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鹽縣萬祿幼兒園 沈麗華
兒童本位視角下的遠足課程
浙江海鹽縣萬祿幼兒園 沈麗華
遠足即徒步遠行的意思,這里所提的遠足是指教師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幼兒身心的發(fā)展規(guī)律,按照《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分別簡稱《指南》《綱要》)精神設計的幼兒集體步行(或者分小組行走)到某一目的地的活動。遠足目的地以城市中有濃厚文化以及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地點為主,在保證遠足課程常規(guī)化的基礎上,我園積極探索遠足課程的自主化、多元化、科學化,以真正實現(xiàn)遠足課程增強幼兒體質、磨煉幼兒意志、豐富幼兒知識、陶冶幼兒情操的綜合功能。
遠足,在行走的途中尋找每一件事物存在的意義,遠足微課程關注生態(tài)創(chuàng)生,彰顯兒童本位,感受城市文化。我園組織每月一次的遠足(中途可適當停歇)能增強幼兒的體質,提高身體活動的基本技能和相應的身體素質,促進動作發(fā)展。促進幼兒在觀察、講述、探索、操作、體驗和與周圍環(huán)境互動的過程中獲得各種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從中獲得豐富的城市文化的感性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同時與課程同行,考驗幼兒的體力、耐力和意志力,培養(yǎng)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難等良好的個性品質,最終豐富生命成長過程。
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是以課程內容為依托的,確定目標后,我們對遠足課程地點和內容進行選擇和重組。在遠足地點的選擇方面,我們遵循幼兒年齡特點和動作發(fā)展規(guī)律,體現(xiàn)行走的遞進性,以課程意識為指導思想,關注幼兒參與課程的每個階段,突出半日體驗活動的組合課程。在此基礎上,增強幼兒的體質,豐富幼兒對城市風景名勝、歷史文化、社會風情的認知。
基于《指南》健康領域動作發(fā)展內容目標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3~4歲幼兒能行走1公里左右;4~5歲能連續(xù)行走1.5公里左右;5~6歲能連續(xù)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可適當停歇),確立了不同年段遠足的可行路程。在此基礎上,我們確立了選擇遠足地點的依據(jù):首先,選擇本城市文化中有代表意義的地點。其次,選擇幼兒生活中經(jīng)常接觸的環(huán)境。最后,選擇幼兒熟悉周圍人群職業(yè)的機構。
遠足活動地點安排
1.與主題活動相結合
我們把合適的集體教育內容轉移到大自然、大社會中去學習,以保證遠足課程內容的多元化。如遠足參觀張元濟圖書館,目的是讓幼兒感受該館的魅力并了解張元濟的生平。首先,在參觀張元濟圖書館時,幼兒能夠通過圖片、文字、物件等進行觀察體驗,所以接受性會更加強。其次,教師注重引導幼兒們通過不同的形式進行閱讀,可以是書本、雜志、報紙閱讀,也可以是電子閱讀,使得幼兒產(chǎn)生新穎、好奇的感受。接著,教師注重對幼兒閱讀興趣的激發(fā),通過淺而易懂的方式引導幼兒去觀察藏書架上的分類,每一種書的不同以及創(chuàng)作一本書的過程,從而激發(fā)幼兒創(chuàng)作的動力和萌發(fā)文學情感,在感受閱讀氛圍的過程中產(chǎn)生對圖書館的敬意。
2.多元形式增添樂趣
多種形式開展遠足給該活動添加了更多的樂趣。如負重遠足活動,教師根據(jù)每位幼兒的體重,科學地制訂出每位幼兒行進負重的重量。此外,還有“大帶小”遠足活動、親子遠足活動等。這些不同形式的活動不僅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與他人交往的機會和條件,也培養(yǎng)了幼兒關心別人、有責任感等良好的品質。
此外,幼兒和教師還可以自主規(guī)劃行走路線,感受遠足活動的趣味性。比如走進老弄堂崔衙弄,師幼共同規(guī)劃路線,不同班級不同起點和終點?;顒舆^程中有的班級結合老弄堂的韻味開展民間游戲,如跳皮筋、翻洋片等;有的結合弄堂里的門牌,引導幼兒根據(jù)指示圖尋找門牌的位置;有的結合藝術活動在地面畫粉筆畫,讓整條弄堂生機勃勃,幼兒行走中的疲勞也被快樂沖到九霄云外。
1.多種渠道聆聽家長對遠足活動的評價
首先,運用微信與家長進行互動溝通。每月一次的遠足,除了鍛煉幼兒行走的毅力,增加社會實踐,對幼兒的日常生活產(chǎn)生了什么改變呢?帶著這一問題,我們逐漸形成了關注遠足前奏,落實過程,又專注后續(xù)與家長的微信互動,通過這一過程我們發(fā)現(xiàn)遠足帶給幼兒更多的是見識和生活體驗。每次遠足后,幼兒都會將外面的所見所聞告訴父母,如騎電瓶車的時候要靠邊,看到電瓶車來了也要靠右邊走,樹葉寶寶落下來像小鳥一樣漂亮。此外,教師還會通過調查問卷聆聽家長對遠足的評價,有98%的家長都非常支持和贊同遠足課程帶來的教育價值。
2.學習故事評價記錄遠足中幼兒的學習
幼兒的有些言行在日常的生活中很難表露出來,但在遠足過程中,教師們則會捕捉到更多更精彩的幼兒表現(xiàn)行為。比如,一次遠足到楊家弄,因為平時幼兒們很少會在這樣的小弄堂里行走,所以感到比較陌生,當一走進巷子,幼兒就拋來了疑問,教師的記錄展現(xiàn)了他們思維變化過程。甜甜:“老師,這里怎么這么舊呀?你看,這里的圍墻磚頭都露出來了?!薄笆堑模@里已經(jīng)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已經(jīng)非常陳舊了?!焙⒆觽冇^察得很仔細,墻壁都裸露在了外面,墻上的水泥也在不停往下掉,這就是時間給楊家弄留下的歲月痕跡。每當走過別人的家門口時,幼兒會問:那家人的門牌上寫著什么,我們可以去參觀他家嗎?是不是和我們家差不多呢?其中姜尺弄65號給幼兒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因為這家院子的建筑風格古色古香,院子里種滿了各種花草,還有一棵很大的金橘樹,樹下躲著兩只老母雞。幼兒在途中駐足停留,拿起畫筆和畫紙對著房屋和弄堂進行寫生,與此同時,他們的空間感也在逐漸提升。在參觀小弄堂的過程中,幼兒們通過觸摸發(fā)現(xiàn)墻上的磚頭是毛毛的、冰冰的、硬硬的;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有的房子是破破的,有的房子是新新的;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路邊還有一些綠綠的青苔。
3.角色采訪表述幼兒遠足中的心理感受
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幼兒的求知欲不斷提高,思維方式也越來越豐富,對大千世界有著強烈的愿望,他們對任何事物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問一問,說一說。大帶小遠足活動后教師采訪孩子們:今天你們帶著弟弟妹妹走路的時候,都說了些什么?有怎樣的感覺?豆芽說:我和小一班弟弟一起走的時候,小弟弟走不動,我就告訴他我為他準備了神秘的禮物,要是他堅持的話,我就送給他,結果小弟弟真的堅持走回來了。轉轉說:和我一起走的小妹妹走不動了,我就找路邊好玩的東西,我們看到路邊的枇杷熟了,然后我們就走到幼兒園了。君雅說:跟我一起走的小弟弟累了,我就讓他停一下,休息一會兒就不累了,我們就能走回來了??梢姡谒麄冃睦镆呀?jīng)學會了換位,不再是需要被人照顧的孩子,而是照顧他人的能者。接著,教師追問:今天在帶弟弟妹妹行走中,有哪些地方讓你覺得很驕傲?龍寶說:我覺得自豪的是以前都是我們去總部幼兒園玩,這次總算有機會邀請弟弟妹妹到我們這里玩了。嘉嘉說:今天我們組剝豆子的時候,只有我和韓一墨會剝豆瓣,弟弟妹妹都不會,我們幫助他們,我覺得很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