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加坡的《幼兒園課程框架》和中國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用以規(guī)范和指導幼兒教育,在保證質量方面起著引領的作用。本文通過對兩國幼兒課程的關鍵性文件的分析,從課程目標、課程原則、課程內容以及課程評價四個方面比較分析兩國的課程設置特點,得出我國幼兒教育課程應注意加強幼兒課程設計的多樣性和適切性;重視幼兒課程內容的時代性;加強主體間的合作,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教育健康與可持續(xù)發(fā)展。
關鍵字 幼兒課程 課程目標 課程設置原則 課程內容 課程評價
[作者簡介] 馮婭,西華師范大學(四川 南充 637002)教育學院碩士研究生。
【分類號】G612
一、新加坡、中國幼兒園課程的要領性文件的頒布
(一)新加坡幼兒園課程的要領性文件的頒布
從英國殖民時期至今,新加坡幼兒教育經歷了殖民時期的緩慢發(fā)展階段,獨立后的整體發(fā)展階段,到21世紀的全面發(fā)展階段。2003年2月,教育部頒定了首個新加坡學前教育課程指導綱要《幼兒園課程框架:培育早期學習者》。為提升幼兒園質量,2006年頒布的《幼兒園標準》對幼兒園的領導和管理、教師的培訓和發(fā)展、課程、日常計劃、兒童的安全與健康等各方面都制定了詳細的評價標準。【1】此后,面臨社會轉型,為了讓教育跟上時代變化的步伐,教育部在2003年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基礎上展開了新一輪的課程變革并頒布了《培養(yǎng)早期學習者----新加坡幼兒園課程框架(2012年修訂版)》。該課程框架主要是針對4-6歲兒童,作為幼兒教育相關工作者或者合作伙伴正確施行高質量學前教育的指導工具。
(二)中國幼兒園課程的要領性文件的頒布
20世紀70年代末,中國進入了一個新的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幼兒教育受到了相當程度的重視,伴隨著改革開放的進程,幼兒課程的發(fā)展有了很大的空間。這段時間,國家針對學前教育頒布了幾個重要文件:1981年10月頒布的《幼兒教育綱要(試行草案)》、1989年6月頒布的作為城市及農村幼兒園工作法規(guī)的《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試行)》、1989年9月頒布的《幼兒園管理條例》、2001年7月,《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正式頒布,同時廢止1981年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草案)》,標志著我國幼兒教育改革邁進了一個新階段。
三、新加坡、中國幼兒課程之比較
中國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及新加坡的《培養(yǎng)早期學習者----新加坡幼兒園課程框架(2012年修訂版)》,以及《幼兒園標準》分別是各國最新的指導綱要,里面包含了課程設置的原則、課程內容、課程目標以及課程評價等相關內容,是本文進行比較的要素。
(一)課程目標
新加坡總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每個孩子成為一個自信的人、自主的學習者、積極貢獻者和有責任感的公民。為實現(xiàn)總的教育目標,需要把目標滲透到教育系統(tǒng)中一系列關鍵階段的發(fā)展結果中,具體到課程目標則是:培養(yǎng)并保持兒童的好奇心;培養(yǎng)兒童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自我意識;形成良好的社會觀、道德觀、家庭觀;學習并掌握基本的數(shù)理知識和簡單的科學知識;培養(yǎng)合作意識、掌握基本的社交技能;養(yǎng)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和生活方式;培養(yǎng)藝術欣賞和創(chuàng)作的能力;培養(yǎng)基本的識字能力和熟練使用英語和母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培養(yǎng)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造的能力;培養(yǎng)自我調控身體的能力?!?】新加坡的幼兒園課程目標立足于兒童的全面與整體發(fā)展,聯(lián)系兒童現(xiàn)在與未來的學習與發(fā)展,為終身教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以促進他們更好地適應未來。
中國的《綱要》將幼兒課程目標灌注在五個學習領域下,在目標表述上多使用“感受”、“喜歡”、“體驗”等字眼,突出了情感、興趣、態(tài)度、個性等方面的價值取向,著眼于培養(yǎng)孩子終身學習的基礎和動力?!?】領域的劃分是把教育目標深入和具體化,但這種劃分不是單一領域的目標細化與分解,而是多領域、有機整合的層層推進。《綱要》在《幼兒園工作規(guī)程》的基礎上,更加注重“每個”幼兒的個性發(fā)展,更加注重每個幼兒不同于其他幼兒的學習特點或能力特征。
(二)課程設置原則
新加坡最新修訂的《框架》,明確指出幼兒園課程設置的六項原則,這些原則歸納起來有:整體性原則、全面發(fā)展原則、互動性原則、兒童中心原則?!?】《框架》構建以兒童為中心,明確指出幼兒是充滿好奇心、積極主動并且是有能力的學習者?!犊蚣堋窂娬{了把幼兒作為權利的主體,有權被尊重為一個完整的人;強調兒童作為知識的構建者,是一個能動的學習者;強調幼兒具有潛力和創(chuàng)造性等等?!犊蚣堋诽岢鼋處熥鳛閮和瘜W習知識的促進者,兒童本身作為知識的構建者具有能動性,強調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在真實的游戲或者活動情景中促進兒童的學習和成長。
堅持以幼兒為本的理念貫徹于中國《綱要》的始終,字里行間里都旗幟鮮明地倡導保障幼兒權利、尊重幼兒個性獨立發(fā)展、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毒V要》的總則中有四條都圍繞著“幼兒發(fā)展為本”,指出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創(chuàng)建良好的環(huán)境、密切聯(lián)合與幼兒相關的各種教育資源、促進孩子的健康和幸福。以幼兒為本,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的精神也融入了《綱要》的其它各個部分,指導者實施、評價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如《綱要》在學習領域的指導要點中,為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fā)展,指出要充分尊重兒童成長規(guī)律,嚴禁以任何名義進行損害幼兒健康比賽、表演或訓練,應支持幼兒婦幼個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表達,克服過分強調技能技巧和標準化要求的偏向等等。
(三)課程內容
中國的《綱要》把教育內容劃分為五個領域,更傾向于學科性質的劃分,然而這樣的學科領域不同于具體學科科目,主要體現(xiàn)了整合性和綜合性。這樣的劃分主要考慮到:“1.這是比較成熟的、科學的劃分;2.它有利于教師按知識的性質來選擇相應的教法和理解幼兒的學習;3.這些名稱為我國幼兒教師所熟悉,有利于《綱要》推行?!薄?】學科領域具有較弱的學科知識邏輯結構,比較注重學科知識和兒童生活經驗的融合。《剛要》使用“教育內容”而不是“課程內容”,本身就是一種教育導向,強調課程內容領域的結構性,在一定程度上是力圖避免學前課程的學科化和知識化傾向。教育內容各領域內部多采取“目標--與實施要點”的結構組織方式,主要表現(xiàn)在對每個領域幼兒學習和發(fā)展目標的制定,然后就是對教師的教學提供指導原則和要點以便實現(xiàn)該領域的目標。值得強調的是各個目標是相互聯(lián)系與重疊,從整體上指導幼兒的全面發(fā)展。endprint
新加坡《框架》把教育內容劃分為六個領域,更傾向于從兒童生活的角度來劃分,就比如審美與創(chuàng)造表達、探索世界、社會與情感等領域,主要不是把幼兒作為要學習各科科目的學習者,而是把幼兒作為身處在特定社會文化生態(tài)之中的生活主體,凸顯出幼兒探索的、創(chuàng)新、交流、追求與構架的天性與能力?!犊蚣堋吩陬I域劃分上不像按學科領域劃分那樣具有更清晰的邏輯性,但其內容之間是比較有融合性與統(tǒng)籌性的。《框架》在課程內容各個領域之內主要采取“目標----實施要點”式的組織方式,目標更傾向于強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各領域的課程目標比較詳細,有一級目標,二級目標,還有具體的行為指標,比如在審美與創(chuàng)造表達領域,下分為四個子目標,其中一個子目標是“分享關于藝術、音樂和舞蹈的想法和感受”,關于藝術這塊兒又列出了兩個指標:觀察藝術并且談論它以及欣賞不同藝術形式并且談論它,這兩個指標的實現(xiàn)通過觀察孩子的具體行為來辨別是否實現(xiàn)了目標,即談論他們自己或者同伴的藝術作品,談論手工品以及藝術形式的想法和感受等。這樣的課程目標比較詳細,屬于標準型的課程目標。對于老師來說具有可操作感。
(四)課程評價
中國的《綱要》有教育評價這一塊,強調評價過程由靜態(tài)評價轉變?yōu)閯討B(tài)評價、在真實的情景中對幼兒進行多元評價、評價過程由多方主體參與并且強調教師運用專業(yè)知識審視教育實踐,采取觀察、談話、作品分析等多種方法。但沒有具體到課程的評價這一塊兒,但根據(j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對課程評價這部分的描述,我們可以了解到基礎教育課程評價更注重發(fā)展性,而在《綱要》的總則的第二條明確指出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定基礎,所以幼兒園教育的課程評價也應當是發(fā)展性課程評價。該評價理念強調評價主體的互動性、評價內容的多元化以及評價過程的動態(tài)性。評價主體的互動性,強調評價主體管理者、家長、教師以及幼兒本身都參與到評價活動中來,相互交流與合作,通過各方相互對話,才能得到真實的評價,促進各自的發(fā)展。
新加坡在《框架》中沒有明確給出課程評價這一塊兒,但其教育部于2006年頒布的《幼兒園標準》,該文件內容第二部分“幼兒園標準:維度與因素”,其中第五個維度是針對幼兒園課程制定的評價標準?!?】該評價標準下面有五個指標:課程設置、教學活動、教學資源、兒童的學習與發(fā)展以及學習環(huán)境,在每一個指標下面又分為很多個小指標,對課程評價做出了詳盡的規(guī)定。通過對課程評價的閱讀與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新加坡的課程評價標準也是傾向于發(fā)展性課程評價理念的。評價主體多元化,幼兒、家長、教師以及管理者都需參與到評價體系當中。評價內容包括上述五個方面,并且每個方面下面還都包含各個小的子方面,內容涵蓋面比較廣,凸顯了評價內容的多樣性和全面性。除此之外,新加坡于2011年推出了“新加坡學前教育評審框架”(Singapore Pre-school Accreditation Framework,簡稱SPARK),為學前教育機構提供了一個科學合理的,用于規(guī)劃或者立即操作并且用以指導長期改進的藍本?!?】
四、新加坡、中國幼兒園課程對比的經驗總結
通過對兩國幼兒園課程的幾個關鍵方面的描述與分析,事實上,不存在哪國的課程的好壞之分。在分析描述兩國的課程的時候,我們發(fā)現(xiàn),他們都在向一些共同的經驗邁進,比如說發(fā)揮政府的政策導向功能、重視兒童中心的發(fā)展理念、重視課程內容的綜合性編訂、強調幼兒教師的課程決策、帶動社區(qū)和家長的共同參與,只是程度深淺的問題。除此之外,我國幼兒課程教育要注重課程設計的多樣性和適切性、注重課程內容的時代性以及加強構建課程的評價體系,加強多元主體的合作形成幼兒教育的合力。
參考文獻:
【1】陳時見、何茜,幼兒園課程的國際比較---側重幼兒園課程設置的經驗、案例與趨勢研究(M).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19,123
【2】【4】Nurturing Early Learners--A Curriculum Framework for Kindergartens in Singapore2012[EB/OL].http://www.moe.gov.sg/education/preschool/files/kindergarten-curriculum-framework.pdf
【3】李季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簡析.載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43,44.
【5】李召存.追尋課程政策背后的教育意義[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51.
【6】Standards for Kindergartens 2006[EB/OL].http://www.moe.gov.sg/education/preschool/files/standards-for-kindergartens.pdf,2011-04-01 【7】史明潔.新加坡學前教育評審框架及啟示[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2.9: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