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麗萍
摘 要:《登鸛雀樓》是一首膾炙人口的寫景詩,作者寫的是登鸛雀樓憑欄遠眺時的的感受,前兩句寫景后兩句議論。全詩洋溢著盛唐時期中華民族昂揚向上的精神。
關(guān)鍵詞:登鸛雀樓 教學
一、教學目標
1.初讀古詩文理解詩的意境及蘊含的道理。
2.學習詩人努力進取、向上的精神。
3.學會文本生字新詞,田字格上面的字只要求認識不要求書寫。
4.感受古詩文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
5.能正確、熟練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文。
2.理解古詩文詞句的意思,了解古詩文文本的主要文意。
3.初步理解古詩文的意境,體會“只有站的高,才能看得遠”的文理。
三、學習方法
知詩人—解詩題—讀詩句—明詩意—悟詩理(古詩學習五步法)
四、教學流程
『初讀』讀準字音;『細讀』理解字詞;『賞讀』想象意境;『精讀』體會詩意;
1.知詩人 解詩題
(1)談話導入 動畫設(shè)置情境,激發(fā)興趣
鸛雀樓與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被稱為中國四大歷史文化名樓。鸛雀樓因王之渙一詩成名,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首《登鸛雀樓》。
(2)板書課題:18、古詩兩首 《登鸛雀樓》
指名拼讀“登”(dēnɡ),要求讀準后鼻音。教學登字頭,指名拼讀“鸛”ɡuàn。
講解“隹”字一般指短尾巴的鳥,提醒學生書寫時注意是四橫,不能少寫。
(3)揭題
由動畫引入,展示播放動畫片中國歷史文化四大名樓介紹片段,導出《登鸛雀樓》,揭題板書《登鸛雀樓》,生齊讀課題,思考:從課題上看,你想獲得哪些信息?(師引導學生抓住題中詩詞最精煉傳神的一個字或一個詞,這里以“登”和“樓”字展開質(zhì)疑思路)
理解“登鸛雀樓”中的“登”字字意:上、升;
生:鸛雀樓在哪?
生:鸛雀樓是什么樣的?
生:誰登鸛雀樓?
生:為什么登鸛雀樓?
生:登上樓干嘛?看到什么?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代詩人王之渙,這一天,王之渙登上《鸛雀樓》。引出詩人王之渙生平。
(4)簡介作者
王之渙,唐代詩人。他善于描寫邊塞風光。用詞樸實,意境廣闊,激人奮進。作品《涼州詞》《登鸛雀樓》最為有名,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更是千古絕唱。有一天,王之渙登上鸛雀樓,看到了落山的太陽,奔騰的黃河,就寫下了這首詩。
(5)解題(課件出示)
a、課題《登鸛雀樓》中的“登”——意為:登上、爬上。
b、鸛雀樓在什么地方?在山西省的永濟縣。
c、為什么叫它鸛雀樓?因為經(jīng)常有一種形狀像鶴的鸛鳥停留在上面,所以叫鸛雀樓。
d、鸛雀樓是什么樣子?樓一共三層,在樓上可以望見雄偉的群山和浩浩蕩蕩的黃河。
2.讀詩句: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
(1)自讀要求:(幻燈出示)
自己大聲讀詩文,做到讀準字音、讀通詩句,不錯不漏、不打結(jié)。
(2)品讀學習,出示要求(范讀)
a、一邊聽一邊勾出讀不準 的生字讀音和不理解的字詞。
b、一邊畫出古詩誦讀的停頓標記,畫出詩的節(jié)奏和重音,學習有韻味的品讀。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3)采用多種形式誦讀,指導有感情朗讀。
(4)生字詞正音
ɡuàn yù 鸛雀樓 依靠 流入 千里目 欲窮 更上 一層樓
鸛 欲
(5)生字識記方法交流
a、依和衣比較,入和人比較,窮和力比較,層和云比較
b、依(依靠 依依 依山傍水) 盡(盡頭 用盡 盡力 窮盡) 窮(窮盡 貧窮 窮苦)
(6)重點難寫字書寫指導:講解“欲、登、樓”的筆順和在田字格中的間架結(jié)構(gòu)。
(7)全班同學有感情美讀全詩。
3.明詩意 理解詩句意思
設(shè)置情境:一天傍晚,詩人登上了鸛雀樓,他放眼望去,看,這氣勢多么壯觀。登鸛雀樓他看到了什么?他怎么想的?
(1)(圖文畫面出示)學習第一行詩句
太陽依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慢慢落下去,就要消失不見了。
(2)圖文對照 理解詩詞、句子意思。
太陽(白日) 依著(依)連綿起伏的群山(山)慢慢落下去,就要消失不見了(盡)。
相機理解字義:依(依著、靠著) 盡(沒有、完)
詩句出示:白日依山盡
情境再現(xiàn):詩人站在鸛雀樓上還看到什么?
(3)(圖文畫面出示)學習第二行詩句
滾滾的黃河水正向大海流去 。
(4)圖文對照 理解詩詞、句子意思。
滾滾的黃河水(黃河) 正向大海流去 (入海流)
詩句出示:黃河入海流。
老師相機板書:景(看)
(5)圖文對照,指名讀一、二兩行詩句意思和詩句。
談話:詩人登上鸛雀樓看到這一雄偉壯觀的景象,他會想些什么呢?
(6)導入學習三、四行詩句
(圖文畫面出示)學習第三行詩句
想要 看到 更遠的地方,就要再 登上一層樓。
(7)圖文對照 理解詩詞、句子意思。
想要(欲) 看(目)到更遠的地方(千里),就要再(更) 登上一層樓
詩句出示:欲窮(盡)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老師相機幫助學生理解“窮”的字意:窮盡的意思。
(8)指名讀三、四兩行,圖文對照說說詩句的意思。
(9)練習朗讀,練說全詩的意思。(自由練說,指名試說)
4.看圖體會,精讀詩句,悟意明理
(1)師引導學生讀詩(自由讀,指名讀)讀出詩的節(jié)奏、重音和韻律美。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2)出示多媒體,屏幕上顯示鸛雀樓山水畫。在悠揚的音樂聲中,學生閉目遐想,老師用語言描述詩的意境。
課件展示全詩文意:《登鸛雀樓》
太陽依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慢慢落下去,就要消失不見了。滾滾的黃河水正向大海流去。 想要看到更遠的地方, 就要再登上一層樓。
(3)分小組討論詩句中所描寫的景色。
揭示:詩人所見:太陽 群山 黃河
詩人所想:想要看到更遠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層樓。
(4)悟意明理,啟發(fā)學生談?wù)勛髡咴谠娋渲兴磉_的思想和自己對這首詩的體會。
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遠。
五、總結(jié)全文,拓展廷伸
1.課件出示,指導學生圖文對照,明詩意,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學了這篇課文,你懂得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