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芳友
【摘要】齊白石是20世紀杰出的中國畫家之一。齊白石雖以花鳥、水族最為著名,但其人物畫也獨樹一幟,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成為他整體藝術成就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齊白石的人物畫置于20世紀中國人物畫史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他與當時的中國傳統(tǒng)人物畫不同,與徐悲鴻、蔣兆和等將西方素描元素引入人物畫的“蔣徐體系”也不同,與蘇聯(lián)的現(xiàn)實主義及寫實精神更是毫無聯(lián)系。齊白石走的是一條獨特的不可復制的藝術道路,其中既有文人畫的傳統(tǒng),也有民間畫的元素,更融入了他個性的力量。本文試圖簡要分析影響齊白石人物畫風格形成的一些因素,對當今中國人物畫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突破之研究方面作實際的啟示作用。
【關鍵詞】齊白石;人物畫;風格;因素
一、齊白石人物畫風格的演變及分析
(一)啟蒙期
齊白石15歲的時候,跟著木匠師傅去一個書香門第之家做木匠活,齊白石在書房里發(fā)現(xiàn)一部精心包存的乾隆版《芥子園畫譜》,這是一本從第一筆起直至畫成全幅的繪畫入門書,非常切合當時渴望學習繪畫的齊白石的需要,他如獲至寶,向主家借來學習。齊白石為了能長期學習此畫譜,對照原圖一幅一幅地勾描下來,裝訂成冊,以供自己今后臨摹習用。此后,齊白石干木匠活也是以此為藍本,雕刻出活靈活現(xiàn)的山水人物、花鳥蟲魚,這也是齊白石學畫的初始階段。
這本《芥子園畫譜》的發(fā)現(xiàn)對齊白石來說是一次重大的命運轉折,它相當于一個正式學校和一個無聲的老師,這不只對其人物畫學習影響重大,還是齊白石從一個鄉(xiāng)間農民、一個雕花技人開始潛移默化地走向文人專業(yè)畫家的機會。這一階段的雕花技藝及初步繪畫學習為齊白石的繪畫藝術風格起到了入門作用。
(二)早期
1.正入師門,廣泛師法
1889年,齊白石在胡沁園、陳作塤兩位博學多才的師父門下正式系統(tǒng)地學習了中國古典詩文和中國傳統(tǒng)繪畫技巧,慢慢的脫胎成了一個“文化人”,這意味著齊白石由一個農民雕工匠正式走上文人專業(yè)畫家之路,是齊白石藝術生涯中的一大轉折。
齊白石這一時期的人物畫,多以真人肖像、西施、洛神之類仕女題材為主,因為此類題材為普通大眾所喜愛。而后又在胡沁園的啟發(fā)下,借鑒前人、深入其堂奧,刻苦學習刻印技巧,努力把自己的畫藝朝著詩書畫印珠聯(lián)璧合的最高境界前進。
1899年齊白石37歲時,結識王湘綺先生,他成為齊白石提高文化素養(yǎng)的引路人。1902年,齊白石在西安認識了當?shù)刂娙?、藏家樊樊山,齊白石常到其家中賞閱各家名畫,從先賢們身上學習其藝術精華。在拜師求友學藝階段,齊白石的交際面越來越廣,認識的上層社會文人雅士也越來越多,在這種高層次文化熏陶下,齊白石經過努力學習也成了優(yōu)秀的詩人、學識淵博的文化人;通過和眾多文人名士的溝通交流,齊白石對自己要求越來越高,發(fā)覺自己眼界的狹小,然后決定踐行董其昌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主張,在8年間五出五歸,采錄了許多風俗民情、人情世態(tài),在“行萬里路”當中感受到生活百態(tài),為以后的人物畫創(chuàng)作收集了理性材料和感性靈感。五出五歸的行路及感受對后來其藝術風格的轉變起到了重要作用。齊白石這時是由一個賣畫求生的畫匠變成了畫家、藝術家。
2.題材筆墨的淵源傳統(tǒng)
齊白石早期的人物畫創(chuàng)作題材可以分以下幾種形式:
古代人物故事題材。這類程式化的傳統(tǒng)人物畫形式最能代表齊白石受前人影響的轉折點,也可以說是他正處于對前人臨摹學習,取其營養(yǎng)摸索階段的代表作品。長時間對《芥子園畫譜》的臨習,也無形中受到這種程式化的影響。
真人寫實畫像題材。齊白石在給人畫像的作品中表現(xiàn)出其高超的寫實水墨功力,結合西畫的素描方式,以明暗、塊面造型表現(xiàn)出的體積感及厚重感,同時炭筆與水墨并用,胡須頭發(fā)用白色畫出,極像照片。從這可看出,齊白石早年在不經意間受到了少許本土化的西畫影響。
宗教人物題材。齊白石早年學習雕花木刻,對神仙道人之類的宗教性質人物比較熟悉。中國的信仰方式是比較務實的儒釋道,且齊白石家鄉(xiāng)湖南自古“楚地多儺”,民間流傳神鬼崇拜的習俗,經常會接到到寺廟雕神像木具之類的工作,經過他長時間在寺廟里對神像繪畫研習,齊白石內在和外在都受到宗教人物影響,他在繪畫形式上慢慢從畫匠向文人畫方向轉換。
(三)中、晚期
齊白石的“衰年變法”,是從純樸簡單的民間形態(tài)逐漸向上層高雅的文人畫精英藝術進行有意識的演變,齊白石將他本身天性具有的平民意趣與傳統(tǒng)文人精華意識進行組裝融合,在結合當時“新文化運動”的社會大背景,因心意造、順其自然的樹旗幟于現(xiàn)代藝苑。
中國的文人畫有著獨特的表達方式,其中的寓意往往是通過由此即彼的表現(xiàn)獲得和諧的闡發(fā)。在“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下,文人畫正是遭受普遍質疑的時期,這也是為文人畫的時代轉型提供了一個歷史性的契機,而齊白石剛好在此時以畫面的獨特清新呈現(xiàn)出一幅幅情趣各異、簡潔清新、剛健自然等有著獨特藝術風格的繪畫藝術杰作。齊白石將文人意識與平民意趣相結合,形成了其獨特的藝術風格。
齊白石在中晚期畫了很多市井人物題材的作品,通常是表現(xiàn)自己生活中的事件或對人對物對事的真實感觸。德國古典美學大師黑格爾曾指出,藝術品的題材是“心靈化了的東西”,是藝術家根據(jù)自己的氣質愛好從生活中有意識地捕捉、提煉后予以藝術表現(xiàn)的東西,因而是經過藝術家思想感情過濾和藝術加工的“第二現(xiàn)實”。
二、齊白石人物畫風格語言形成的因素
縱觀齊白石一生,人物畫的風格變遷是與其整體的藝術發(fā)展脈絡相一致的。因此研究齊白石人物畫風格語言形成的因素,與研究其整體的藝術發(fā)展大致也是相一致的。其類型多樣,寓意豐富,將從民間帶來的草根之情注入明清以來的文人畫風之中,不僅自成體系,更帶來一股生氣。
下面我將從各方面試分析齊白石人物畫風格語言形成的因素。
(一)歷史、背景
1.1870—1889年:社會動蕩、家境貧困endprint
1840年,英國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外國列強入侵,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當時中國社會內外部都產生了許多矛盾,其中有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的矛盾,也有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此時中國處于一個任人宰割的狀態(tài),生活在這個時期的中國人民大眾處于國之不國、家之不家的環(huán)境下,而且遭受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廣大百姓過著人間地獄般的苦難生活。作為廣大民眾之一的齊白石就是誕生在這樣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動蕩社會環(huán)境里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艱辛苦難,對善于敏感發(fā)現(xiàn)生活本質的齊白石來說對其藝術創(chuàng)作影響重大。長期生活在勞苦大眾中間、經歷過舊社會顛沛流離的生活、飽嘗貧窮落后滋味的齊白石內心深處有種平民情感,這也是他藝術成就里的一個特點。
2.1890—1919年:五四運動、思想新潮
1919年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并取得勝利,標志著新民主主義的開始,文化及思想也出現(xiàn)翻天覆地的變化。五四運動是由于新思想的傳播與社團的發(fā)展以及民國初期以來的反日情緒和被欺辱的情緒等因素而產生的,這次運動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進行了自我反思總結,對今后中國文化思想的走向趨勢都有很大的影響。這次運動影響到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文學、音樂、繪畫等都在其列,批判舊思想舊文化,提倡新思想新文化。
陳師曾對齊白石的繪畫藝術風格產生了深刻的影響。陳師曾是民主進步人士,平等、民主等先進的思想深入其骨髓,他常與齊白石品茗論藝、交流思想,潛移默化地影響到了齊白石,這為齊白石后來衰年變法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新思想基礎。
3.1919—1957年:歷史變革、衰年變法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讓中國人民走出了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歷史,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標志著一個獨立富強的社會主義新中國誕生,中華民族從此結束了那段不堪回首的歷史。在這個大變革的時代環(huán)境影響下,齊白石的人物畫常針貶時弊,以近乎戲謔的手法揭示舊社會統(tǒng)治者欺壓百姓的惡行和卑污丑惡的世態(tài),諷刺那些無德無才、欺壓百姓的貪官污吏。
1919年齊白石定居北京后,在陳師曾的鼓勵下,認真反思自己一路走來的藝術創(chuàng)作道路,加上陳師曾的一些理論見解,通過交流后,決心潛心研究進行“衰年變法”??v觀齊白石一生,人物畫的風格變遷是與其整體的藝術發(fā)展脈絡相一致的,其藝術語言風格的形成都與時代背景息息相關,無形中影響著齊白石藝術風格的轉變。而齊白石人物畫的類型多樣,涵義豐富,將從民間提取的藝術營養(yǎng)加入明清以來的文人畫風之中,自成體系,開啟了中國現(xiàn)代大寫意畫的一代新風。
(二)文化、宗教
1.齊白石人物畫風格及藝術思想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及宗教的影響
長期以來,中國炎黃子孫的血液之中一直滲透著儒、道哲學思想,儒家和道家的哲學思想影響著中國歷代畫家的藝術風格,當然也影響著齊白石的繪畫藝術。而通過對前人繪畫名作的臨摹、借鑒、學習以及在多方面名士師友的指點下,儒家道家的這種向往自然、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不知不覺中慢慢地滲透到齊白石的作品之中。佛像、觀音、和尚、道人、八仙等題材常常出現(xiàn)在其作品當中。因為佛緣,齊白石作品中也略有幾分禪意。加之自古禪宗無須禮佛,不教條,不拘形式,但求“頓悟”是與齊白石的率真心態(tài)性情相一致的,對其人物畫藝術影響深刻。
齊白石的人物畫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平等精神影響。民本思想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他強調人民應該得到愛護,權利應得到保障。齊白石后期的人物畫中常出現(xiàn)一些普通人民大眾的生活情景,有溫情,有憤怒,有感慨,亦有懷念等,就是把作品創(chuàng)作平民化,力爭表達自己及大眾的心理。
2.齊白石人物畫受20世紀文化新思想的影響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發(fā)生一件驚天動地的事件——五四運動。這次運動是中國人民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擊,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結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這次運動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進行自我反思總結,對今后中國文化思想的走向趨勢都有很大的影響。熱血青年高舉著德先生(民主)和賽先生(科學)這兩面大旗,反對孔教、禮法、貞節(jié)、舊倫理、舊政治、舊思想、舊藝術、舊宗教。這次運動影響到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文學、音樂、繪畫等都在其列,批判舊思想舊文化,提倡新思想新文化,一些具有初步共產主義思想的人將馬克思主義介紹到中國,試圖以新的思想和方法構筑新的文化體系,他們與當時的國粹派、全盤西化派展開了一系列文藝理論論爭。民主進步人士陳師曾直接影響到齊白石“衰年變法”及整個藝術風格轉變。
(三)勤學、天賦、機遇
1.勤奮好學
勤奮好學是一個人在學習、工作、生活等各方面不懈努力、奮發(fā)向上的思想品質,是個人成長進步的重要條件。勤奮的人,對自己所從事的事業(yè)傾注著極大的熱情,珍惜時間、孜孜不倦地忘我勞動,并且不滿足于一時取得的成績,始終以充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對待自己的工作事業(yè)。因此,凡是有所作為的人,都離不開勤奮好學的品質。齊白石在他97年的人生中畫了超過4萬幅繪畫,詩文3000多首,刻印3000多方。繪畫的種類涉及廣泛、數(shù)量眾多,質量極高。
2.天生稟賦
齊白石非常的聰明,記憶力很強,讀書寫字快,模仿能力強,學習效率高。齊白石對藝術獨特的感知能力超乎常人,有自己獨到的領悟和見解。齊白石自小對畫畫就有很大的興趣,8歲時就畫了掛在門上的雷公像,還時常幫蒙館里的同學畫些釣魚老頭,后來對平時生活中見到的花花草草、小鳥魚兒等都很感興趣,只要他見到的、喜歡的他都畫。齊白石一生的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孜孜不倦。
3.人生際遇
從客觀上講齊白石是幸運的,有得天獨厚的人生際遇,一生當中總有高人相助,貴人相識。齊白石的機遇是令人羨慕的,他雖然沒有進過正規(guī)學校學習,但在1889年得遇恩師胡沁園,在其精心教誨下,藝技大增,又得王湘綺、樊樊山、陳石遺、金松岑等當時一流學者、詩人的指點。定居北京后,又遇到畫家陳師曾、徐悲鴻的賞識與提攜,其機遇之難得,也屬罕見,經過這些名士、詩人、畫家的栽培、幫助,潛移默化地將齊白石推向20世紀偉大的藝術家行列。齊白石的高壽與其藝術成就的高度也有一定的關系,齊白石的主要成就是衰年變法的藝術實踐,當時齊白石已經50多歲了,而其好友陳師曾當時的學識、畫藝、見解、名望都高于齊白石,正值藝術創(chuàng)作的黃金時段就去世了,天不憐才,只活了48歲。齊白石隨著年紀的增長,畫藝、思想愈老愈精,終達化境之神通。
結語
現(xiàn)在回眸齊白石這位20世紀中國的藝術大師,其藝術的獨樹一幟,人格的特立獨行,依然是藝術史中的典范,甚至在藝術界可以作為中國的一個品牌。齊白石的人物畫是獨具一格的,他不同于中國傳統(tǒng)人物畫的風格,但吸收了傳統(tǒng)人物畫的營養(yǎng);他也不同于徐悲鴻這樣曾經留學國外然后將西方素描和中國傳統(tǒng)筆墨相結合的藝術風格。對齊白石人物畫風格語言形成的因素研究的意義,在于如何將當代社會思潮引入并融合到中國畫里,如何在中國的體系內尋找中國藝術自己的路,如何將齊白石的藝術在世界范圍內以全新的方式進行傳播,使之呈現(xiàn)出一種更具活力的價值。
參考文獻:
[1]代琇,莊辛,余耀康.大畫家齊白石[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
[2]齊白石.白石老人自述[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0.
[3]湖北博物館.丹青巨匠·齊白石繪畫精品[M].湖北: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9.
[4]王振德,李天庥.齊白石談藝錄[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2002.
[5]郎紹君,郭天民.齊白石全集[M].長沙:湖南美術出版社,1996.
[6]王明明.齊白石國際研討會論文集[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10.
[7]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修訂本)下[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7.
[8]陳傳席.白石留韻[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