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海
【摘要】雖然現在的高考面對諸多非議,但是在高考的現行政策沒有改變之前,我們還要努力去適應高考的要求,既要瞄準高考,又要傳播祖國文化的精髓,完成語文的最終使命。因而,高三教學,尤其是文言文教學,面臨著比較困窘的局面。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06-0292-01
在基礎知識方面,學生必須掌握120個文言實詞、18個文言虛詞,并了解特殊句式和用法。做個類比,相當于現代漢語小學一年級的要求。只是對分析理解能力的要求比較高,而我們的學生是基本具備這些能力的。從高考文言文選段看,基本上是史傳文學作品,篇幅短小,語言精煉,主要以敘述為主,議論較少。主人公都是正面人物,多為有聲望的文臣武將,文章思想性強,選文圍繞該人物展開敘述,展示其生平簡歷及突出事跡,突出人物敬業(yè)奉公的品行及卓越超人的才能,對文中議論部分考查比較少。據此,我們大概可以做出這樣的結論:高考要求其實并不高,完全是閱讀淺易文言文的能力——基本理解、簡單分析。
一、引導學生復習應該注意的幾點?
1.夯實基礎
無論考試形式怎樣變化,考試內容都應該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學過的基礎知識以及基本能力的遷移。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把視線從高考試題轉移到教材上來,熟練掌握課本內容,注意分析詞語在具體語境中的情況和意義,形成通過上下文推斷的能力,養(yǎng)成用掌握的知識判斷分析的習慣。這樣,在面對陌生的閱讀材料的時候,不至于心浮氣躁,或者草草了事。簡單的說,就是在復習過程中,以“綱”為綱,以“本”為本。
2.階梯前進
現在的教輔圖書,浩如煙海,良莠不齊,隨便拿出一篇來練習,可能未必和學生實際相符,甚至可能因為材料難度過大,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引領學生復習時,教師一定要仔細選取材料。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淺入深,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體會到成功的愉悅,從而產生濃厚的探究熱情、強烈的研究渴望,提高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這樣,才不至于使學生把文言文看成是高考路上的“攔路虎”。
3.鼓勵質疑
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質疑。文言文考試的材料,絕大多數學生只要靜下心來,認真研究,都可以讀懂,因此,有的學生在答題時可能會因輕視而誤答。例如這樣一句“自放驢,取樵炊爨”,學生看全句是明白的,就是“自食其力”的意思,但是,“樵”到底應該怎樣解釋?有的學生就說“樵夫,打柴”,好像對,其實細分析,在這里“樵”做“取”的賓語,應該做名詞,做“柴禾”更準確。很多高考文言文題目也是這樣,看似簡單,但在題目設置上存在陷阱。只有在閱讀過程中多問幾個為什么,才不會出現本來明白而答題錯誤的情況,減少無謂的失分。這種能力在第五大題上也有體現。
4.巧妙答題
要教會學生一般的題型特點及答題應該注意的問題。高考文言文閱讀題型基本固定,各種題型要求的能力重點不一樣,答題時可能出現的情況也不一樣。要引導學生分析,進而總結規(guī)律,而不要把自己的觀念強加給學生。像文言文翻譯,一般的原則很好說,比如什么“信、達、雅”之類,說了學生也未必能領會。要在具體的操練過程中,用這樣的原則進行具體指導,使之翻譯的結果符合這樣的要求,而沒有必要非要他明白什么才是“信、達、雅”。比如,引導學生在理解時注意依據上下文(例:“常以木枕布衾質錢,人重其賢,爭售之”的“售”{江蘇卷})和詞的句法位置(例:“項籍之解而東,高帝亦欲罷兵而歸”的“東”{福建卷})就是“信”;引導學生注意省略成分的補出和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就是“達”。說到特殊句式,一方面要讓學生知道各種句式的理論知識,另一方面還要幫助分析各種句式出現的具體情況以及在理解時應該注意的問題。如果光有實踐而沒有理論總結,就可能出現學過的句子能理解而陌生的句子糊涂的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在文言文復習指導中必須堅持的一個原則。
二、應該教育學生注意的幾個問題
1.膽子要大,思路要寬
文言文流傳到今天,它的語言距離我們已經相當久遠,而我們?yōu)榱肆私夤攀ハ荣t的思想,要用現代的語言去解釋古代的話。所謂專家,也只不過按照常理來進行推斷(當然,專家的文言基礎要比我們好得多),我們同樣可以這樣做。只要在教材的基礎上,掌握一般規(guī)律,就完全可以理解文段內容;個別句子,要根據現在的語言、思維習慣進行推斷。比如,《后漢書.虞延傳》中有“未嘗加禮”一句,譯文中的解釋是“不曾對他有高于一般的禮節(jié)”,學生對“加”不是很理解,我們就引導關于清代“黃馬褂”的故事,學生就明白了。
2.要分清練習和考試的區(qū)別
日常練習,不能以做完題為終極目的;考試要練習快速準確。日常練習是為了鞏固知識,培養(yǎng)能力;階段測試是為了檢驗學習成果,以利于提高。因此,對于考試分數,不可過于在意,要看到自己的學習收獲和存在的不足。有的同學把考試時的一次偶然成功,當作一般的學習規(guī)律,嚴重影響自身能力的提高,也放松了平時的要求,很危險。
三、怎樣增強高三文言文教學的趣味性
1.首先,用課本知識和稀泥,幫助吸收。掌握第一手材料,包括學生平均水平,學生能夠理解的難度,以及學生教材的變化等等。在教學過程中,針對學生實際設計問題,爭取讓學生稍微動動腦就可以想出來,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至出現乏味的感覺。遇到教材中的句子,引領學生回顧學過的課文,逐步強化教材在頭腦中的印象,加深對課文的理解。當然,這需要老師努力去適應學生,在課前精心準備。
2.其次,用文化知識做點綴,增進理解。加強傳統文化知識的灌輸。很多文言文材料中都涉及到古代的一些禮儀、官職、行政區(qū)劃以及文化常識的內容,學生也比較感興趣。在引領學生分析文段內容時,適當穿插一些,可以使學生增進理解,也可以使課堂氣氛不至于過于沉悶,還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加閱讀興趣。
四、結束語
中國的古代詩文是一部積淀厚重的文化史,一卷濃縮了的風景。讓我們抱著幾分歡悅,帶著幾分豪氣,走近它,踏著柳暗花明的路徑走進它的懷抱,去傾聽、去享受那千古一神韻的旋律。
參考文獻
[1]張詠茹.高中文言文教學中的傳統文化教育[D].四川師范大學,2015.
[2]李迎春.高中文言文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2.
[3]程夢.高中語文文言文教學現狀調查及教學策略探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
身份證號:13242519760802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