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
“傳道,授業(yè),解惑”,“人類靈魂工程師”,“太陽底下最光輝的事業(yè)”......由此可見,“教師”二字包含了多少崇高而尊貴的內涵,“好教師”的概念,因人而異,身為一名人民教師,我認為“好教師”應該是愛的使者,對學生的教育應做到“和風細雨,潤物無聲”。
現(xiàn)代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著名的<四塊糖果的故事>值得我們去思考。在陶行知先生任育才小學校長時,發(fā)生過這樣的小事:
學生王友在用泥塊砸同學時,被陶校長當場發(fā)現(xiàn),喝止并讓他放學后到校長辦公室去,放學后,當陶行知來到校長室,看到垂頭而立等待挨訓的王友時,掏出了一塊糖果說:“這是獎勵你的,你按時來到辦公室,我卻遲到了”。王友遲疑地接過了糖果。陶行知又掏出第二塊糖果遞給王友,獎勵他能尊敬老師,及時住手。王友更加驚疑了,他的眼睛睜得大大的,接著陶行知掏出了第三塊糖果說:“我調查過了,你砸那些同學是因為他們不守游戲規(guī)則,欺負女同學,這說明你很有正義感,是個好學生.這塊糖果應獎給你,”這時王友已是滿臉通紅了。他流著淚說:“我不是好學生,我也有錯......”陶行知滿意地笑了,他掏出了第四塊糖果說:“你能主動認識到錯誤,再獎勵給你一塊糖果,我的糖果沒有了,我們就談到這兒吧!”
陶行知先生采用“和風細雨”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使學生達到心靈震撼,起到良好的效果。假如只是簡單,粗暴地批評那位學生,可能施得其反。作為教師,要把師愛化作無聲的春雨,灑向茁壯成長的新苗。
學生是孩子,他們的內心想法和老師會迥然不同,但他們所做的事,都有他們的道理。對于他們所犯的錯不能簡單看表象,要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靈深處最美好的東西。
有這樣一則案例:在一節(jié)語文課上,正當老師講解的很投入,學生聽得也津津有味,突然,一只麻雀從一個學生的抽屜內飛了出來,飛到半空又掉了下來,這下子可炸開了鍋,學生一片嘩然,老師也一下子愣住了。而那個學生不知所措地站起來,滿臉通紅,驚慌不安等待老師訓斥,但這位老師并未發(fā)火,反而滿臉微笑,詢問那個學生怎么回事。原來是這樣,這位學生在上學的路上發(fā)現(xiàn)這只受傷的麻雀,決定為其治傷,再把它放回大自然中去。這位學生的愛心震撼了老師,感動了學生。接下來老師和學生們就圍繞這只受傷的小麻雀展開愛心大討論。最后成立以那位學生為主的“護鳥小隊”。
這節(jié)語文課的教學可能受到一定影響,可老師和學生的收獲卻很大,試想老師只是簡單批評學生,然后上課,就會扼殺一個純潔的愛心,那么讓世界充滿愛只能是一種口號。
最近我看到這樣一則故事:許多年前,一位學生在考試作弊時被發(fā)現(xiàn),按校規(guī)當受處分處理。然而監(jiān)考老師并未聲張,只是將紙條抽走,嚴肅地在其手背上拍下一巴掌作為懲罰,這位學生如今已是我國一所著名高校的校長,學譽海內外。“老師的這一巴掌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辈痪们?,他對記者這樣說,心中充滿了感激,這位監(jiān)考老師是智者,他不僅教育了學生,但并未傷害學生,這種教育方法姑且稱之為“無聲教育”。
“語言是銀、沉默是金“,在無聲教育過程中,無聲并不是默不作聲、毫不關心,而是特定情景中,更藝術、更深沉的關心和愛護,學生知道老師在尊重他、關注他、信賴他、欣賞他。
小學生是孩子,許多錯誤是可以理解和原諒的,有許多道理是不用多說的。隨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知識的積累,他們自然就會明白,他們就像春天里的幼苗,粗暴簡單的教育會對他們造成終生的傷害。對他們的教育應如春雨般,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