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益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對于文化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而其中中國當代水彩畫的發(fā)展在創(chuàng)作的觀念與技法上都有了很大的進步,通過運用不同的技法將其不同的藝術面貌進行呈現。并且隨著繪畫材料的不斷創(chuàng)新,觀眾對于每一幅作品的觀察角度也不同,為了使其擁有美感,就需要我們擁有創(chuàng)造美感的手段。因此在中國水彩畫的發(fā)展中需要不斷的提升水彩畫的技法,從而能夠使不同的觀眾在不同視角下對技法也能感受到一定的了解。我國早期的水彩畫在發(fā)展過程中,通過與西方油畫的技法手段相融合,使創(chuàng)作者產生了無限的想象空間,從而為水彩畫的發(fā)展提供了廣闊的天地,也能夠在不失去中國水彩畫自身藝術的前提下,創(chuàng)作出更具有時代氣息的作品,從而滿足當代藝術文化的發(fā)展。
關鍵詞:傳統(tǒng)繪畫 中國水彩畫 當代 發(fā)展
中圖分類號:J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7)22-0030-02
作為從西方傳入中國的畫種之一,水彩畫在百余年間的發(fā)展時間中,經過了與我國傳統(tǒng)繪畫技法的不斷融合,呈現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水彩畫,其不僅保留了西方水彩的特點,還能夠滿足東方美感的要求。
一、傳統(tǒng)繪畫視域下中國水彩畫的發(fā)展路程
在我國繪畫發(fā)展的過程中,其自身一直保留著水墨繪畫的基礎,從最初宋元時期的真山真水的繪畫表現,到明末清初時的筆墨趣味的轉變,長久的發(fā)展過程中,將水與墨進行融合是表達中國繪畫核心發(fā)展的主要元素。當西方水彩畫傳入中國后,繪畫者最初都是將中國傳統(tǒng)的水墨畫技法與其充分融合,從而找到二者能夠共同的地方,并且隨著將其自身審美特點的不斷改變,真正的使中國藝術文化接受中國水彩畫。隨著20世紀初的水彩畫傳播中出現的一些爭論來看,很多的近代改革者,都希望通過不斷融入西方繪畫的寫實精神,從而建立一種能夠將中西繪畫進行融合的技術。因此,早期的中國水彩畫的畫家們開始不斷的探索,通過與中國傳統(tǒng)繪畫中的水墨畫進行融合,將水彩畫與水墨畫的相同的技法進行融合,形成了中國水彩畫這一概念。對于這一概念的提出,不僅包含了中國畫家的自身修養(yǎng)與學識,還能夠將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標準進行提升。因此,“中國水彩畫”包含了我國傳統(tǒng)且深厚的藝術素養(yǎng),同時還融合了西方的先進文化,這也是一種新藝術形式的融合,在世界藝術發(fā)展史中占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二、中國當代水彩畫的審美特征
(一)作品題材以及主題的表現越來越豐富
水彩畫最先發(fā)展于西方國家,因此其都是以寫實作品進行呈現,形式非常簡單。但是當代水彩畫的發(fā)展,結合了新型的題材中的人物、風景等一些畫家擅長的繪畫類型,特別是以人物為主的繪畫主題的不斷增加,使得其在反應日常生活中對于社會發(fā)展、青春向往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將原來那種靜態(tài)的寫實手法進行改進,從而使畫作本身具有一定的裝飾性。中國水彩畫將傳統(tǒng)的水墨畫中的線條及墨色進行充分地運用,將人物進行一定的構建與創(chuàng)新,傳遞出我國藝術家對于水彩畫的一些理解,使得水彩畫的表現形式變得非常豐富,不再像原來簡單的寫實描摹,真正將一些審美元素加入到畫作中,對于整個畫作的表現形式進行重新的構建,使得畫面更加具有藝術感。
(二)當代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材料多樣化,
隨著,中國當代水彩畫的不斷發(fā)展,對于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材料使用也呈現出了多樣化的趨勢,其不僅在局限水彩的顏料上。為了能夠將水彩畫的效果更好地展現,目前已經開始采用綜合材料、混合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通過這些新型材料的使用,畫家在對于繪畫工具的要求上也做出了簡單的改變,從而使當代水彩畫呈現出特殊的效果。例如在進行底色的處理上,通過將其進行改變能夠使其呈現出水墨畫質,并且通過這些新材料的使用能夠將水彩畫的表現更加具有張力,風格上也不斷的得到創(chuàng)新。
三、中國當代水彩畫的技法創(chuàng)新
(一)改變繪畫介質
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對于水彩畫的技法也要不斷的進行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水彩畫是在特制的水彩畫紙上進行創(chuàng)作的,而一些繪畫者通過嘗試將一些其他的材料用于繪畫使得其自身效果更加獨特。已經有畫家將玻璃卡紙作為繪畫的材料進行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這樣能夠與傳統(tǒng)的水彩畫形成一定的審美對比,從而使其構成強烈的作品張力,為繪畫者提供廣闊的意象空間。還有一些水彩畫家將傳統(tǒng)的水彩紙進行加工,通過運用一些工業(yè)材料使其自身紙張的質量變得更加結實,從而改變了水彩紙的吸水性,不僅能夠延長紙張的保存時間,還能夠使畫作的色彩更加分明。
(二)改變筆刷
傳統(tǒng)的水彩畫作這可以通過將一些新型的材料用作于繪畫創(chuàng)作上,例如油畫筆刷、海綿、布等工具。通過將水彩筆刷的材料進行改變,能夠在進行創(chuàng)作這發(fā)現不同的繪畫氣勢,從而使得傳統(tǒng)水彩的自身細膩單薄變得更加具有表現力。但是,綜合新材料技法的運用革新并且不是盲目的,而是應該根據觀眾的審美情趣,努力探索出個人情感藝術的一個趨于一致的表達方式。
(三)改變顏料
對于目前在繪畫中使用的一些繪畫顏料都是采用的天然礦物或者是植物顏料及人造色素等,并且根據一些繪畫者的不同需要,在進行不同的添加劑加入。目前廣泛使用的繪畫顏料分為水性、油性這兩個大種類,水性顏料能夠適應于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能夠在顏料干燥后呈現出一種疊色效果。但是為了能夠獲得更好的繪畫的效果,很多的畫家還是會選擇通過一些特殊的繪畫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其中包括了蠟筆、油畫棒、丙烯、色粉筆等,這也讓一些繪畫者產生了意想不到的繪畫效果的收效。
(四)改變調色媒介劑
傳統(tǒng)的水彩畫在進行創(chuàng)作中都是將水作為媒介,一些畫家嘗試在水中加入一些特殊的材料進行改變。例如將糨糊作為調色劑添加在水彩畫顏料中,這樣能夠使畫面產生用水所不能形成的筆觸和肌理效果,從而展現出水彩中厚重與力量的表現。此外,國外的一些畫家還使用了蛋清、蜂蜜、無花果汁和膠水混合在水彩畫顏料中。還有一種調色劑是含有油和水兩種成分,通過使用這種乳狀液調色媒介劑進行混色,從而在其干燥、凝固、硬化、結膜后使得畫作得到長期保存,這種繪畫材料的寫實效果可以與油畫媲美,并且還具被了水彩畫的透明感。
四、水彩畫技法的發(fā)展趨勢
(一)水彩畫技法的自身演化與延伸
隨著中國當代水彩畫新技法的不斷出現,這也對一些傳統(tǒng)水彩畫的繪畫技法產生了嚴重的沖擊。其中在傳統(tǒng)水彩畫技法中我們會經常使用到的例如平涂法,在一些繪畫者的追求過程中,很多的繪畫色彩被均勻或漸變的進行改變,從而能夠更好的給欣賞者一種非常流暢的審美體驗。但是,隨著中國當代水彩畫技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在對于例如像傳統(tǒng)平涂法這種逐漸被改變的技法中,已經形成了一種新繪畫技法。像英國的水彩畫家,通過將一些單色薄的畫法進行逐漸改變,使其慢慢的變成各種薄涂顏色層,這樣使水彩畫在進行創(chuàng)造時,其自身畫面更加豐富多彩,使其想要表現的也充滿活力。而這種多色平涂法則延續(xù)了傳統(tǒng)水彩畫中的單色平涂技法,運用不同的繪畫顏色進行平涂創(chuàng)造,使其真正突出了水彩畫的豐富多樣的視覺效果。
(二)水彩畫技法同其他繪畫技法的演化與融合發(fā)展
在水彩畫的發(fā)展中,很多的畫家都是油畫畫家或者是版畫畫家,這樣身兼多職畫風,使得其能夠巧妙地將一些繪畫技巧運用到水彩畫的繪畫中,從而產生了新的繪畫技法。一些畫家通過借用油畫的繪畫技巧,通過大膽的運用水彩畫中的白色顏料,這樣能夠使水彩畫的畫面更加豐富,并且還富有一定的層次感。對于傳統(tǒng)的水彩畫創(chuàng)作來說,一些不透明顏色的使用使得在繪畫時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將一些不透明的水彩畫法進行改變,真正的創(chuàng)造出水彩畫的表現空間,從而為新型水彩畫提供可能。
(三)開始關注觀看者的視點問題
在中國當代的水彩畫發(fā)展中,除了需要從畫作自身的材料等繪畫自身狀態(tài)上尋求突破外,還需要我們更多的注意觀眾自身的視覺表現,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因此,我們需要在具體的水彩畫畫面布置中,將觀賞者的自身視覺因素進行充分的考慮。在不同的繪畫的尺幅作品中,需要我們特別的關注一下題材的限定問題,必須要注重對繪畫畫面的內容突破。
五、結語
中國水彩畫正處于一個快速發(fā)展的階段,其在今后的發(fā)展中還需很長的路要走。通過將藝術品進行情感化,從而建立一種精神層次上的溝通,通過借助繪畫的手法進行表達,才能夠使水彩畫創(chuàng)作得到發(fā)展。因此,隨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者也需要不斷緊跟發(fā)展的腳步,不斷豐富自身的藝術語言,這樣才能夠使中國水彩畫藝術發(fā)展得更加長遠。
參考文獻:
[1]唐國富.淺析當代水彩畫在筆法上對水墨畫的借鑒[J].大眾文藝,2016,(17):125.
[2]張麗冉.多種材料與技法在水彩畫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D].昆明:云南藝術學院,2016年.
[3]劉詩雯.中國當代水彩畫形式語言研究[D].石家莊:河北科技大學,2016年.
[4]季承.當代水彩風景畫創(chuàng)作與中國山水畫傳統(tǒng)相結合的實踐探究[J].陜西教育(高教),2016,(04):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