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蘭蘭
(阜陽市潁東區(qū)新華中心學校 安徽阜陽 236000)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者的崇高的道德品質是教育獲得成功的最重要的前提。”教師只有以自己的純潔靈魂和高尚品格去影響學生的心靈,才能培養(yǎng)出具有優(yōu)良道德品質的新一代人才。
我們平時所說的德育是道德教育的簡稱,它分為廣義的德育和狹義的德育。
廣義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社會成員在政治、思想與道德等方面施加影響的活動,包括社會德育、社區(qū)德育、學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狹義的德育專指學校德育。學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會或階級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系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響,并通過受教育者積極地認識、體驗與踐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會與階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動,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養(yǎng)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動。本文中所說的就是學校德育教育。在實際學校工作中,如何使對學生的德育教育獲得成功,使學生受到德育的熏陶是擺在教育者面前的一道必答題,也是一道難題。筆者認為也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1.以高尚的師德感染學生
作為施教者的教師是學校教育中的一員,在對學生的培養(yǎng)教育中具有重要的責任及義務。古人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衣著言行,哪怕是很小的一個動作,也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有人說“教師是學生的鏡子”,這話一點都不假,教師本身的師德形象對自己所教育的學生,有著極大的影響,它關系到教師教育工作的成敗。所以教師首先要加強自己的師德修養(yǎng),要加強學習,多學習那些教育大家的專著,從中窺探大家對待教育的態(tài)度。要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對待每天的工作,去對待每一位接觸到的學生。讓學生在與你的接觸過程中,感受到你對待他們的態(tài)度,讓學生受到感染。教師要經常自省,反思在日常教育行為中的不足之處。對于在平時對學生提出的要求,教師首先必須做到。教師要用正確的理想信念去影響學生,讓學生心中產生目標,從而培養(yǎng)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師還要把促進自身的身心健康看作師德修養(yǎng)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要培養(yǎng)出身心健康的學生,教師首先要有健康的身心,讓學生感受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從而感染學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發(fā)生著改變。
2.以正面的道德宣傳影響學生
在教育學生時,為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還得營造一個能夠給學生以極大影響的氛圍,那就是進行宣傳。這種宣傳可以從各個方面著手,不拘于形式。可以利用黑板報、手抄報等。也可以從學生身邊能夠接觸到的看得到的事例出發(fā),讓學生不至于會一提到道德就認為那是多么高深的東西,讓學生不產生虛幻感。也可以從一些小事入手,比如樂于助人,再比如能夠主動打掃班級衛(wèi)生。對這些小事例的宣傳,能夠避免老師有時在班會上說半天,而下面的學生總感覺道德是他們這樣的小孩子遙不可及的事情,從而也就沒有了教育效果。還可以結合所教學科,深挖本學科中有關思想道德教育方面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如筆者在語文教學中就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五年級語文有一篇課文《慈母情深》,講述了“我”想買一本長篇小說《青年近衛(wèi)軍》,找到母親工作的地方,無意間看到了瘦小的母親工作時的情景。特別是課文中對母親工作時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讀后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學中,筆者緊緊抓住課文中對母親動作神態(tài)的描寫,結合作者看到母親工作時的這一刻,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去體會一位母親為了家、為了孩子而付出,再引申到學生自己的母親,從而讓學生明白母親的愛都是無私的。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的心靈受到震撼,達到了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目的。通邊營造這樣的氛圍,對學生進行教育,培養(yǎng)孩子辨別是非的能力,從而促進學生正確世界觀及人生觀的形成,對孩子今后的生活將會產生重要影響。
做到以理服人是在班級管理中,處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家長之間的矛盾后,能夠有效化解矛盾、平息糾紛,使事態(tài)不至擴大到不可收拾地步的重要保證,也是對教師能力的一個重要考驗。處理得恰到好處可以彰顯出師德形象的高大,處理得不好直接關系到班級內學生之間的和諧、和睦及穩(wěn)定。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以理服人呢?這對教師的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筆者認為作為教師,我們首先得有足夠的耐心,這是保證化解矛盾的重要前提。遇到有矛盾出現,教師不能以簡單粗暴的方式草草處理,得耐心聽取各方意見,充分保障各方權益。其次,教師要有足夠的細心。在矛盾發(fā)生后,老師要花足夠的時間進行調查,要徹底找到各方紛爭的緣由,如果沒有足夠多的細心,這點是做不到的。通過以上的準備工作,摸清了問題出現的原因,就能做到以理服人。
總之,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班主任不僅要承擔教師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責任,還必須用高尚的師德去感染學生,達到以德育人的目的。在處理問題的過程中,要做到以理服人,讓學生口服心服,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