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艷
【摘要】計算作為我們生活中解決問題的一種工具,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小學生對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將計算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使計算能力的提升作為一項重要的教學任務,增強基礎教育階段學生的計算水平,養(yǎng)成良好的計算習慣,以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關鍵詞】數學;培養(yǎng);計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7-0063-01
一、加深理解性計算法則運用,實現計算能力的有效提升
小學生對數學計算的理解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計算本身的理解,主要是對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基礎認識,要分清他們的含義;二是對計算法則的理解。明確整數、小數與分數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的計算法則各不相同。恰當建立和熟練地掌握基本計算法則,是提升學生計算能力的基礎。在實踐的計算法則教學中,將計算融入到生活實踐當中去,通過生活實例,讓學生嘗試性計算,并結合計算法則進行觀察分析,通過理解得出算式與計算結果。
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時為了達到讓學生理解的目的,教師首先根據教材中的情境圖,再現生活情境,由學生代表模擬購物情境,體會購物中的“幾個幾”用乘法計算的原理,同時建立大量的直觀感受讓學生體會到“規(guī)律”的存在。接著讓學生通過討論理解算式的意義,從演義推理的角度,使學生加深對“乘法分配律”的認識。這樣,學生通過現實生活中的模擬經歷,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由理性到實踐的計算法則的應用驗證過程。使學生能夠深刻體驗到計算法則的實際運用性,增強學生生活運用法則計算的自覺性,提高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和快捷度。同時,有效培養(yǎng)學生善于“從特例開始尋找規(guī)律”的學習策略意識,拓展學生學會歸納、演繹推理的能力,使學生實現理解性探索學習和數學能力提升得到有效的發(fā)展。
二、教學中重視口算和估算的訓練,促進計算能力的提高
我們都知道口算是計算能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筆算、估算和簡便運算的基礎。學生的口算能力越強,筆算的速度才會加快,對計算題目的正確率也會相應提高。因此,在數學計算訓練過程中,應加大口算和估算的訓練力度,打好口算計算基礎,加速口算能力的提升。
根據學生特征制定不同訓練方式,常規(guī)的訓練都是由易到難逐步提高的過程,針對個別的優(yōu)秀學生,他們大腦的反應靈敏,應變能力較強,對于他們可實行針對性的訓練,但是,口算和估算每次的訓練時間不宜過長,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利用堂課上的任意3分鐘的時間,不定時間段的進行3分鐘口算和估算訓練,根據學會的課堂表現狀態(tài),以游戲的方式進行互動式訓練,穿插變化多樣的口算形式,如:聽算、自算、搶算、接力算等數學游戲方式,這樣不僅可以調節(jié)課堂氛圍,還可以活躍學生的大腦思維,刺激學生熱愛口算練習的興趣,讓口算練習成為課堂的一部分,調動學生參與練習的積極性,提高口算訓練效果,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在進行口算練習時一定要注意因材施教。同一個班的學生,計算能力不完全相同,口算練習設計要有一定的坡度,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對不同學生有不同的要求,使有余力的學生吃得好,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吃得了,并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
估算是保證計算準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為計算能力的提高指引了方向。在進行估算的過程中,為精確的口算值、正確的答案確定了范圍,是一個培養(yǎng)學生“數感”的過程,并引導學生進入深度計算。估算還可以幫助學生判斷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并快速地預估計算結果的正確值范圍,通過計算前的估算和計算后的檢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例如,在計算29×388的積時,同學們就可以利用估算了解積的大概值,進而知道積的位數,在計算中積的值不會出現較大的誤差。由此可見,估算是計算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活躍學生的直觀思維的同時,還能有效促進學生數感的發(fā)展,進而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三、培養(yǎng)良好習慣,時刻提高計算能力
1.培養(yǎng)學生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的習慣
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讓學生養(yǎng)成一看、二想、三算的審題習慣,首先要看清題目中的數字和符號;其次是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無簡便方法以及計算時應留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最后在進行認真的計算。
2.培養(yǎng)學生仔細計算、規(guī)范書寫的習慣
要求學生計算時做到精力集中,仔細抄寫,并自覺檢查,提高計算的準確性。作業(yè)和練習的書寫要工整規(guī)范。對題目中的數字、小數點、運算符號的書寫必須符合規(guī)范。數字間的間隔要適宜,草稿上排豎式也要條理清楚,數位要對齊。同時,教師要以身作則,作學生的表率,如批改作業(yè)及時、規(guī)范、準確。
3.培養(yǎng)學生驗算和耐心檢查的習慣
學生在計算時要做到萬無一失,盡量避免錯誤問題的出現,教師就要教育學生養(yǎng)成驗算和檢查的習慣,把驗算和檢查當作計算題中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凡是抄寫的題目,都要及時檢查校對,學生做完作業(yè)后都要自我檢查驗算,要做到每題必檢查,每步必驗算的原則。習慣養(yǎng)成愛檢查、勤驗算的好習慣,細心的對待每一道題目,理順解題思路,用對解題方法,做到一步一回頭,及時檢查驗算,及時糾正錯誤,以保證計算的正確性。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對學習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的同時,還可以和學生一起編順口溜,如:抄題寫數立即查、計算題時反復查、脫式算式上下查、計算完成整體查等方式,確保提高計算結果的正確率。
四、聯系實際生活,提高實踐能力
數學學科源于生活,在生活實踐中發(fā)生著各種數學問題,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需要出發(fā),將數學計算學習與解決學生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整合在一起,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計算無處不在,體驗數學計算應用于生活中的價值,激發(fā)學生學習計算的動機和信心,調動學生參與計算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例如,我們將模擬學生超市購物的過程,通過商品上價格,直觀的體現了小數在生活中的存在,以及有關元、角、分計算在購買中的應用,讓學生切身體驗到生活中的計算問題,并自覺的進入探索計算方法的實踐中,理解、掌握簡單小數的計算方法,在模擬中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模擬購物活動,讓學生見證了數學計算就發(fā)生在自己身邊,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生活實踐能力。
總之,培養(yǎng)學生的計算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一項復雜而又細致的工作,應該貫穿于整個小學數學教學的全過程,需要結合教學實際長期進行培養(yǎng)和訓練。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平時的工作當中積極探索、不斷思考,采用多種教育教學方法,靈活掌握,在強化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形成一定的計算基本技能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上下功夫,使計算不再枯燥單一,從而讓學生樂學、樂做,不斷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參考文獻
[1]張梅玲.加強口算訓練提高筆算能力[N].江蘇教育報.2009.
[2]徐延梅.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J].中國校外教育.201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