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春磊
摘 要:“152”課堂范式對不同課型(新授課、習題課和實驗課)的物理課堂效率有著明顯的提高作用。本文對這三個類型的課堂通過“152”模式的實施,讓筆者感受到在相同的時間里得到了更高的效率,同時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活起來,積極地思考問題。這點與之前的課相比有了明顯的改善。
關鍵詞:“152”課堂范式、課堂效率、學生思維、問題導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自從“152”課堂范式推出之后,我就嚴格按照這條教學理念,把課堂的四十分鐘分解成三段、八個五分鐘:第一個五分鐘用來回顧所學知識,有時候用來引出新課;第二段,二十五分鐘,主要是老師精講;最后留出十分鐘,讓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進行討論和研究,并且當堂提出自己的困惑,讓師生共同解決。這種教育理念主要突出以學生為主體,也就是說讓老師上課的時候更多地關注學生,讓學生積極地投入到課堂當中,讓他們做課堂的主人,而不是一個聽眾。
結合物理學科的特色以及“152”課堂范式的模式,我在上新課的時候往往采用演示實驗進行引入,因為物理是一門基于實驗的學科,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善于觀察實驗并且總結實驗規(guī)律的能力,其次,通過演示實驗可以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課堂氛圍變得更活躍,讓學生的精力集中到課堂上來,所以我能用實驗引入的時候就不會偷懶。對于習題課,我利用第一個五分鐘進行知識回顧。我會安排學生到講臺上來,帶領著大家一起回顧前一節(jié)課我們所學的知識點,按照講課的順序把所學知識點羅列一遍,這樣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可以讓他們更好的將所學的物理概念在頭腦中加深印象。改善了有些學生只追求做對物理題目而忽略了對物理概念的理解。通過幾堂課的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我還將學生進行座位調整,以四人為一個單位,這四個人中間,有學習能力比較強的,有學習成績中等的,也有學習能力較為薄弱的同學,當然不僅僅是物理學科,每個學科基本要平衡,這樣前后左右四個人為一個單位,能夠讓他們更好地進行課堂討論。這點我在帶分班之后的物理班就深有感受。自從分班之后,物理班的學生在物理學習上面層次相差比較大,特別是習題課比較難上,對于一些相對簡單,但是錯誤的同學有比較多的題目,老師講下去,有一些學生覺得簡單,就會產生一些厭煩的感覺,導致了聽課興趣不濃厚,從而導致了習題的效率比較低下。經過自己的一番思考,以及王天蓉老師的點撥。我積極采取了課堂教學的改變,我根據回家作業(yè)的情況,挑選一些經典的題目,讓學生進行討論,不再采取老師講學生聽的模式,直接就讓學生進行討論,最后請做錯的同學回答錯誤的原因,從而讓其他同學在以后的審題中避免犯同樣的錯誤;讓學習能力較好的同學回答正確的解題思路;讓學習能力更強的同學提出其他的解題方法,鍛煉學生一題多解的能力,同時通過提出一至兩個問題,讓走入誤區(qū)的同學能夠明白過來為什么自己錯了,并且能夠得到正確的解題思路。這樣一來,所有的同學都有事干了,所以大家都積極地思考了起來,從而讓物理習題課變得活躍多了,改善了以往習題課效率低,課堂死氣沉沉的樣子。這是我結合以學生為主體的“152”課堂范式針對物理習題課進行的一些教學改進,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當然物理課不僅有新課和習題課,最重要的當然屬物理實驗課,現在物理實驗課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進了實驗室,他們的關注都到了實驗器材上去了,從而使得老師講的一些東西,他們聽進去的很少,導致實驗課的效率低下。區(qū)物理教研員李建效老師也覺得物理實驗課的效率并不高,他讓我好好思考一下,想想改進措施,從而提高實驗課的效率。我也尋思了很久,我想,既然學生到了實驗室對老師講的內容的關注程度減少了,那索性老師少講,甚至不講,我以導學單的形式發(fā)給學生,需要學生回答的問題都在導學單上,讓學生通過對實驗器材的觀察以及自己動手做實驗,來回答這些問題和實驗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因此,我采用了“問題導學”的形式對探究產生感應電流條件的實驗進行授課,其主要也是突出以學生為主體,迎合我們學校的“152”課堂范式的理念。
“問題導學”模式的教學思路:所謂“問題導學”,是指教師以“問題”為載體組織課堂教學的一種新模式。教師通過提出各種富有針對性、啟發(fā)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把握教學的節(jié)奏,優(yōu)化教學的過程。在“問題導學”的教學中,教師通常是問題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學生則是問題的思考者與探究者,師生角色定位明確。這既利于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利于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把教學內容和目標以各種問題的形式呈現,對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促進高效課堂的形成也十分有益。
自從“152”課堂范式的提出,促使我對物理課的三種課型的不斷改進,使我從一開始只關注自己上課,不關心學生的掌握情況,變成現在每節(jié)課都要抽一些學生回答他們的解題思路,從錯誤的解題思路中探尋錯誤的原因,同時鼓勵學生發(fā)表更多更好的解題思路,從而達到鍛煉學生一題多解和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同時,我會讓學生去尋找題目中的關鍵詞和關鍵句。這三年,使我在教學方面有了很大的長進,是學校給我們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臺,讓我不斷進步,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提高課堂執(zhí)行力。
參考文獻:
[1]李冬云 《“問題導學”物理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課程改革探索與討論》 2013年第2期
[2]黃惠娟 《研究性教學理念下高中物理“問題導學式”教學探索》 《中國知網》 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