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長輝
摘 要 初中生課程比較緊,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有限,對于積累作文寫作素材途徑較少,學生自身閱歷也不是十分豐富,給作文教學造成了一定困擾。面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總結(jié)出了一套利用教材范文帶動作文寫作的方法,主要是從讀、析、悟、寫方面展開,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將教材范文和寫作教學有機結(jié)合,取得了良好效果,促進了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 教材范文 有效 帶動 作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1讀:將教材中的范文真正讀懂、讀透,為作文寫作積累素材
想要寫出文章,寫好文章,必須以大量閱讀作為基礎,閱讀對于寫作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只有通過大量閱讀背誦并不斷積累,才能下筆如有神。初中語文教學新課標也明確規(guī)定了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該掌握的優(yōu)秀古詩文數(shù)量和應該閱讀的字數(shù)。但是在目前沒有擺脫傳統(tǒng)應試教學的情況下,初中生課程任務繁重,沒有大量的課外時間進行閱讀訓練。在這種情況下,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完成閱讀和寫作積累的任務,必須要把教材充分利用起來。將課本中的范文真正的讀懂、讀透,熟能成誦,也可以積累大量的詞匯、語言和對寫作有幫助的修辭方法和寫作技巧。讀并不是簡單的讀每個字,而是要用心讀,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用詞酌句,大聲朗讀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感,陶冶情操,可以說是一勞多得的。
2析:將教材中范文從多角度進行分析,達到借鑒模仿目的
(1)通讀全文,先模仿。寫作是從模仿開始的,而教材范文就是最好的模仿對象。因此在學習課文的時候要通讀全文,了解全文的謀篇布局,將課文中的生字生詞熟記下來。打開文章大聲的朗讀、通讀,并多讀,為模仿寫作打好基礎。
(2)重讀課文,再借鑒。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已經(jīng)對文章內(nèi)容有了初步了解,重讀課文時,就要有重點有計劃的讀,對于文中經(jīng)典的用詞造句、修辭手法、語言風格以及經(jīng)典語句重點記錄,并在老師的指導下細心揣摩作者用意,達到模仿借鑒的目的。在課堂上,語文教師可以重點講解這些經(jīng)典之處,并讓學生進行模仿寫作,借鑒他人之長補己之短。還要教育學生一定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對于教材范文中的經(jīng)典語句要做讀書筆記,不斷積累作文素材,只有大量的積累,才能靈活運用。
(3)再讀課文,學會創(chuàng)新。模仿和借鑒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在于要讓學生自己學會創(chuàng)新,要把精華經(jīng)過沉淀轉(zhuǎn)化為自己的風格運用在寫作中,并要求學生自己加以創(chuàng)作,加入自己的思想情感,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不會空洞死板。筆者在作文教學時,專門對學生進行專項訓練,首先確定作文擬題,然后讓學生在教材中尋找適合這個擬題立意的范文,仿照范文進行寫作,但要求內(nèi)容和范文不能重復,很多學生都完成的很好,有的借鑒了范文的表達方式,或者修辭手法或者經(jīng)典詞句的創(chuàng)新等。
3悟:將范文中的經(jīng)典內(nèi)容與作文寫作技巧相結(jié)合,并進行自我創(chuàng)新
悟即是感悟,是一個自我加工、重新組合的思維過程。每個讀者的思維都是不同的,會產(chǎn)生多個版本感悟,感悟文章獲取審美的愉悅。但是受中學生青春期的影響,思想和心理是不成熟的,所以審美指向也是不確定的,一般會比較膚淺,教師就應該適當?shù)囊I,告訴學生們在審美的同時不要忘記另一面的丑化,文中會揭露生活中的假、惡、丑,或者是警示、嘲諷等等。引導學生進步、健康、高尚的發(fā)展,在真、善、美的基礎上教學審美,引導學生們?nèi)シe極發(fā)現(xiàn)、感受和感悟生活,描繪美麗的世界。例如在學習魯迅先生《阿長與<山海經(jīng)>》這篇范文時,要重點給學生講解先抑后揚的寫作手法,并讓學生自己體味感悟。魯迅先生先對阿長的崇敬之意十分深厚,并在多篇文章中提到過她,可見感情至深。而這篇專門描寫阿長的文章,卻是先抑——描寫對阿長的稱呼以及她的外形,還有她的“討厭”之處,展現(xiàn)一個典型的中國婦女形象;后揚——揚的部分是對長媽媽的贊美和崇敬之意,描寫了很多長媽媽的優(yōu)點和對魯迅先生的啟迪,這部分才是作者真正想表現(xiàn)的,也是文章的重點。通過這一寫作手法的運用,就將阿長的偉大形象展現(xiàn)在作者面前,也使文章抑揚頓挫,耐人尋味。學生們在學習這篇范文的時候,就要重點去領悟這種寫作手法的好處以及如何運用,給自己的文章增色。
4寫:通過范文的讀、析、悟,進行作文創(chuàng)作
寫,是讀、析、 悟、寫教學法中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寫的過程就是創(chuàng)新的過程,將前面學習的寫作方法和技巧以及吸收積累的內(nèi)容進行升華,運用到學生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寫的過程也是學生情感抒發(fā)和釋放的過程。在這一作文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學會對范文適度深化和延伸,并留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以范文教學帶動作文教學,達到提高寫作能力的目的。例如學了《伊索寓言兩則》后,給學生留有現(xiàn)象空間,可以讓學生以此為題,給赫爾墨斯和雕像者寫一個續(xù)篇或給蚊子和獅子安排一個與課文不同的結(jié)局。通過這種寫作訓練,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教材范文的理解,也鍛煉了學生的寫作和創(chuàng)新能力,一舉兩得。
5結(jié)語
教材范文的教學和寫作教學是相輔相成,密切相關的。讀是積累,析是提升,悟是沉淀,寫是迸發(fā)。通過讀、析、悟、寫四種方法緊密結(jié)合的教學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積累作文素材的水平,更是為學生提供了一種學習語文的好方法,讓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了濃厚興趣,使學習變得不再枯燥乏味,在學習創(chuàng)作提升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陳懷江.立足教材范文培養(yǎng)寫作能力的探究[J].中國高新區(qū),2017(18):102.
[2] 徐紅梅.從教材范文中學習散文寫作[J].語文天地,2012(18):36-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