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爽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不良姿勢
—— 孩子長個的『絆腳石』
文高爽 天津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
俗話說:坐如鐘。坐相要像鐘一樣端正。正確的坐姿是坐在腓骨頭(膝關節(jié)略下方)高度的平面上,雙眼平視前方,頸、胸、腰挺直,雙腿平行,膝關節(jié)彎曲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輕放在大腿上。
正確的坐姿有這么幾個特點:椅子(座椅不能太軟),高度的選擇要大致等于小腿長度,全身(脊柱、骨盆及下肢)保持放松,挺直但不緊繃;雙腳穩(wěn)穩(wěn)地踩在地上,分擔一部分脊柱坐骨的應力;最后就是坐的時間不能太長。
隨著電子產品的普及,家長、孩子都在用大量時間玩手機,看ipad,上網聊天和看電視等。由于家長疏于管教,自控力差的小孩往往會長時間一動不動地使用電子產品,如果此時孩子又處于“不良的坐姿”,那么,久而久之會對孩子們的身體發(fā)育造成很多危害。
在臨床上,因為發(fā)育遲緩或骨關節(jié)病來就診的孩子不在少數,筆者追問其日常習慣后,總結了以下幾個“問題”姿勢,并分析了它們對孩子的成長帶來的危害。
低頭、駝背、彎腰,整個身子都佝僂著,只是程度有輕有重。長期處于這種坐姿,主要會對脊柱產生不良影響,特別是負重較大的頸椎和腰椎。由于這種坐姿脊柱前面后面受力不均,代償性地引起脊柱前后肌群力學不平衡。一些患兒來就診年齡很小,卻出現脊柱生理曲度變直等退行性改變。
這種坐姿就是坐著坐著,身體就直接出溜到底下去了,頭頸、肩背、腰腿全部與座椅或沙發(fā)接觸。這種坐姿貌似很解乏、很舒服,而實際上長期采取這種坐姿會導致脊柱的自然曲度逐漸消失,最直接的感覺就是腰部很容易酸痛。
不論是否托腮,身體長期習慣性地向一側傾斜(特別是頸部向一側傾斜)對脊柱非常不好。往往頭頸部偏向一側,同側的肩膀也可能出現向頭頸部貼近,有問題這一側的頸部及肩背部肌肉十分緊張,就有可能出現斜頸、雙肩不對稱。一般用手法矯正就可見效,但是,停止矯正后如果還是不注意姿勢,放任發(fā)展,除了引發(fā)斜頸外,還可能出現脊柱側彎等問題。
一條腿搭坐在另一條腿上,整個身體跟著向一側傾斜。這種姿勢使大腿血液循環(huán)受到影響,導致下肢靜脈曲張等問題;膝關節(jié)內韌帶長期處于扭轉牽拉的狀態(tài),長時間不換姿勢易造成膝關節(jié)疼痛;一條腿位置抬高使骨盆左右不等高,骨盆兩側受力不對稱,進而使骨盆帶動脊柱旋轉,時間長了,肌肉易疲勞、酸痛,也會出現脊柱側彎等問題。
這是一種跪坐的姿勢,髖關節(jié)和膝關節(jié)都屈曲,大腿后面、膝關節(jié)內側和小腿內側同時著地,兩側大腿和小腿構成“W”型,因為支撐面積大,坐時不費力還很穩(wěn)當,小孩子比較喜歡這種姿勢。但是W型坐姿會讓孩子出現走路腳尖內扣(內八字)以及X型腿,走路平衡差甚至容易跌倒,還有可能合并扁平足。
以上幾種常見的不良坐姿,主要會影響脊柱和下肢的正常發(fā)育。脊柱側彎使人體中軸長度較正常變短,生理曲度變直使椎間盤前后應力改變而發(fā)生壓縮,下肢關節(jié)畸形使下肢力線不良……這些都會對孩子身高產生不良影響。
《黃帝內經》記載:“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長時間處于坐位、長時間癱臥在軟座中觀看電子產品,再加上缺乏運動,以致周身氣血運行凝滯,全身肌肉松弛無力,五臟功能偏盛偏衰。中醫(yī)認為“陽氣者,精則養(yǎng)神,柔則養(yǎng)筋”“動則生陽”,祖先很早就通過練習導引、內丹術,調整肢體活動及呼吸吐納運行等方式調攝精神意識,順應骨骼筋肉的正常發(fā)育,攝生防病。下面介紹中醫(yī)功法中的幾個動作來糾正不良坐姿,以促進兒童正常的生長發(fā)育。
兩手托天:兩手自然垂立于身側,目視前方;兩腿緩緩挺膝伸直,兩掌上托至胸前,兩臂內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頭目視兩掌;兩臂繼續(xù)上托,肘關節(jié)伸直,下頦內收,目視前方;身體重心緩緩下降,兩腿膝關節(jié)微屈,兩臂分別向身體兩側下落,兩掌捧于腹前,掌心向上,目視前方。上托時深吸氣,收式時深呼氣。共做6遍。
兩手托天
兩臂單舉:兩腿徐徐挺膝伸直,左掌上托、上舉至頭左上方,肘關節(jié)微屈,力達掌根,掌心向上,掌指向右;同時,右掌下按至右腿旁,肘關節(jié)微屈,力達掌根,掌心向下,掌指向前,目視前方。身體重心緩緩下降,兩腿膝關節(jié)微屈,左掌經面前下落于腹前,右掌向上捧于腹前,兩掌指尖相對,相距約 10 厘米,掌心向上,目視前方。對側動作同上述動作,惟左右相反。單舉時吸氣,還原時呼氣。共做3遍。
背后顛足:兩腳跟提起;頭上頂,動作略停;目視前方。兩腳跟下落,輕震地面,目視前方;足跟提起時吸氣,落下時呼氣。共做7遍。
兩臂單舉
背后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