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華 盧海燕
摘要:隨著移動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利用移動設備的學習應運而生,它給人們帶來了全新的學習體驗。然而,由于社會和信息技術發(fā)展而形成的網絡信息傳播碎片化特征,既促進了移動學習普及、走向個性化等積極影響,又帶來了內容零散簡略、難以深度學習、專注力下降等消極的影響。因此,本文以辯證、全面的視角深入研究網絡碎片化特征對移動學習的影響,這是現階段關于移動學習研究的緊迫任務,對后續(xù)移動學習的持續(xù)、深入發(fā)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將會促進移動學習更好的發(fā)展。
關鍵詞:網絡;碎片化;移動學習
一、研究問題的提出
國際著名遠程教育專家德斯蒙德·基更在亞洲開放大學協會第18屆年會的主題報告《移動學習:下一代的學習》中提出:不是技術本身具有適合教學的特性使得遠程教育和開放大學取得了成功,而是技術比較普遍地被大眾擁有。m2017年7月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6月,中國手機網民規(guī)模達7.24億,較2016年底增加了近兩千多萬人,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人群占比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從來沒有一項技術在人類歷史上像移動手機那樣被大眾百姓應用到如此普及的地步。
隨著移動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在遠程教育發(fā)展中,一種嶄新的學習模式悄然而生,這就是移動學習。它帶領我們進入一個自由化、碎片化的學習時代,人們可以在課堂之外的其他地點,如辦公室、公交車站、地鐵、機場等,利用一切碎片化時間進行碎片化學習。從此,人們從學習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中徹底地解放出來,這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習效率。碎片化特征是移動學習的核心特征,也是移動學習的核心優(yōu)勢。
然而,2017年4月《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顯示:2016年,數字化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68.2%,較2015年的64.0%上升了4.2個百分點。在數字化閱讀中,62.4%的成年國民用過微信閱讀,較2015年的51.9%上升10.5個百分點。在與微信相關的活動中,85.7%的接觸者進行聊天、收發(fā)文字、語音、圖片等活動,81.3%查看朋友圈的朋友狀態(tài);76.4%閱讀騰訊新聞,32.4%閱讀公眾訂閱號發(fā)布的文章和信息。在通過手機從事的主要活動中,僅有25.9%的手機接觸者進行與工作、學習有關的操作。移動學習,并未像其起初提出的理念那樣——基于移動設備的碎片化學習會帶給人們“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內容、任何方式”的全新學習體驗,這種碎片化學習的自由化優(yōu)勢并未展現出來:人們更多從事與學習無關的活動。
因此,以辯證、全面的視角深入研究移動網絡碎片化特征對移動學習的影響,是現階段關于移動學習研究極為重要的任務。
二、網絡碎片化特征的成因探析
網絡碎片化特征產生的原因,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新媒體的出現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一)多元化社會價值體系是碎片化形成的社會基礎
在中國社會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中國社會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其價值觀也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這包括人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婚戀觀等。整個社會不再被一種價值體系壟斷,社會階層的重新分化帶來了多元化的社會價值體系。處于不同階層的人,對社會關注的重心、所占有的社會資源、利益訴求等不同,其價值觀會自然分化。不同價值觀下的人們,因觀察視角的不同,對于同一客觀事實,會有不同的主觀認識和判斷,多元化的價值體系也就自然形成。尤其是新信息技術——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多元化價值體系下人們對信息的選擇、獲取甚至傳播更加自由化、個性化,這打破主流媒體的權威。網絡媒體自身的特性以及其在多元價值體系下受眾主體性的凸顯開創(chuàng)了碎片傳播時代的到來,“草根”也有了自己的“聲音”。
研究表明:當一個社會的人均收入在1000美元~3000美元時,這個社會便處在由傳統(tǒng)社會向現代社會轉型的過渡期,而這個過渡期的一個基本特征就是社會信息的“碎片化”:傳統(tǒng)的社會關系、市場結構及社會觀念的整一性——從精神家園到信用體系,從話語方式到消費模式——瓦解了,代之以一個利益族群和“文化部落”的差異化訴求及社會成分的碎片化分割。
(二)新數字媒體技術——移動互聯網技術是碎片化產生的直接原因
麥克盧漢的《媒介即訊息》一書提出:從長遠的角度看,真正有意義的訊息(信息)并不是各個時代的媒介所提示給人們的內容,而是媒介本身。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主導的第五媒介,在信息的表達、傳播獲取以及消費方面都呈現碎片化特征。
1.信息表達的碎片化
(1)信息表達形式的碎片化
傳統(tǒng)媒體傳播內容表述的特點是信息內容單向傳播,無受眾主體及時反饋信息,只是被動接受,是一種單向、線性的方式。網絡媒體則是采用超鏈接技術重構信息內容組織方式。所謂超鏈接技術,是基于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的超鏈接標簽的運用,用于在兩個不同的網頁文檔或同一個網頁文檔的不同部分間建立聯系。這種超鏈接技術建立了網絡節(jié)點與網絡節(jié)點之間的聯系,也將互聯網中散亂無序的信息碎片連接在一起,形成了復雜龐大的網狀結構。同時,這種超鏈接也可使人們在不同頁面間自由地跳轉,從而打破傳統(tǒng)媒體閱讀的線性思維,增強了信息選擇的個性化,也增強了碎片化信息的接受量。
(2)信息硬載體的碎片化
信息內容所承載的移動智能終端工具(手機或平板設備)等信息的硬載體,具有屏幕小、分辨率不高等特性,這就決定了知識內容的設計是短小、精悍的,是微型化、碎片化的。
(3)信息軟載體的碎片化
所謂軟載體是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軟件,MOOC課程平臺等軟件。這些軟件追求語言表述的簡練,追求信息表達的微型化。譬如,微博、微信等媒體社交軟件對其所承載的文字數量是有限的;課程視頻是MOOC課程的核心部分,MOOC課程每節(jié)課的視頻總時長也是有要求的,最好在6分鐘~10分鐘內。微型化是碎片化的特點之一,也是形成信息碎片化的重要因素。
(4)信息表達內容的碎片化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信息表達不僅僅在形式上呈現微型化、碎片化特征,在語言的語義內容上也呈現碎片化的特征,簡短的文字、一幅圖片、幾十幀的動畫、一封郵件或是短暫的視頻等都可表達信息內容。
2.信息傳播的碎片化
網絡媒體其獨特的媒介形式和接觸的便捷性,擺脫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尤其在移動網絡被廣泛應用以后,更沒有時間和空間上的中心,整個傳播時間和空間都被撕裂成了碎片,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傳播活動,沒有中心的傳播媒介打破了之前傳者的權威,也使大眾傳播活動廣泛化。這種在空間、時間上的碎片化傳播極大地解放了傳者的主體性,也使得網絡傳播活動更為自由。
3.信息獲取的碎片化
網絡信息種類繁多,涵蓋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除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生態(tài)、教育等公共議題以外,更包括生活點滴、情感八卦、娛樂明星、心靈雞湯等。人人都在尋找自己感興趣的信息,淹沒于信息的海洋。無序、零碎的閱讀,零散、隨機的知識,缺失文字固有的邏輯性與連貫性,讓置身于信息海洋的受眾者獲取信息時,難以完成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的知識建構要求。
4.信息消費的碎片化
無論是基于計算機的網絡操作系統(tǒng)(如win.dows操作系統(tǒng)),還是移動設備的智能操作系統(tǒng)(如Android系統(tǒng)),它們都支持在同一時間內運行多個應用程序(任務)的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在這種多任務操作系統(tǒng)中,無論是電腦還是移動智能終端,往往支持執(zhí)行多個任務,而且任務間也進行可隨意切換。例如,打開網頁的同時也可進行QQ聊天。
三、碎片化特征對移動學習產生的影響分析
(一)負面消極影響
1.碎片化信息內容零散簡略,移動學習難以走向深度
碎片化信息內容,由于知識之間的聯系被中斷,無法形成完整的體系,缺乏系統(tǒng)性、邏輯性,信息內容表意簡略,復雜的問題簡單化。我們“像是學到了很多,但又感覺好像什么都沒學會”,移動學習難以走向深度。
2.認知元成分準確性缺失,形成信息繭房
對一個事件、或某一知識進行認知體系的搭建是依靠各層面各角度信息的輸入,即認知元成分的供給。由于碎片化信息缺乏系統(tǒng)性體系,因此在信息消費的時候,極易形成“信息繭房”,對信息的需求是有選擇性的,并不是全方位的,受教育程度、興趣愛好、對世界的看法等多種條件所影響的,適合自己已有認知框架的信息將被優(yōu)先吸收。知識的認知只是片面性的,缺失準確性。
3.碎片化信息內容豐富多彩,分散學習注意力
碎片化信息內容豐富多彩,每天五彩斑駁的信息如潮水般涌來,誘人好玩的游戲層出不窮……碎片化信息內容的散點式刺激,讓人們對移動學習產生了迷惑,是我們利用了碎片化時間進行學習,還是整塊的學時間被我們碎片化了。學習的注意力和專注力在被分割得七零八落的時間中分散和下降。
4.抽象思維能力弱化
學習是知識與能力的統(tǒng)一,即學習是在獲取知識、消化知識、形成能力交相融合中進行的。在長期接受大量碎片化信息的過程中,人們極易形成被動接受知識的習慣,不愿意消化知識、或者是不能夠用抽象的思維去判斷、去分析、去深入地剖析深層次的問題,只是停留于事物的表面,這將極大地弱化人判斷問題的能力,甚至喪失嚴謹的邏輯思維能力。
(二)正面積極影響
1.使移動學習更加廣泛普及
隨著人類社會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人類的認知心理也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注意力模式。“微”也已成為這個時代下人類“注意力”模式的標記。碎片化的學習內容也就更加符合受眾的需求。同時,碎片化的學習內容,借助移動通信設備傳播,更易于在碎片化的時間里進行學習,也更易于突破時空的局限,這與移動學習的愿景——人人皆學,處處皆學,時時皆學,也是不謀而合的。所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優(yōu)勢,將促進移動學習的廣泛普及。
2.促進學習積極主動性的發(fā)展
相關研究和教學實踐表明,學習的主動性是促進學習發(fā)生的重要因素。碎片化的學習內容強調“小而精”,學習時間較短,符合現代人的“微”注意力模式,能夠促進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碎片化的學習內容,針對性較強,不再是“大包大攬”提供全部知識,而是“有的放矢”選擇關鍵信息,學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性的學習,從而促進知識的吸收,培養(yǎng)移動學習者的主動自覺性;碎片化的學習內容也更易于在碎片化的時間里進行,便于學習者掌控自我學習,提高了學習的靈活度。
四、結論
網絡碎片化特征是由多元化價值體系的社會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內在本質共同決定的,是信息化生產力不斷發(fā)展的社會結果,且給移動學習帶來深刻的影響。如何利用網絡碎片化特征的優(yōu)勢促進移動學習的發(fā)展是我們后續(xù)課題研究的重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