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紅玉,何 亮,張喜云
基于“WiFi教室”的課堂教學應用研究
歐紅玉,何 亮,張喜云
(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長沙 410015)
信息化教學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如何搭建一個既經濟又實用的信息化教學平臺,文章探索了組建"WiFi教室"的建設思路,并分析了基于"WiFi教學平臺"建設信息化教學資源的方法和技巧。以期積極探索有效整合信息技術、豐富拓展教育時空的新途徑。
WiFi教室;信息化教學;教育資源
目前,信息化教學有力地推動了教育教學改革,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設在各個地區(qū)都倍受重視,各類學校都在結合自身的發(fā)展需要和辦學特點而積極推進此項工作,以構建先進的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及合理的信息化教學模式。
縱觀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一般都是由“基礎設施建設”階段向“強調教學應用”階段發(fā)展,繼而進入到“反思探索”階段。
要實現(xiàn)教育信息化,“網絡建設”是基礎,“資源建設”是核心,“教學應用”是目的。
古人云:“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蹦敲?,信息化教學,也是離不開“網絡”這個基礎。但由于目前的信息化教學部分采用的“廣域網絡+操作終端”的“網絡教室”的建設周期長,而且其建設、維護以及使用所投入的費用較大,從而使得傳統(tǒng)的普通教室仍然存在。這就對開展網絡教學、空間教學帶來了一定的限制。
在借助信息化平臺進行網絡教學、空間教學時,會有如下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
1)部分老師在更新、修改資源時的便利性和實時性不太好。比如,在上傳視頻資源時,須通過平臺審核。
2)部分老師上傳到網站的資源類型未能做到多樣化。比如,上傳到網站的資源類型會規(guī)定統(tǒng)一格式,所以在上傳教學資源之前須先轉換好格式。
3)某些空間教學平臺的操作界面是以網頁超鏈接跳轉為主,用戶體驗有待進一步提升。
4)在某些空間教學平臺上呈現(xiàn)的教學資源基本都是文章和視頻,局限了教學資源信息類型的多樣化和更好的表現(xiàn)形式。
5)部分空間教學平臺的“學習導航”和“檢測、反饋”等功能的支持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強。
WiFi是由 Wireless(無線電)和 Fidelity(保真度)這兩個英語單詞組成的一個合成詞,即無線保真技術,是一種可以把PC(個人電腦)和手機、平板等終端設備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的技術,屬于WLAN(Wire Less Local Area Network,無線局域網)的一種連接技術。WiFi一般指計算機局域網IEEE802.11系列協(xié)議。但平常,人們又會直接用WiFi來代稱WLAN。
目前的大部分臺式電腦、筆記本電腦、平板和智能手機,都帶有WiFi模塊,方便組建一個WiFi網絡。即處于某一個WiFi網絡范圍內的、自帶有WiFi模塊的無線設備,可以接入該WiFi網絡進行通信。
本文所說的“WiFi教室”是指:將無線局域網覆蓋一間教室,教師把自己教學用的電腦作為Web服務器,學生用自帶的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作為終端設備來進行瀏覽和學習,并且研究這種基于WiFi教室在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WiFi教室”,是為了破除現(xiàn)有“網絡教室”的建設和使用的困窘,借由WiFi組網技術組建網絡覆蓋一間教室,更好地為課堂教學服務的一種新型“網絡教室”。
“WiFi教室”具有組網便利、成本低、見效快的優(yōu)勢,可使豐富的教學資源能更好地呈現(xiàn)在課堂。由于教學資源直接存放在教師電腦中,老師可隨時對資源進行修改和擴充,自由度非常大;甚至在必要時,“WiFi教室”也可以通過網線、3G/4G模塊等,接入到外部網絡,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廣域共享。所以說,基于“WiFi教室”的信息化教學,可作為網絡教學、空間教學的有益補充。
在信息化時代,學生較為青睞網絡和新媒體。而教師如果能夠把信息技術和相關課程的特點結合起來,運用富媒體技術對教學活動進行創(chuàng)造性設計,就可以使教學的表現(xiàn)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就能夠使課堂教學收到更好的效果。因此,我們應該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提供有力的學習工具和豐富多彩的教育環(huán)境。
通過調查走訪部分在校高職學生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和手機的使用情況得知:學生們一般都有智能手機,并且這些手機都有WiFi模塊。因此,我們確定了以學生自備的智能手機作為學習端設備是可行的,以“WiFi教室”為平臺,學生手機接入來共享教學資源是有應用前景的。
首先,選擇一間傳統(tǒng)的普通教室,采用無線路由器來組建一個WiFi網絡,搭建網絡服務器。如我們可以憑借 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互聯(lián)網信息服務)軟件,直接使用來此間教室上課的老師的教學電腦搭建一個小型的Web服務器。至于終端,不用另行配備,就直接利用來此間教室上課的學生的智能手機作為網絡終端接入,就可以接收、瀏覽、學習老師分發(fā)的課程教學資源。以這種網絡教室為課堂教學提供服務,就是一個經濟實用的基于“WiFi教室”(如圖1所示)的信息化教學平臺新模式了。
圖1 “WiFi教室”示意圖
在這個基于WiFi教室的信息化教學平臺里,我們使用手機作為終端較為方便,但新的技術問題又出現(xiàn)了:第一,要把教學資源轉化為適合于在手機端進行傳播和瀏覽的形式;第二,學生的手機是一種隨機組合,其中會包含有各種各樣的手機制式和手機操作系統(tǒng)平臺,那我們的教學資源就要能實現(xiàn)這些跨平臺的傳輸和共享。
我們這里探討的教學資源,主要包括用于教學活動的資料和工具,如教學課件、課程案例、電子教材、習題庫、常見問題解答、試卷素材庫、資源目錄索引、文獻資料、以及媒體素材等。
首先,對現(xiàn)有的課程資源進行數(shù)字化、信息化處理。常用的方法有很多,如將教學課件、教案轉化為HTML、Flash或PDF等格式。
如何對現(xiàn)有的這些課程資源進行數(shù)字化、信息化處理,使之適合于多種制式和操作系統(tǒng)的智能手機的跨平臺傳播和瀏覽呢?目前通行的做法是基于HTML5技術來進行制作和開發(fā)。在實踐中,我們也嘗試以HTML5技術來實現(xiàn)跨平臺的資源共享,以適合于智能手機上傳播。把文本、圖形、圖像、音頻、視頻、動畫、試題、課件、教案、案例等素材組織起來,制作“學習導航”、“檢測反饋”,基于“WiFi教學平臺”提供給學生使用。我們開發(fā)制作了部分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如《基站建設與維護標準化考試題庫》,同時錄制了《通信工程設計制圖》操作題示范視頻,準備基于“WiFi教室”的信息化教學平臺進行分享、測試。
須強調的幾點:基于HTML5開發(fā)的網頁APP,擁有更短的啟動時間和更快的聯(lián)網速度;HTML5是開放的、適用于跨平臺應用,無論是筆記本、臺式機,還是智能手機都可以很方便的瀏覽基于HTML5的網站,為桌面和移動平臺帶來無縫銜接的豐富內容;使用HTML5,可以在網頁上直接調試和修改,還可以創(chuàng)建安全防護措施。
信息化教學資源的建設,應以微課為主或參考微課的建設模式,“短小、精悍、有趣”,以適應學生使用手機的習慣和學習心理特點。當然,教學設計也至關重要,要精心安排學習路線和學習導航,合理布置學習任務,才能有效利用教學資源,保證教學效果和提升教學質量。在開發(fā)制作課程教學資源時,應主要針對教學重點、難點問題,不能追求“大”、“全”。基于以上認識,在探索課程資源數(shù)字化和集成時,就能有針對性地處理,優(yōu)化組合資源。
最后,信息化技術只是教學資源的開發(fā)手段,信息化教學不能唯技術論。在實施過程中,要以學生為本,強調學生的用戶體驗,吸引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總之,利用無線路由器搭建WiFi教室,不用對原教室進行改建布線,見效快、成本低、組網靈活。只要把老師們做好的教學資源整合起來,通過WiFi網絡平臺就可以分發(fā)給學生或供學生自行瀏覽、學習。WiFi教室是教育信息技術在教學實踐應用中的一種新途徑,以提高教學質量為最終目標。
[1]韓艷.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有效融合[J].教育教學論壇,2013(12):51-52.
[2]張艷.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微課與課堂的有效融合[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7(4):19-21.
[3]甘容輝,高?;旌鲜浇虒W法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6(7):174-176.
[4]張敏.基于MOOC理念的新型高職教育教學模式研究[J].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6(9):108-110.
[5]王鍵.空間教育教學案例集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6]張一春.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現(xiàn)狀與能力提升對策[J].調查,2015(12):70-74.
[7]季鳳.微型Web服務器的設計與實現(xiàn)[J].科技信息,2013(7):233-236.
Application of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WiFi Classroom"
OUHong-yu,HE Liang,ZHANGXi-yun
(Hunan Post and Telecommunication College,Changsha,Hunan,China 410015)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has effectively promoted the education reform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The question is howto build a cost-effective and practical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platform?This paper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WiFi Classroom"and analyzes the methods and skills of building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resources based on"WiFi Teaching Platform"soas toactivelyexplore newways ofeffective integration ofinformation technologyand enrichingspace and time ofeducation.
WiFi classroom;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educational resources
10.3969/j.issn.2095-7661.2017.04.024】
G434
A
2095-7661(2017)04-0077-03
2017-07-22
歐紅玉(1968-),女,湖南寧鄉(xiāng)人,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副教授,電子工程師,研究方向:移動通信技術等專業(yè)教學、教研教改。
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WiFi教室的信息化教學方式的研究”(課題編號:XJK015CZY088);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職通信技術專業(yè)群教學模式改革研究”(課題編號:XJK016CZY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