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寧
【中圖分類號】 G633.9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8)10-255-020
教學設想:
《盛世·汴梁》是江蘇少版美術八年級上冊“綜合探究”學習領域?!肚迕魃虾訄D》北宋張擇端所繪制的風俗畫,作品從社會、經(jīng)濟、文化綜合角度構建了藝術主題。是一幅寫實作品,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本課程的學習,通過學生觀察、角色融入探究、部分的臨摹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中國建筑文化的了解,更好的理解中國建筑文化的博大精髓,使學生更好的理解美術與生活的關系,以及對世界建筑的影響。
一、教學目標
認知:通過探討分析,認識《清明上河圖》中的傳統(tǒng)建筑風格。探究其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
技能:引導學生進行深入分析,探究,創(chuàng)造性的臨摹建筑。
情感: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審美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清明上河圖》中建筑風格的探究分析;學生綜合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教學準備:查閱中國國古建筑相關資料
四、教學過程
1. 強化課前知識,導入:以手拿《清明上河圖》長卷,演示中國畫的裝裱形式———卷,導入到軸、冊、鏡片等等。
2. 新授課程:上節(jié)課我們從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中的街市、汴河等等探究了北宋都城開封一片盛世,人口旺盛,經(jīng)濟繁榮。今天我們再在畫中找一找除了街市和汴河之外還有什么?
教師:對,還有建筑。
板書
《清明上河圖》中的建筑藝術
3. 《清明上河圖》中的建筑從功能上區(qū)分主要分為哪些類型呢?
A.民居 B.正店、商鋪等 C.城門樓
那么我們從畫中的建筑來了解探究中國古代建筑的風格與傳承。
將學生以小組劃分為三種身份:1.汴梁城的市民2.店鋪的老板、跑堂3.守城的將士
三種身份的學生分別來觀察自己所在建筑的藝術性、建筑風格、歷史傳承。
小知識
斗拱:中國建筑特有的一種結構,斗拱是在柱子的上部、屋檐之下用若干方形的小斗和若干弓形拱層縱橫穿插裝配的組合構建。斗拱既有結構上的作用,用以承托伸出的屋檐,將屋頂?shù)闹亓恐苯踊蜷g接轉(zhuǎn)移到木柱上;同時還具有裝飾作用。斗拱是中國建筑學會的會徽。
課堂小結:
探究《清明上河圖》中的建筑,是為我們提供了了解和研究中國古代建筑的一部教科書,也是我們發(fā)展與傳承中古建筑的一個很好的渠道。
課堂作業(yè):手繪中國建筑的2—3種屋頂形式。
要求:標注出建筑屋頂?shù)臉嫾Q
五、教學反思
本課是探究性學習,學生由于知識的欠缺,而導致觀察角度會偏離探究方向,因此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圍繞探究主題是本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點。在教學中,師生互動,學生分角色,將會提高學生學習的參與程度和探究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