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旭
1935年12月1日,伍迪·艾倫出生于美國東海岸的紐約;1945年2月9日,米婭·法羅出生于美國西海岸的比弗利山。
伍迪·艾倫
伍迪的家庭不寬裕,媽媽在花店當會計,爸爸則是個游手好閑的樂天派。在離婚不流行的年代,兩人湊合著生活在一起,要么連續(xù)幾個月不說話,要么大聲吵架,他們會為了太平洋和大西洋哪個更偉大而聲嘶力竭地爭論。伍迪沒有和父母建立起情感紐帶。眼不見心不煩的他不跟爸媽一起吃飯,總是躲在地下室里一個人吃,整天抄寫笑話、讀漫畫書或者練習魔術。
對伍迪的性格更有影響的是母子關系。媽媽常常回憶說他在5歲之前是個多么可愛的寧馨兒,5歲后變得多動、吵鬧、愛惡作劇,比如把她的高級羊毛衫染成金燦燦的黃色。下班疲憊的她不知該怎么辦,只好揍他。伍迪每天都挨揍。伍迪的小伙伴們都驚訝于他的耐力,他從來沒掉過一滴淚,也不吭一聲,揍他就像揍一團棉花或揍一卷衛(wèi)生紙一樣。這種壓抑情感的能力是他成功的最大法寶,當然也造成了他人際關系方面的冷漠。
伍迪長大后即使過節(jié)也很少回父母家,一見面就埋怨他媽:“你整天除了打我就是打我,你應該慶幸我沒成為癮君子或者連環(huán)殺手?!蔽榈夏懽哟?,經常惹出亂子,他曾經號召小朋友幫他收集馬糞,然后朝面包房的排氣扇上扔,濺得行人滿身都是。因為瘦弱,總有同學欺負他,但伍迪不是吃素的,為了報復,他把人家的床單掀起來,在墊子上撒尿?!八肋h都不認為他有錯,有錯的總是別人?!彼囊粋€發(fā)小回憶說。
伍迪是有史以來最糟糕的學生。他在《安妮·霍爾》中發(fā)表的一句評論極大地拉低了教師在美國人心目中的地位:“那些什么都干不了的人就去當老師,連老師都當不了的就去當體育老師。”他的母校至今還視他為恥辱。從小學到大學,他的上學方式變化不大:坐上電車,經過校園,猶豫兩秒鐘,然后讓車一直前行,拉他去時代廣場。他在那兒的電影院看一上午電影,下午到魔術商店轉轉。因為逃課,伍迪被大學開除過三次。成名后他對記者說:“每天早上醒來我都死死地抓著床板,感謝上天我再也不用上學了?!?/p>
當中學領導當著16歲的伍迪的面預言他將會成為一個廢物時,他已經開始靠寫笑話賺大錢了。剛開始只發(fā)表在報紙上,很快他就名聲鵲起,有經紀公司雇他專門為明星和電視主持人寫材料。上中學三年級時,他賺的工資甚至比父母加起來還多。伍迪長著一身的幽默細菌,他說自己坐一趟地鐵就能寫出50個笑話。
在電視臺工作幾年后,伍迪的經紀人認為他不應該再把材料賣出去,而應該自己使用,成為一個單口相聲演員。伍迪非常害羞、非常怯場,每次上臺前都會緊張到在廁所里嘔吐。經過一年的痛苦磨練之后,他才放松下來,在舞臺上慢慢敘述他的人生經歷:“我被人綁架了,爸媽立刻展開行動:他們把我的房間租了出去。”“父母從小就教育我:如果有陌生人給你糖塊并讓你上他們的汽車,趕緊上去。”
某好萊塢制片人在看了他的表演之后,決定雇他寫一部喜劇電影:《風流紳士》。劇本寫得非常輕松。他以為自己的本子會原封不動地搬上銀幕,而實際上卻被導演和制片改得面目全非。這次的經歷讓他下決心自己成為導演,不讓任何人碰自己寫的東西。
伍迪先是編導了一系列純喜劇電影:《笨賊入獄記》《香蕉共和國》《傻瓜大鬧科學城》等,均被選入“好萊塢100部最有趣電影”;然后是一次嚴肅劇《我心深處》,結果慘??;接下來是那部經典的《安妮·霍爾》,在2015年美國作家協(xié)會“101部最有趣劇本”中排名第一位,贏得當年的最佳導演、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等四項奧斯卡獎。但伍迪認為獲得奧斯卡獎是對電影人的侮辱:“如果我的哪部電影廣受歡迎,我就會懷疑它存在問題?!北M管他一逮到機會就攻擊奧斯卡獎,卻不妨礙他獲得24 次提名,在“最佳原創(chuàng)劇本”這一項上保持著被提名次數(shù)的最高紀錄。
當全世界觀眾都愛上這個缺乏安全感的小矮個兒時,他卻在1980年主動拋棄了觀眾:一部“自殺式”的影片《星塵往事》橫空出世,諷刺自己的“早期幽默電影”,諷刺那些喜歡他的粉絲們,把他們描繪成丑陋的腦殘——要么是只會索要簽名的馬屁精,要么就是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叭绻榈稀ぐ瑐惛械矫曌屓诵臒┎⑶蚁M劢z可以離他遠一點的話,那么這部電影是讓他稱心如意了。”一位影評人這樣精辟地寫道。從那以后,他的票房就開始下滑,但好處在于,他可以名正言順地拋棄喜劇去探索正劇了。
米婭·法羅
米婭擁有伍迪想擁有的一切。
米婭的父親是好萊塢的導演、編劇和作家,母親是演員,在《人猿泰山》系列中扮演珍妮。她從小住在比弗利山的豪宅里,在馬里布海灘還有兩處度假別墅,家里有單獨的放映機和放映室,就連她家的狗都是《靈犬萊西》中萊西“扮演者”的第三代。生活中沒有任何憂慮,不同于經常被小流氓欺負的伍迪,她唯一需要提防的就是門前草坪里的自動噴水頭,以及來好萊塢參觀的游客們那好奇的目光。
米婭從小就有善心,經常收養(yǎng)殘疾動物,比如耳聾的貓咪。她想成為一名兒科醫(yī)生,到印度或非洲去服務窮人。但她又說生在這樣的明星家庭中,除了演藝道路沒有多少選擇——她太習慣于萬眾矚目的生活了。從8歲就開始演電影,小小年紀就在西班牙的德尼亞城被選為狂歡節(jié)選美皇后。她缺乏演技,但是長得俊俏:金發(fā)碧眼的娃娃臉,皮膚白皙透明得像保鮮膜,可以看到藍色的血管;說話輕聲細語,溫柔可愛,以清純形象示人。她的致命誘惑來自她的性格,伍迪說米婭“ 是那種‘被動進攻型的人,總是一副‘我好可憐啊,你饒了我吧的樣子。凡是她想要的東西,都能到手”。
米婭稱自己的人生目標就是“大事業(yè)、大男人、大生活”。米婭先是在19歲時跟50歲的爵士歌王弗蘭克·辛納屈戀愛,年齡差距引起不少流言蜚語,結婚一年后分手。在和歌曲作家多莉·普列文成為閨蜜之后,她看上了多莉的丈夫安德烈·普列文,他是國際著名指揮家,曾獲得包括《窈窕淑女》在內四次奧斯卡配樂獎。但安德烈是個工作狂,在全世界指揮巡演,一年在家的時間不到15天;最終米婭和安德烈都有了各自的情人,婚姻也在9年后告終。米婭在第二次婚姻搖搖欲墜時開始收養(yǎng)一些貧窮、患病的孤兒,前前后后十幾個,有的患過腦癱,有的是盲孩子,有的患有心理障礙,比如韓國孤兒宋宜。endprint
1979年,她“收養(yǎng)”了她“最大的孩子”——伍迪 · 艾倫。
伍迪和米婭
四十出頭的伍迪生活有些混亂。他身高只有1.65米,體重80斤,頭發(fā)禿得一撮一撮的,這樣的形象按說不會太有吸引力,但常有各種各樣的女人投懷送抱。在 《呆頭鵝》中,當朋友安慰離婚的他:“想想好的一面,你自由了啊……”他說了句:“你會厭倦的?!边@句回答總能引起男性觀眾不以為然的大笑。沒想到,他還真有厭倦這種桃花朵朵生活的一天。
1979年11月,44歲的伍迪和34歲的米婭在伊蓮飯店邂逅,很快兩人就跟學生似的瘋狂戀愛了。兩人漫步在紐約街頭,伍迪隨身帶著一瓶瑪格酒莊的紅酒和兩只高腳杯,累了就坐下來小酌。他們一起逛書店,伍迪用詩人E.E·卡明斯的詩歌贊美米婭。他們的公寓樓隔著中央公園,兩個人到家后會拿著望遠鏡對望,揮動手帕,或者熄幾下燈作為暗號。他們成為美國大眾心中的模范戀人。
然而,伍迪和米婭卻有著完全相反的性格:米婭天生貴族氣質,對吃穿從不講究。伍迪像個暴發(fā)戶,自從有了錢就為所欲為:在家有藍帶廚師給他做飯;出門有司機為他開勞斯萊斯;吃飯時只去最高檔的飯店;他還花了近400萬美元購買和裝修了一套海邊別墅,卻從沒進去住過;他在體育館看籃球時有最好的位置,年費高達24萬美元。米婭喜歡動物,家里養(yǎng)著狗、貓、鴨子、豚鼠、蛇、烏龜、樹蛙、鸚鵡、魚以及87只耗子,伍迪卻討厭一切動物,閑著沒事就用玩具氣槍打鴿子蛋;米婭喜歡晴天和陽光,伍迪喜歡陰天,要是下雨就更好了;米婭隨和,伍迪緊張、毛病多——他隨身攜帶體溫計,每兩個小時測一次體溫,口袋里有各種抗抑郁的藥片;米婭喜歡鄉(xiāng)村,伍迪喜歡城市;米婭喜歡孩子,伍迪討厭孩子;米婭不信心理醫(yī)生,伍迪什么事都咨詢心理醫(yī)生,包括床單要用什么布料。
米婭很博愛,一直從事慈善事業(yè),伍迪卻不喜歡人。對他來說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感情之類是為工作提供靈感。他成為導演完全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劇本,實際上他對導演的活兒并不喜歡,畢竟當導演是要和人打交道的。他在片場的話不多,既是害羞也是冷漠。常常演員就在他身邊,他卻不能直接跟人對話,非得轉身對助理說:“告訴他……”伍迪害怕人多的地方,聚會時總躲在角落里,進了電梯就背對著門站在最里面,等別人都出去了才往外走。有一位制片人故意搞惡作劇,電梯門打開后呆著不走,伍迪背對著他等著、等著,最后實在等不下去,轉過身驚恐地沖了出去。另一方面,他又對僅有的幾個朋友極端忠誠,他的經紀人在退休之后,伍迪仍堅持把他列在電影片頭的制片人中,并給他原先的分紅。
在愛情的權力斗爭中,伍迪占據(jù)著主導地位。他的毛病太多,就連米婭的孩子們都得讓著他:伍迪的需求永遠是第一位的。伍迪有令人難以捉摸的一面,比如他外套喜歡穿名牌,但貼身汗衫卻都是窟窿。他害怕失去獨立的空間,所以拒絕讓米婭搬到他那邊住。伍迪也不愿去米婭的鄉(xiāng)間別墅,因為不想和她用同一個浴室。米婭找人給他單獨建了一個浴室,他洗了一次澡又跑出來,陰沉著臉說排水口在浴室中間——這讓他很不舒服。
伍迪是米婭的導演和老板,米婭是伍迪的女主角和繆斯。在他們戀愛的12年里,伍迪寫出了許多票房不高但質量上乘的佳作,如《澤里格》《開羅紫玫瑰》《百老匯丹尼·羅斯》等,其中《漢娜姐妹》《罪與錯》與之前的《安妮·霍爾》《曼哈頓》一起被選入“好萊塢101部最偉大的劇本”。
愛情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相戀10年之后,所有的激情都將歸于平靜。為了挽救愛情,米婭收養(yǎng)了一個女嬰,取名“迪倫”,她知道伍迪喜歡金發(fā)碧眼的小女孩,希望迪倫能成為兩人共同的孩子。她的計劃奏效了:伍迪非常喜歡她,拍電影時也抱著她,并最終走法律程序確定和米婭共同撫養(yǎng)迪倫。很快米婭就有更好的理由樂觀了:她為伍迪生下了一個兒子,起名賽切爾。然而事實是,伍迪把精力全部放在了迪倫和賽切爾身上,對米婭更加冷淡了。
或許是因為他從未打算和米婭結婚,所以一直與她的其他孩子——不管是親生的還是領養(yǎng)的——保持禮貌的距離。其中尤以宋宜為甚。宋宜從小就討厭伍迪,她笑他長得丑,而且明白地把自己的惡意表現(xiàn)出來。伍迪也故意忽略宋宜,帶孩子們出去玩時把她排除在外,只有在米婭的央求下才會帶宋宜出去買冰激凌。
宋宜出生在朝鮮戰(zhàn)爭時期的首爾,她在三四歲的時候和其他孤兒一起流浪街頭,在垃圾箱里找吃的。在米婭把她帶到美國之前,她從沒見過鏡子、旋轉門、地毯、電梯、冰塊甚至小草和花朵。吃雞蛋時帶著殼吃,給她東西她全部藏到褲子里。宋宜7歲時仍不會說話,上小學時也很遲鈍,只能上特殊班,并且長時間接受家教輔助,考SAT(美國高考)時被允許以兩倍時間答題。
但宋宜絕不是一個容易上男人當?shù)纳蹬?。她很有毅力,把落后于別人的都趕了上去?;蛟S是因為早期的經歷,她從來不相信任何人——這點像伍迪一樣——包括救她的米婭。
兩個人的戰(zhàn)爭
1992年1月13日,下雨。伍迪在工作室忙著剪輯電影,米婭帶賽切爾到伍迪的公寓里,她在這兒約了醫(yī)生給孩子看病。伍迪打來電話,兩人閑聊了一會兒家常,然后掛斷。米婭轉身看到壁爐上有幾張女人露骨的照片,拿起來仔細端詳,發(fā)現(xiàn)那女人竟是宋宜。打死不承認,打死不認錯,打死不道歉,這是伍迪三重防御策略。他就像自傳電影《解構愛情狂》里的哈利,當妻子發(fā)現(xiàn)他背著自己亂搞時,他荒謬的解釋令人無語。
為了息事寧人,伍迪和宋宜都答應米婭就此收手,但倆人暗地里藕斷絲連,米婭發(fā)現(xiàn)后大發(fā)雷霆,跟宋宜動了皮錘。宋宜干脆破釜沉舟把退路毀掉:她搬出了家門,跟米婭以及兄弟姐妹斷絕來往。伍迪安排她上大學學習,后來她還考入了哥倫比亞大學學習教育學。米婭變得精神恍惚,有點“居則忽忽若有所亡,出則不知所如往”的感覺,有時顯得平靜,甚至打算原諒伍迪并且和他結婚;有時則歇斯底里,在大街上掐伍迪的脖子,對他拳打腳踢。她整宿睡不著覺,就打電話騷擾伍迪,發(fā)出恐怖的聲音威脅說要毀掉他。她給伍迪的妹妹打電話:“伍迪搶走了我的女兒(宋宜),現(xiàn)在我要搶走他的女兒(迪倫)?!眅ndprint
報復來了。同年8月,米婭對外宣稱伍迪在她外出時曾性侵7歲的迪倫,她用攝像機記錄下了迪倫的口述。警方展開調查,全國的報紙、電視臺記者都興奮不已,在伍迪家和米婭家門口布下天羅地網(wǎng),一向善于躲避媒體的伍迪現(xiàn)在卻被狗仔包圍了,他的形象一落千丈。經過幾個月的調查,警方得出結論:迪倫的控訴要么是自己想象,要么是被米婭灌輸?shù)慕Y果,并建議米婭應該看心理醫(yī)生。
伍迪逃過了牢獄之災,但他是否猥褻過迪倫?
是的理由:伍迪一向對迪倫過于親昵,很長時間以來家人和心理醫(yī)生都在引導他如何正確地與女兒接觸。據(jù)傳有上層對警方施壓,要求放棄對此案的調查,因為伍迪是對社會有巨大貢獻的名人,于是調查人員只公布了結論,調查過程的筆記全部銷毀,這一點很可疑。
否的理由:迪倫的幾次口供前后不一致,米婭的錄像也斷斷續(xù)續(xù),缺乏流暢性,很可能是停下來教迪倫按她的方式描述。此外伍迪通過了警方的測謊,他要求米婭也進行測謊,米婭予以拒絕。
伍迪沒有被確立罪名,但很多人在心里為他定了罪,認為他有戀童癖,并常常把他和宋宜的戀情和性侵女童這兩件事混在一起。伍迪失去了一大批粉絲,本來票房不高的他似乎陷入絕境。好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可以刷洗掉一切污垢,伍迪的國際聲譽使他成為好萊塢最依賴海外票房的導演。
槍聲過后
當他心情好時,伍迪這樣說:“如果說我不在乎別人怎么看,那太冷酷無情了。但如果你按照外界的要求做決定而不是聽從自己的內心,那你就活得太假了。”當他心情不好時,他說:“我怎么生活是我的事,關別人屁事!”看他從小到大的經歷就知道,他從來不委曲求全、違背心意地去迎合別人、好萊塢、媒體甚至觀眾,這看上去有些桀驁不馴,但別忘了,特立獨行比隨大流要面對更大的壓力。
5年后,與公眾希望他反悔的呼聲相反,伍迪和宋宜在威尼斯成婚,在街上公開和她卿卿我我。兩人隨后還領養(yǎng)了兩個孩子,都是女孩兒。他常常說“和宋宜的婚姻是我一生中最幸福的事情”,只有桀驁不馴的宋宜能說服伍迪做出改變:他打扮得更時髦,還換了發(fā)型;他甚至還參加了戛納電影節(jié)——以前總視之為白癡的聚集場所。不過他在別的地方依舊頑固,比如不用電腦,也不上網(wǎng);他有蘋果手機,但只用來打電話。
在《解構愛情狂》中,伍迪引用弗洛伊德的觀點教育兒子:“生命中最重要的兩件事:一個是性,一個是工作。”前者給他帶來不少麻煩,后者則拯救了他。盡管生活奢侈,但他沒有任何吸煙、酗酒等壞習慣,圍繞工作而設計的作息時間幾十年如一日:起床,在跑步機上跑20分鐘,洗澡,早飯吃麥片和葡萄干面包,然后工作到中午,午飯是金槍魚沙拉——一吃就是50多年,下午接著工作,晚上看場球賽或者回家看電視,之后用牛奶送下兩片巧克力餅干,然后就睡下。
伍迪從小被“人終有一死”的事實困擾,他說只有“保持忙碌才可以避免抑郁”,而一年拍一部電影是他延續(xù)生命的方式。即使在自己隨時有可能被當做罪犯抓進監(jiān)獄的時候,他仍然寫出了像《子彈橫穿百老匯》那樣的優(yōu)秀劇本。不過在接下來的幾年中,他似乎步入低谷,接連出現(xiàn)不少失敗之作?;蛟S伍迪和其他同年齡段導演一樣過時了。
進入21世紀,從《賽末點》開始,他不再駐足紐約,而是轉戰(zhàn)國外尋求突破口?!顿惸c》是一部受《卡拉馬佐夫兄弟》啟發(fā)的犯罪心理電影,講述主人公在殺人后因為運氣好得以逃脫,讓人遐想伍迪是否也在說自己的性侵案?!段缫拱腿_那》贏得口碑和票房雙豐收。2011年的《午夜巴黎》讓伍迪再次登頂,在全世界贏得了無數(shù)年輕人的心:明信片似的攝影、文藝典雅的音樂、幽默的愛情故事,證明伍迪根本就沒有老,也沒有過時。影片為他贏得了第三個奧斯卡最佳劇本獎,他是奧斯卡史上這一獎項的最老得主。
2014年,由伍迪編導、凱特·布蘭奇特主演的《藍色茉莉》證明伍迪的寫作越來越成熟、細膩。奧斯卡委員會在2014年1月16日提名布蘭奇特為最佳女主角,金球獎委員會準備為伍迪頒發(fā)終身藝術成就獎。
2月1日,女兒迪倫發(fā)布公開信,呼吁評獎委員會抵制伍迪,否則是對女性的侮辱。當又一輪聲討伍迪的浪潮襲來時,半路殺出個程咬金:米婭的另一個養(yǎng)子摩西在長大后與米婭越走越遠,與伍迪越走越近,他跳出來指證當年的性侵案是米婭一手捏造的——盡管22年前摩西還稱伍迪道德敗壞,并希望他能“自殺謝罪”。
3月3日布蘭奇特獲獎,伍迪也隨后獲得終身藝術成就獎。
2017年,伍迪82歲,米婭72歲。在1984年兩人合作的第三部電影《百老匯丹尼·羅斯》中,米婭和伍迪扮演的角色因背叛而分道揚鑣,但最終以“愛、遺忘和原諒”走到了一起??呻娪安⒉皇侨松?,電影有解決一切矛盾的第三幕,而人生大多只有產生沖突、積累矛盾的第一幕和第二幕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