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瓊
【摘 要】繪本被公認為是兒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讀物。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過程中,要借助繪本中精美的封面、插圖、封底,借助引人的故事情節(jié),借助繪本中出現(xiàn)的可模仿的句式進行語言訓練。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用心挖掘繪本中的語言訓練點,再通過一系列精心編排的環(huán)節(jié),鍛煉學生的聽力、口語能力、思維和語感、想象力、表現(xiàn)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通過親身體驗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從而完成一次美妙的繪本之旅。
【關(guān)鍵詞】研學后教;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策略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yè),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新課程理念也提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chuàng)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zhì)量?!笨梢娬n外閱讀的必要性。
繪本被公認為是兒童早期教育的最佳讀物,與一般圖書相比,以讀圖為主的繪本閱讀更具有直觀性與形象性,符合兒童審美需要和心理特點,在長期閱讀中,能潛移默化地激發(fā)兒童閱讀興趣,對兒童的思維、語言的發(fā)展、審美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實際上,繪本閱讀更是對孩子一種綜合素質(zhì)的培養(yǎng)。但當前,教師指導學生進行繪本閱讀的教學方式傳統(tǒng)單一:
僅靠居高臨下地講述繪本。教師僅靠居高臨下地講述繪本,單純的圖文講解方式使兒童的閱讀的興趣和注意力大打折扣。
過于注重文字閱讀和講解。在調(diào)查中,85%的老師會選擇依靠文字的閱讀,忽略了對圖畫的關(guān)注。但是我們知道,成人和兒童的閱讀方式是相反的:成人的目光習慣隨著文字走,而兒童幾乎只看圖畫,不在乎文字。
缺少討論環(huán)節(jié)。調(diào)查中,72%的教師在繪本教學中更關(guān)注結(jié)果,即兒童有沒有記住繪本故事,期間沒有使用討論環(huán)節(jié),對于過程中兒童對繪本故事的內(nèi)心想法、自己親身體驗的相關(guān)經(jīng)歷則輕描淡寫。
綜上調(diào)查顯示,繪本閱讀的過程中,沒有充分發(fā)揮繪本的特點。每一本繪本除了圖畫外,內(nèi)含著豐富語言訓練點,我們可以借助這些訓練點,提高語言能力。
一、巧借圖畫進行語言訓練
適合兒童閱讀的繪本,顏色對比明顯,容易吸引孩子的眼球,略略而過,孩子閱讀后很快就忘了,而且沒有充分發(fā)揮它的作用。
(一)借助封面猜測大意
如《一園青菜成了精》的封面,畫面上各種姿態(tài)的蔬菜,它們瞬間引發(fā)了孩子閱讀的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設計句式:“我是_________精,我有什么_________法力?!弊屢荒昙壍暮⒆咏柚涫娇磮D說話。學生的想象力是豐富的,他們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結(jié)合圖畫上蔬菜的姿態(tài)、神態(tài),想象出各種蔬菜的特性。在邊看圖邊想象邊練說的過程中,學生發(fā)展了語言,也激發(fā)了往下閱讀的欲望。又如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幼兒園的教師已推薦閱讀了,到了小學,老師還是會推薦閱讀,那怎樣讀出不同、讀出層次呢?教師可從“猜猜”入手,讓學生看圖猜猜大兔與小兔的關(guān)系;猜猜他們在什么情況下讓對方猜;猜猜誰讓誰猜;猜猜它們多愛對方……經(jīng)過一連串的猜測之后,學生已經(jīng)忍不住要翻看繪本找答案了。
(二)借助末頁續(xù)編故事
除了封面,繪本中的其他容易讓人忽略而又具有重要價值的頁面也可以用于語言訓練。如《一園青菜成了精》的末頁,教師引導學生自行觀察農(nóng)夫的表情,農(nóng)夫回來后,看到什么?學生模仿句式“過了幾天,農(nóng)夫回來了,他看到了_________”。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在看圖說話的過程中,續(xù)編了故事,發(fā)展了語言。由一本《一園青菜成了精》衍生出多本的《一園青菜成了精》。
(三)借助封底創(chuàng)作故事
繪本的封底也是不可忽略的語言訓練點。如《一園青菜成了精》的封底從地里飛出了烏龜、公雞、青蛙、小魚……作者有意畫上這樣的圖,目的是放飛孩子的想象力。魯迅先生說:“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處,想到昆蟲的言語;他想飛上天空,他想潛入蟻穴……”教師可在學生讀完整本繪本后,讓孩子自己編故事《一園動物成了精》,讓孩子想象,動物們在農(nóng)夫不在家這幾天成了什么精,干了些什么。孩子是完全不同于成年人的獨立個體。孩子們有獨特的思維方式,還有他們獨特的閱讀方法,雖然身體弱小,但頭腦里的思想豐富而迷人。只要不拘泥于文字、圖片,學生的閱讀是永不止步的。
二、巧借情節(jié)進行語言訓練
適合低年級孩子閱讀的繪本,故事情節(jié)比較簡單,富有童趣。以往,教師只顧著把故事講完而忽略了里面的語言訓練點。如《一園青菜成了精》講述的是農(nóng)夫離開自己的菜園幾天,幾天內(nèi),菜園里的青菜都成了精,蓮藕大王與蘿卜大王開戰(zhàn),兩方斗智斗勇。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結(jié)合故事情節(jié),進行語言文字的訓練。
(一)代入角色進行閱讀
繪本中有許多不同的角色,教師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蔬菜,進入角色閱讀繪本。學生把自己當成是蓮藕大王或綠頭蘿卜大王,模仿故事中的人物,如何下戰(zhàn)書,如何下命令,如何聽從命令與對方開展,學生進入角色,進入故事情節(jié),閱讀起來更容易讀懂繪本的故事。又如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學生進入角色,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讀懂父母對自己的愛遠遠超出自己對他們的愛的主題。
(二)演讀結(jié)合新式閱讀
繪本主要以圖為止,文字是極簡單的,教師易從圖畫中挖掘訓練點?!兑粓@青菜成了精》,只要細心看圖,就會發(fā)現(xiàn)蓮藕大王和綠頭蘿卜大王在出戰(zhàn)時和出戰(zhàn)后的不同。學生看圖后,通過模仿演出,理解“急了眼”“叫陣”“叫囂”……低年級的繪本閱讀,除了讀懂繪本大意,還要求會講故事。若枯燥地講故事,低年級的學生只記住了一兩個片段,若通過演的方式來重復故事,降低了難度,也加深了學生對故事的理解。
(三)實物對比加深閱讀
繪本中的圖畫,有的是漫畫,有的是水彩畫,有的是國畫……畫風各異,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挖掘里面的知識點,豐富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如《一園青菜成了精》,蓮藕、小蔥、黃瓜、胡蘿卜、綠頭蘿卜、歪嘴葫蘆等,對于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部分蔬菜是比較陌生的,教師通過實物或圖片,讓學生通過閱讀繪本認識部分蔬菜的特點:葫蘆瓜是多子的,成熟的蒜瓣是裂開的,成熟的辣椒會變紅……學生既閱讀了繪本,又上了一堂生物課。
三、巧借句式進行語言訓練
繪本的文字雖然簡短,但蘊含著深厚的內(nèi)涵,如《猜猜我有多愛你》有以下的句式:
我愛你,一直到_________
我愛你,像_________
我愛你,遠到_________
教師在學生閱讀后,讓學生用以上的句式說說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愛。又如《一園青菜成了精》有基礎語言訓練點:
小蔥端起銀桿槍,一個勁兒向前沖。
茄子一挺大肚皮,小蔥撞個倒栽蔥。
韭菜使出雙刃鋒,呼啦呼啦上了陣。
黃瓜甩起掃堂腿,踢得韭菜往回奔。
學生反復朗讀后不難發(fā)現(xiàn),這是描寫蔬菜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上陣的場面,通過讀可以了解蔬菜的特點。教師在學生充分看圖、朗讀、表演的基礎上,進行語言訓練——模仿說句子。
例子:小蔥端起銀桿槍,一個勁兒向前沖。
洋蔥發(fā)射_________,一個勁兒向前沖。
_____________,呼啦呼啦上了陣。
學生進入角色,模仿說句子,教師適當點撥,繪本中的語言訓練就到位了。另一個是對戰(zhàn)后的情景:
打得大蒜裂了瓣,打得黃瓜上下青。
打得辣椒滿身紅,打得茄子一身紫。
打得豆腐尿黃水,打得涼粉戰(zhàn)兢兢。
其實是描寫成熟后的蔬菜的特點,在讀懂情節(jié)后,讓學生看圖模仿說句子:
葫蘆連發(fā)三聲炮響,打得_____________
打得__________________
打得__________________
新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磨礪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視野、豐富生活經(jīng)歷、開發(fā)思維能力、發(fā)展個性和提高人文素養(yǎng)的過程。在繪本閱讀的過程中,用心挖掘繪本中的語言訓練點,再通過一系列精心編排的環(huán)節(jié),鍛煉學生的聽力、口語能力、思維和語感、想象力、表現(xiàn)力、動手能力、審美能力……通過親身體驗感受閱讀帶來的樂趣,從而完成一次美妙的繪本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