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利群
摘 要:有效的培智生活化語文教學可以通過“社區(qū)資源,經驗積累——回到課堂,學習新知——再入社區(qū),活學活用”這樣一個體現(xiàn)社會融合的學習流程,將課堂教學和生活應用有效接軌,從而使學生學會本領并能更好地融入生活。
關鍵詞:培智學生;有效教學;生活化語文;融入生活
有效課堂教學是指在常態(tài)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而積極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發(fā)展最大化的教學。而《特殊教育提升計劃(2014-2016年)》指出,要深化特殊教育課程教學改革,強化學生生活技能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是說有效的課堂教學要使學生學會本領并能在生活中應用,培智生活化語文課堂教學也是如此,讓學生在課堂中有所收獲,在社會生活中會熟練應用,從而提高他們融入社會的能力。
一、社區(qū)資源,經驗積累
經驗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積累了足夠的感性經驗,學生學習時,能更加容易地完成學習任務。培智生活語文中級段已將教學從學校課堂擴展到家庭和社區(qū),這一階段的教學需要豐富的社區(qū)資源,使社區(qū)實踐活動與生活語文教學有效接軌,因此,培智生活語文教學要打開校門,走向社區(qū)。教學中,第一課時教師最好帶學生進入社區(qū)進行初步的感知和體驗。在帶領學生認識周圍超市、銀行、郵局、果蔬店、派出所、醫(yī)院等場所,熟知出口、入口、掛號處、收銀臺等標識牌的基礎上,分組開展超市購物、銀行存(?。┛?、郵局郵寄、醫(yī)院掛號等體驗活動,引導學生了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中的角色(顧客、客戶、患者等)和相應的權責,利用真實的社會場景做課堂,讓學生親眼見、親耳聞、親身感受生活中的教學,為第二課時的學習打下基礎。
實踐證明,在生活語文課堂教學中,社區(qū)資源是模擬情境所不能替代的,是增加學生經驗積累、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資源。
二、回到課堂,學習新知
1.運用多種支持策略,體現(xiàn)個別化滿足
培智學生障礙類型復雜、障礙程度不一,其學習起點、方式和能力存在顯著差異,教師應在班集體授課制下,給學生提供合適的支持,實施個別化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學有所得。無論是對生字、詞語的學習還是動手操作,都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實際。支持的策略有多媒體課件支持、社區(qū)錄像支持、實物支持、卡片支持、教師語言提示支持、動作協(xié)助支持、助教教師的支持、學生同伴的支持等。如在詞語的鞏固復習環(huán)節(jié)中,要求A組學生直接寫出詞語;給予B組學生詞語卡片支持;給予C組學生詞語帶圖的卡片支持;給予D組學生最多的支持,準備一張隱約提示圖片和清晰支持圖片,當他們在隱約提示下還是不能找出時,拿出清楚的支持圖片給予支持。這些支持的力度是依次遞增的,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對每個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進行不同力度的支持,讓他們都能參與課堂教學,體驗課堂教學的樂趣,進而達成教學目標。
通過多種支持方法落實班級集體授課制下的個別化教學,不僅提高了程度較好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帶動了程度較弱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培智學校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1)游戲教學法。游戲是最常見的也是學生最喜歡的教學法,是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方法,能形成輕松、愉快的氣氛,讓智障學生在玩中學、學中玩,讓每個學生在放松狀態(tài)下注意力集中,積極參與活動,在不知不覺中學會了本領,掌握了知識,進而促進學生智力和生活適應能力的發(fā)展。如創(chuàng)設角色游戲“過生日”,讓學生在教師精心設計的游戲中學習怎樣與人交往,以此提高智障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再如,學習《做客》這一課時,先問學生平時是否到親戚朋友家去做過客,做客時自己心情如何,主人是怎樣接待的;然后安排相關游戲活動,再讓學生表演。由于去親戚家做客是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事,學生表演起來很活躍,語言也很豐富。通過這樣的游戲,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訓練,充分體現(xiàn)了智障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學活動也變得更加生動。
(2)實物教學法。智障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弱,所以需要教師實物演示和操作才能讓他們增強記憶和學會應用。如《水果》教學的新授環(huán)節(jié),助教就坐在重度智障學生中間,手把手教他們拿水果,然后要求每個學生都獨立操作一遍;當有學生遇到困難時,助教可以鼓勵其同伴或助教自己對他們進行各種支持,最終使學生都能獨立或在教師、同學的幫助下找出相對應的水果實物。
(3)情境教學法。由于智障學生普遍存在理解能力偏低、思維相對直白的特點,因此,在涉及偏理論性語文知識的教學時,往往需要借助相關情境。教師可結合教材內容,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最自然放松的狀態(tài)下,調動起身體所有感官去觀察、感受,逐步感悟到字詞所表達的意思。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應以簡單、明確為原則,使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更真實、深刻。如教《醫(yī)院》這一課時,首先讓學生學習詞語,然后通過多媒體以一張醫(yī)院圖片為背景,設定導醫(yī)臺、掛號收費處、牙科、取藥處等幾個科室,分別讓幾個學生來扮演,還有一個學生來扮演牙疼的病人,讓學生練習去醫(yī)院看牙疼的程序:導醫(yī)臺—掛號處—牙科—收費處—取藥處。通過練習,學生加強了對這些特有名詞的理解,同時也懂得了去醫(yī)院看病的流程。這樣創(chuàng)造了真實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體驗到學會語文就能應用于生活的快樂和成就感。這種教學方法能擴展語文教學空間,補償智障學生心理、生理上的缺陷,促進智障學生生活適應能力的發(fā)展。
總之,生活化語文教學要遵循智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學生整體發(fā)展著眼,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意愿,促使他們在生動的學習活動中自主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掌握技能,為未來生活打下基礎。
3.教室環(huán)境布置,加深知識鞏固
教室環(huán)境是學生接受知識最主要的地方,教室環(huán)境的布置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所以無論是校園環(huán)境的規(guī)劃還是教室的布置,都必須更多地洋溢著溫馨的生活氣息和濃濃的童真童趣,讓學生能夠在生活化的場景中交流思想、表達感情,在自然真實或較自然真實的環(huán)境中學習。endprint
智障學生對抽象概念理解困難,學習遷移能力普遍較差,對此,教師可采用生活環(huán)境法進行教學。如“方向”對智障學生來說是一個抽象、難理解的概念,教學時,教師可利用教室這個環(huán)境,把“東、南、西、北”這四個方位詞,分別貼在教室的四個位置。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反復辨認和識記;學生在教室里逐漸能辨認方向,有方位感,再結合學生周圍生活環(huán)境,聯(lián)系家長協(xié)助,創(chuàng)設各種實踐機會,幫助和引導學生辨認方向,使他們在反復練習中,逐步提高辨認方向的能力。通過這樣的教學,學生認識了方向,為以后獨立步入社會打下基礎。再如在日常的教學中,結合我們所要傳授的知識,我們可以把教室的一角布置成天氣預報臺,里面包括年、月、日的更替,幾種天氣的變化,與氣候和天氣密切相關的標志性動植物,以及人的衣飾和運動的轉變等。讓智障學生去觀察、認識,從而使這些知識在這種生活化環(huán)境中不知不覺地浸潤到學生的頭腦中。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應注意真實性,因為智障學生只有在真實中才能自如地活動,不太逼真的情景只能讓學生感到無所適從,那種身臨其境的、無拘無束、輕松愉快的生活氣息,會完全激發(fā)起他們學習的欲望和興趣,進而樂于去學習和運用。
三、再入社區(qū),活學活用
脫離社會實踐,學生所學知識就會變成無源之水。智障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弱,教學必須再一次回到社區(qū)這個大課堂來,鞏固所學知識,使知識內化為本領。因此,要培養(yǎng)智障學生的生存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必須讓他們參與社會實踐活動。如教《超市購物》這一課時,教師帶領學生去學校附近的超市進行一次購物體驗,超市購物時,學生尋找物品的過程就是對課堂上物品名稱學習的檢驗。通過在超市購物活動的參與體驗,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的內容,認識了各種物品,而且學會了在超市購物的流程以及注意的事項,也使語文更加貼近了生活。只有將課堂學習和實踐操作相結合,學生才能學會如何更好地走進生活。再如教了《上醫(yī)院》這節(jié)課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到醫(yī)院進行看病實踐活動。每個學生拿著自己的病歷本子和就診卡,根據(jù)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準確找到看病的程序:導醫(yī)臺—掛號處—科室—收費處—取藥處。通過實踐演練,多次訓練,讓智障學生學會怎樣看病、怎樣付款,同時也幫助智障學生了解到醫(yī)院看病的程序,有利于學生知、行的統(tǒng)一。
語文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語文,也處處用到語文。當生活與語文教學相結合,讓學生在濃郁的生活氛圍中、在人與人的自然相處中學習和運用語文知識,進行實踐操作,就可以提高學生的生活適應能力,為將來適應社會、融入社會打好基礎。
總之,生活化語文教學就是將教材中的語文知識還原為智障學生的實際生活,強調教師在教授語文知識時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現(xiàn)實生活,在語文教學中自然地注入現(xiàn)實生活內容,真正體現(xiàn)“以做為中心,以學為主導”的教育理念,引導智障學生真正步入社會、融入生活。
參考文獻:
1.王雪.培智課堂教學有效性評價標準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4.
2.金姹嫣.培智學校生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現(xiàn)狀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5.
3.張素平.探索培智有效課堂教學新途徑[J].當代教育論壇:教學研究,2011,(6).
(作者單位:浙江省臺州市黃巖啟智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