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曉玲
【摘要】小學生的學習具有“小”的特點。因為小學生“小”,所以我們教學時的選材就不要“太成熟”;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分享的觀點就不要“太成熟”;為學生制定的目標就不要“太成熟”。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是重點之一,對于學生的能力提升也有極大的作用,所以,如何為閱讀教學增效就成為我們思考的重點。而如何才能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增效呢?筆者認為還是要根據(jù)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實施符合學情的教學。
【關鍵詞】小學語文 ; 閱讀教學 ; 增效 ; 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8-0203-02
小學語文教學中,面對的學生具有明顯的一個特點,那就是“小”。因為“小”,所以作為成年人的教師就要“蹲下身子”與之交流;選擇的教學內容就要帶有“童趣”;應用的方法就要靈活多變。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是重要內容之一,對于閱讀方面的教當然也要帶有“小”的特點。只有是符合小學生發(fā)展規(guī)律的,有“小”特色的閱讀課堂,才能實現(xiàn)我們預期的教學目標。那么,如何才能為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增效呢?下面我將結合自身的實踐心得對此進行分析。
1.讀童話
適合小學生閱讀的素材其實也不少,其中有一種素材是小學生最喜歡的,在他們成年之后,對其還會有“不可磨滅”的印象,甚至是在他們想問題、解決問題時,也會受其影響。這種素材是什么呢?就是“童話”。童話語言簡潔易懂,故事情節(jié)生動有趣,小學生都很喜歡這樣的童話故事。以孩子的興趣為閱讀的起點,更能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童話中有不少的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學生在閱讀的同時還能從文字中學到一些簡單的寫作手法,這也為以后的寫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如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羅琳的《哈利波特》和鄭淵潔的《皮皮魯和魯西西》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2.教師推薦
教師畢竟是閱歷豐富的成年人,我們有成年人的人生經(jīng)驗,有豐富的方法,有足夠的學習經(jīng)驗,在給予學生學習引導時,我們往往不愿意學生在走彎路,往往愿意“直接給予”。但事實上,分享經(jīng)驗可取,拓展視野可取,體驗人生百態(tài)可取,直接給予卻不可取。在閱讀教學中,我們也要注意這一點。我們可以如向學生推薦科幻小說、童話故事、傳記、游記、各國的風土人情、名人奮斗故事、百科全書等。學生通過大量閱讀,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得到閱讀滿足,產生了愉悅的情感體驗就更會增加閱讀的興趣。為了使學生自覺地,發(fā)自內心地閱讀,我還注重依靠語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動和吸引學生。讓他們在有目和對象的閱讀中逐漸培養(yǎng)興趣,從大量的課外閱讀中品味漢語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3.讓學生用心感悟
讓學生閱讀并不困難,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讓他們讀他們就會讀,但是,這里筆者想說,短期之內讓學生讀還可以,如果一直是教師讓讀學生才讀,我們的閱讀教學其實并沒有成功,真正成功的閱讀教學,應該是學生想讀。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想讀呢?就要讓學生每一次閱讀都能“讀出味”,不斷地分享心得,讓學生不斷地期盼下一次閱讀。如讀海倫?凱特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可以討論生命的意義、我們該如何去珍惜生命,讀《少年維特之煩惱》可以討論如何面對生活中的困難。這樣就深化了學生從書本中學到的知識。有了一個良好的讀書氛圍,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自覺性。
4.遷移閱讀
每一個人都有好奇心,知道了一點之后就想知道“更多”,知道了“更多”之后就想知道“全部”。在小學生參與的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對此加以借鑒,給學生有吸引力的“一點”?讓學生“心癢”的去讀更多。如學習老舍的《草原》后,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他的其他作品,如《駱駝祥子》。然后根據(jù)書上的內容可以展開一系列的活動,如對人物的點評,對故事的講解等,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且通過這些活動還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以及了解課外知識。
5.講授與自學同步進行
小學生參與閱讀教學,需要教師“講授”,因為有很多知識是學生自己無法“歸納”而出的,但是,要想讓學生能夠放開我們的手獨立前行,又需要引導學生去自學,由此可見,最好的教學方法應該是“講授”與“自學”并行。我在講課文時,盡量做到精講多讀,在整堂教學活動中,我只當配角,不當主角,只當導演,不當演員,只傳授孩子理解課文之方法,不包辦代替孩子的主觀意識。講讀課文我只引導孩子們理解難懂的重點句、重點段。通俗易懂的句段,則充分讓孩子們反復讀,反復念,讓其讀出情感,念出含義。
6.培養(yǎng)學生的速讀能力
閱讀能力包含很多內容,速讀就是關鍵的能力之一。能夠速讀,學生才能快速、準確的搜集相關內容與重要信息。所以,在讀的過程中,要眼睛看得快,要擴大視覺的范圍,學會“速讀”。也就是由原來的一字一句的看書變?yōu)橐痪湟恍械目磿?。第二由眼入腦想得快,腦子要跟著眼睛的看進行思考,弄清楚眼睛看的文字說的是什么。經(jīng)過長期的訓練,大部分同學會做到眼睛看得快,腦子想得快,理解能力和閱讀速度必然會得到同步提高。
7.應用好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融入課堂所展現(xiàn)的魅力毋庸置疑,對于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來說,融入信息技術之后,素材內容變得直觀化,色彩化,動態(tài)化。如在進行《春潮》一文時,以多媒體圖文并茂展現(xiàn)了北方二月的春景,讓學生精讀。引導學生抓住中心句“北方的二月,春天在進攻,冬天在撤退”來理解全段,讓學生找出描寫“春天在進攻”的重點詞句“寒冷的威力已在衰竭,朝陽處雪已融化,瀑布開始活動……”等感受春天的到來。
綜上所述,閱讀能力是小學生必須擁有的能力,而閱讀能力的養(yǎng)成來源于閱讀教學,來源于教師在課堂中的指導,來源于學生在課后的積極實踐。所以,閱讀教學需要實現(xiàn)課上引導與課后鞏固相結合,需要實現(xiàn)課上激趣與課后自學相結合,需要實現(xiàn)精讀與泛讀相結合,需要實現(xiàn)文本閱讀與多媒體展示相結合。也就是說,閱讀教學中,學生是閱讀的主體,能力養(yǎng)成是閱讀目標的重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