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改霞
摘要:當今時代是一個被互聯(lián)網(wǎng)全面覆蓋的時代。如果我們一味地故步自封、墨守成規(guī),必然會被這個時代所淘汰。在此,筆者以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為依托,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提出了一些新思路和新方法,以適應新時代、新特征下的初中學生的新課程教育要求。
關鍵詞:信息化時代;初中;信息技術;教學方式
一、 引言
當今時代是一個信息化、網(wǎng)絡化的信息爆炸時期,作為初中學生、信息技術教授的執(zhí)行者,首先應該摒棄一些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方法,充分利用新時代提供的一系列有利因素,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充實自己的教學理念,豐富自己的教學內容,大膽探究出一套符合中學生自身發(fā)展需要和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讓中學生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接觸新技術,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從而提高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課堂效果。
二、 以興趣為導向吸引學生,激發(fā)學習的欲望
興趣作為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最好的老師,它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而《初中信息技術新課程標準》就指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應該鞏固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現(xiàn)他們的特長,然后進行適時的引導。因此,作為初中的信息技術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更是要隨時隨地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特長,并通過適當?shù)囊龑Х绞?,讓他們的身心始終處于一種興趣被滿足的愉悅的狀態(tài)之下,這樣,他們就會更加自覺和自愿地去接受新知識,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當中。比如信息技術教授的老師在備課的時候準備一些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課堂互動,讓學生在討論他們喜歡的事物的時候,同時也接觸到新的知識,這樣,他們就不會本能地對新知識產(chǎn)生排斥的心理。畢竟,“信息技術是一門以實踐為基礎的應用學科”,如果不考慮學生的感受,只是單純地講授理論知識,學生就會在思想上產(chǎn)生懈怠,心理上開始排斥。由此可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抓住學生的興趣去開展自己的教學內容,唯有如此,學生才會愿意去學,才會肯去學,才會樂意去學我們所講授的內容,而我們的課堂教學效率也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三、 因材施教,尋找學生接受新事物的契合點
信息技術作為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產(chǎn)物,由于每個人的生長環(huán)境不同,對其的接觸也不盡相同。因此,作為初中的信息技術教師,首先要深入學生當中,與學生展開交流溝通,通過交流掌握學生對新媒體的了解和運用水平。然后分階段、有針對性地對他們教學。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了解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然后根據(jù)各個小組學生的實際情況布置不同的課堂任務讓他們去完成。在某個小組完成任務之后,對他們給予一定的鼓勵,“讓學生在自我成就中獲得最大的心理滿足”。這樣,教師既可以保證自己課程教學中所設立的任務得以完成,又考慮到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個性差異,充分發(fā)揮了他們的個性特長。作為初中的信息技術的教授者,我們要掌握“因材”這個前提,把控好“施教”這個度,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強學生學習信息技術的信息和興趣,提高信息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四、 提倡合作探究,在參與中享受學習的樂趣
探究式的信息技術課程教育方式的開展一定要在全面了解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的基礎上展開,在營造好合作探究的良好氛圍之后,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在周圍人的帶領下,形成一種“我教人人,人人教我”的合作探究氛圍。每個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都可以自作主張,闡述自己的觀點和看法,這樣,在與他人思維碰撞的過程中,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就會更深一層,同時,探究中他人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也可以啟迪周圍的其他人,這樣,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都能得到提升。而且,組織有效的合作探究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團隊意識和競爭意識。
五、 充分利用新技術,鼓勵學生參與教學當中
面對信息技術這個與當前社會大背景息息相關的課程,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必須不斷探索教學的新方法,以提高自己的課程教學效果。比如,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采取‘任務驅動教學”的方法。在教學的過程中,給學生布置相應的任務,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操作過程中的困惑,然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問題展開知識的傳授,這樣,教師不僅幫學生解答了困惑,而且完成了自己的教學任務,可謂是一舉兩得。除此之外,在信息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還可以采取類比教學法、作品展示法等各種教學方式的綜合應用。
六、 以網(wǎng)絡為準基,進行互聯(lián)網(wǎng)大背景下的學科整合
互聯(lián)網(wǎng)作為一個巨大的資源數(shù)據(jù)庫,可以為各個學科的教學提供信息資料上的支撐。而“初中的信息技術教育也是基于互聯(lián)網(wǎng)而展開的一門應用性極強的課程教育?!币虼?,初中的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這個資源數(shù)據(jù)庫,與其他學科的老師展開交互性的課程資源整合,可以在備課環(huán)節(jié)與其他學科教師進行交流,不斷充實和優(yōu)化自己的交叉性知識結構;同時,也可以以多媒體教學學科網(wǎng)站為依托,建立一種大容量、開放性的授課環(huán)節(jié)的整合等等。這樣,在建立學科之間有效聯(lián)系的前提之下,可以最大限度地實現(xiàn)資源的共享。
七、 結束語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需要初中的信息技術教師耐心地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實踐性操作性教學的訓練。在開展自己課程教學的過程中,以學生的興趣為導向,激發(fā)學生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能的欲望,同時,要注意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和特長,鼓勵他們憑借自己的優(yōu)勢參與到教師的課程教學過程之中,從而享受獲得新知識的樂趣;鼓勵學生開展探究合作的學習模式,在探究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合作中解決問題,最后實現(xiàn)自身素質發(fā)展和技能發(fā)展的雙贏。此外,初中的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運用多種教學方式,不斷刺激學生的求知欲,合理運用以互聯(lián)網(wǎng)為大背景下的學科整合教學模式,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使得自己的課堂教學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龔成林.初中信息技術多樣化教學方式探究[J].教育,135-135.
[2]譚永.關于初中信息技術多樣化教學方式探究[J].教育,2016(12):252-252.
[3]閔云彬.初中信息技術課有效教學方法探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1):50-50.
[4]林曉峰.關于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有效教學方法的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6(9):127-1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