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鑫鑫
(江蘇省如皋市高明學校 江蘇如皋 226500)
新課標下體育課堂教學合作學習組織的技巧
丁鑫鑫
(江蘇省如皋市高明學校 江蘇如皋 226500)
體育教學中引導學生實行合作學習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有很大的幫助作用,文章介紹了小組合作學習的種類、小組學習模式的形成,最后,就如何對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教學進行了論述。
新課標 合作學習 組織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降低了技能教學,而更多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興趣。學習方式也因此發(fā)生了變化,傳統(tǒng)的被動式學習已經被各種新的學習方式所代替,特別是小組合作學習更是目前體育教學中老師所提倡的學生學習模式,也成為目前學生體育學習的主流模式。小組合作學習與簡單的分組學習是不同的,對于一線的體育老師是一種挑戰(zhàn),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很重要的意義。筆者在體育教學中經常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合作的快樂,學習效率明顯提高,也成為學生主要的學習方式。
體育合作學習雖然被老師廣泛應用,但是在應用過程中還存著很多的問題。一般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分組合作學習給了學生更多的自由空間,學生可能利用這個時間做一些其他的事情,導致課堂紀律較亂,安全隱患也時時發(fā)生。二是運動基礎好的一部分學生不喜歡與一般的學生進行合作,認為那樣做沒勁、出力不討好,很多一般的學生沒有在合作學習中收獲知識技術。三是小組探究、合作學習還沒有深入,學生的參與停留在表面,沒有積極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失去了合作學習的真正意義。
小組的組成按組內成員的學習能力組合不同可以分為兩類分組方式,一是同質分組,二是異質分組。無論怎么分,小組的最終目的是合作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合作也是協(xié)作,突出合作性,其功能就是協(xié)作性。小組的不同劃分是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來確定的,把學生分成小組方便他們完成教學目標,這種方法是體育與健康課堂最常用且有效的教學法。同質分組法就是把能力相近的學生分在一組,一般運用在新授課教學時,老師方便對他們一個小組提出一個相應層次的教學目標,比如,這個小組的跳高能力都好,老師可以分給他們跳較高高度的橫桿,而能力差的小組,則要求他跳過較矮的高度就可以了,并方便給他們進行動作示范與講解等。異質分組就是每個小組中既有能力好的學生也有能力差的學生,方便他們以好帶差,也可以運用在小組間的比賽,這樣,每個小組的綜合能力相同,對于比賽也是公平的。
小組合作學習有的具有協(xié)作性功能,但也有的在合作學習時沒有突出其合作性,沒有合作性的小組很顯然是沒有合作學習的意義的,也就是說協(xié)作性小組才是最高級的小組合作學習形式。如果教師在體育課上把學生簡單的分成幾個小組,沒有強調其合作性,則不能稱為“協(xié)作性小組”。這樣的簡單分組在平時的教學中也經常遇到,比如,一節(jié)課有兩個教學內容,一個是籃球教學,一個是耐力教學,有的老師在同時進行這兩個內容教學時,就把學生分成兩個小組,一個學籃球,一個則先進行耐力練習,過一段時間后再輪換,人們稱之為分組輪換。之所以這樣分組,是因為學校的籃球數(shù)量不能同時滿足全班同學的使用,為了分散籃球的壓力,則運用分組輪換的方式。如果采用協(xié)作性的小組合作形式進行教學,就要做到在形成協(xié)作性小組之前,讓學生體驗“小組”的學習模式是一種什么樣的形式。否則學生可能不知道什么是合作學習,也不知道如何去合作學習。所以,在體育合作學習之前老師給他們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低壓力學習環(huán)境,讓他們自由合作學習,比如有“同伴系統(tǒng)”小組,有“骨干表演”小組等,他們習慣了這樣的環(huán)境后就容易合作了。比如,在安排體育器材時,可以激勵學生大膽想象,比如,在拓展運動“過沼澤”的活動中,老師給學生提供兩個水桶,各幾塊木板,要求學生把這幾個水桶運到對岸,還要求學生的腳和身體的任何部位都不能接觸地面。讓小組內的學生設計過沼澤的方案,之后再進行比賽活動。這樣,他們在活動時就會努力去合作。
在體育教學中合作學習需要科學地安排教學,不可能什么也不做就讓學生突然進行合作學習。合作學習可以分為3步。
第一步:小組的建立。小組成員需要老師引導安排,一般情況下是在老師的要求下分組,比如按能力分、按性別分、按運動基礎分等,還可以是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需要自由組合。小組的分組依據教學需要。
第二步,小組內部分工。小組的每個成員都要承擔著一定的任務,比如,在籃球比賽中,有隊長、前鋒、后衛(wèi)等;足球比賽中有守門員,排球比賽中有主攻手、二傳手、自由人等;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每個學生角色并不是固定的,而是輪流擔任,以便學會各種技能。
第三步,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來說,可以簡單地告訴他們所謂的合作能力,就是讓他們在小組學習活動中,一起努力,共同來完成學習任務,每個成員應該發(fā)揮自己最大的潛能,為小組取得好的成績而努力,還要與其他同學配合,相互幫助,使小組的任務順利完成,在這個過程中,自己的合作能力就提高了。對學生合作能力的培養(yǎng)要在體育教學中分步培養(yǎng),先讓學生認識本小組的成員,體驗一下小組活動;然后進行一些稍微具有協(xié)作性的活動;再進入到最高階段的協(xié)作性要求性較高的活動。這3個階段具體表現(xiàn)如下。
首先,學生之間的相互認識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分在一個小組的成員需要相互了解,了解自己與別人的特點,比如在這個小組學習中他善于做什么、有什么優(yōu)勢、有什么不足,了解彼此之后便于共同完成任務時承擔每個人所擅長的任務。教師則注意觀察學生的特點,對他們的合作學習進行必要的指導與啟發(fā),并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提供更多的機會,幫助學生學會如何對自己和小組其他成員的言論和行為負責。比如在籃球教學中,可以對那些沒有籃球天賦的學生進行鼓勵,如果投中一個可以得3分或者4分,而水平高的同學正常得2分,對規(guī)則的適當改變就是激發(fā)這部分差生的學習興趣。
其次,發(fā)揮個人優(yōu)秀的階段。進入這個階段后,學生在之前已經相互認識了,彼此之間有了了解,對別人的優(yōu)勢與不足都很清楚,所以,當小組得到教師的學習合作任務后,教師要根據成員的特點進行角色分工,以便共同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最后,小組協(xié)作階段。小組協(xié)作是小組學習的最高境界。而小組合作學習也已經從教師的指導階段進入到了獨立協(xié)作階段,在這個階段的活動中,不需要教師給他們分配角色,只要給他們分配了學習任務后,他們就會很自覺地進行協(xié)作學習。他們自己可以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有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每個成員會很默契地配合學習,并通過互相幫助使小組的學習活動順利進行,能力強的學生進步很快,學習能力不足的學生則在能力強的學生的帶動下快速進步。
總之,教師在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時,一定要弄清楚小組合作學習的概念,與分組輪換學習的方式區(qū)分開來,更利于小組間的合作,成員之間在協(xié)作與幫助之下共同提高。合作學習組織具有一定的難度,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合作學習的責任心,在合作學習中受益。
[1]司忠獻.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談[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2005,25 (S1):191.
[2]程國鋒.重視心理健康教育 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J].教育評論, 2004(5):104.
[3]陳顯健.新課程標準下體育學習評價新模式的構建[J].寧波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5,9(4):80-81.
[4]陳翠紅.濮陽市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現(xiàn)狀[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5,21(1):91-92.
[5]李濱,宋其林.淺談體育教學對學生素質的培養(yǎng)[J].職業(yè)技術教育研究,2005(6):30.
G807
A
2095-2813(2017)02(b)-014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