就是村里長輩們對我們的夸贊:“對對對,娃娃們真是好樣的,語文要念呢,算術要算呢,我們這個村莊有希望了!”。
多讀,要求老師發(fā)揮主導作用,指導學生去讀,并在課堂或課外給學生大量的時間去讀書,做到以讀為主,以講為輔。
一、 要帶有一定的目的去讀,力求情景交融
在語文的課堂訓練中,讀,自古至今都是我國最主要、最基本的訓練教學方法,也是語文教學的傳統(tǒng)優(yōu)秀教學方法。讀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由初步理解并熟悉教材的內(nèi)容,最后達到背誦的目的?!皶x百遍,其義自見”是有著它深刻的教育意義的。讀的時候要求學生要達到怎樣的一個目的,教師應心中有數(shù),無論是讓學生默讀、朗讀、輕度,還是單獨指名讀、扮演角色讀,一定要帶有感情色彩,力求情景交融,達到特有的效果。有感情的讀,學生通過讀能抒發(fā)自己的情感,通過欣賞性的讀,能讓學生通過讀寫景文章,邊讀邊領略大自然的美景,欣賞美景,起到導游的作用,從而熟練內(nèi)容,達到背讀的目的。
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大量的情感性的朗讀,學生不僅有所知,更有所感,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想像,把學生帶入文章的境界之中,引起思想共鳴,這是不可忽視的朗讀教學手段。因此,老師的范讀展示和表演非常重要,在讀中明理,在讀中激情。在教學中重點加強指導學生的感情朗讀和訓練,鼓勵學生大膽朗讀,聲音由小到大,克服膽怯心理,置身于課文所描述的情景當中,從而受到心靈的震撼,這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門教學藝術,要求老師自己下苦功夫勤學苦練,努力提高自己的范讀水平?!按蜩F必須自身硬!”
二、 在讀中要不斷研究語言的特點及其變換
在朗讀中研究語言的特色,這是由語文教學的特點來決定的。語言就是由字詞句篇所組合的整體或拆分的單元,也可以說是由點到面或由面到點的轉換,既是表象更是實質。在讀時,教師要指導學生根據(jù)文中語言的特點轉換,可抓住重點段落,進行強化訓練。第一遍指導學生輕聲讀,讓學生理解每一句話的意思;第二遍提名讀,找出學生在讀時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指導,并讓學生自己和其他學生感受語音、語速、語重、停頓和情景方面的不足,充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情,充分展示自己,可達到舉一反三或教學中事半功百的效果;第三遍老師范讀起引領作用,強化學生記憶,加深影響;最后讓學生來帶著這種情感來集體讀,感受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經(jīng)過讀的練習,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學生讀的質量,達到讀的目的。
三、 多讀,能提高語文的綜合能力
經(jīng)常指導學生抽出大量的時間認真讀書,并通過師生互動,結合范讀、指名讀、領讀、齊讀、自由讀、背讀等多種形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調(diào)動學生朗讀的積極性,使學生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發(fā)展語言,陶冶情操,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葉圣陶先生講:在檢查學生對文字、文章的是否理解,聽聽他對文章的宣讀便是最好的方法。因為讀是理解語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好的讀,本身就是對課文極好的解釋。另外,多讀有助于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有益于發(fā)展學生的智力,眾所周知,讀書朗朗上口,熟讀成誦,運用時就會脫口而出,講的就是讀與表達的關系。“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講的就是這個道理。同時也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讀與寫作的關系。
朗讀既是目的,也是手段,在一定的程度上能較全面地體現(xiàn)一個人的智力水平。讀的準確,能反映出學生的觀察能力、記憶能力強,讀的流利,能反映出學生思維敏捷和諸多反映;讀的有感情,能反映出學生的思維理解,情感豐富和想象力之深。
(作者單位:甘肅省隴西縣學生資助管理中心,甘肅 定西 7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