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新課程標準要求對初中物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chuàng)建有效的課堂教學成了每一位老師必須面臨的問題。因此本文重點論述了如何在初中物理課堂實現(xiàn)有效的提問。
關(guān)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提問;策略
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談初中物理課堂上,如何通過有效的提問來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 設計精巧,注意目的性、科學性
課堂提問不應是隨意的,要緊緊圍繞著課堂中心來進行,教師在授課前要精心設計提問的內(nèi)容與形式,即提問的內(nèi)容具有典型性,形式要多樣,否則就會偏離課堂教學的中心,達不到提問應有的效果。
例如:學習了歐姆定律后,關(guān)鍵是讓學生理解歐姆定律的實際意義,認識歐姆定律及其公式的使用是“有條件”的。對于歐姆定律公式的另外兩個變形,并不表示在某種條件下,物理量之間存在正比或反比的關(guān)系,它們只是在數(shù)量上滿足這樣的關(guān)系而已。歐姆定律的應用有兩個方面,一是利用公式進行定量計算;二是利用歐姆定律對串、并聯(lián)電路中的電阻規(guī)律進行定性分析。教學可以在復習上一節(jié)探究結(jié)果的基礎上直接引入歐姆定律,通過例題,幫助學生理解歐姆定律,同時強調(diào)公式中的I、U、R是針對同一導體、同一時刻而言的。而在實際情況下學生對公式R=U/I常常產(chǎn)生錯誤的認識,為此可以設計這樣一組提問:
某導體兩端加8V電壓時測量電流強度是0.4A,求導體的電阻。
若在第一題的導體兩端加16V電壓,導體的電阻為80歐,對嗎?
我們求導體的電阻一般是利用公式R=U/I所得,所以說導體的電阻跟導體兩端的電壓成正比,與通過導體的電流強度成反比,對嗎?
二、 難易適度,注重科學性、趣味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提問策略還表現(xiàn)在所提問題的難易程度上。教師所提的問題過難或過易都不能很好地引發(fā)和促進學生的思維。教師在提問過程中,問題過淺,學生無需考慮即可對答如流,學生的思維、能力等都得不到有效的訓練,使學生不能產(chǎn)生學習積極性,他們會感到學習的寡味;問題太難,則超過了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所能達到的水平,學生會被教師的問題問得目瞪口呆,雖然他們經(jīng)過艱苦努力,還是回答不出問題,也就是說他們想吃樹上的“果子”,但怎么也摘不到,這樣就會使學生心灰意冷。如果教師在課堂中所提的問題難易適度,即教師在設計問題時,針對班里的實際,根據(jù)學生的智力水平和接受能力,問題既不過難也不過易,讓學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后獲得茅塞頓開、豁然開朗的頓悟,就能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煉學生“跳一跳”的本領(lǐng)。
例如:教師在講“力的作用效果”時,可以通過幾個提問來引導,力的作用效果與哪些因素有關(guān)?小孩子力很小,他們能不能關(guān)上很重的大鐵門呢?如果能,你能說明理由嗎?我們在關(guān)門的時候,手是離門軸近時省力,還是離門軸遠時省力?如果我們將手壓在門軸上,能不能將門關(guān)上?怎樣才能較省力地把門關(guān)上?通過這樣一些既不是高不可攀、又能層層引導的提問,可以使同學們在積極的探索中完成學習的任務。
三、 因勢利導,注意時機性、全面性
常言道: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會選擇提問時機。教師在物理課堂教學時,如果能夠選擇好提問的時機,那么會使教學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物理教學內(nèi)容的角度來說,教師的提問應選擇在知識的重點、難點和關(guān)鍵處,如:新舊知識的銜接處、轉(zhuǎn)化處以及學生易產(chǎn)生矛盾和疑問的地方。
從物理教學的過程來說,課始,學生的注意力不夠集中,心還沒有收回到物理課堂中,此時,教師就應該抓住這一個時機對學生進行提問,如在講“壓強概念”之前,教師可以先向同學們提出幾個有趣的問題:為什么沙漠里的駱駝腳掌寬而有彈性?為什么用手指按圖釘帽時手感覺不疼,而手指按釘尖時會感覺到疼痛?為什么雞蛋握在手心中用力捏不易破,而將雞蛋放在桌子上只要用一個手指往下一按就會被壓破?通過這樣一系列的提問,將學生的注意力迅速引到課堂教學中來,這樣就會使學生覺得在課堂中有事可做,注意力才不會分散,同時也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學習。課中,當學生的思維發(fā)生障礙,產(chǎn)生偏差或受到思維定勢干擾時,教師及時的提問是必要的,以便及時排除學生的障礙,使教學按計劃順利進行。例如:教師在講“牛頓第三定律”時提到: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這時學生會對一些生活中的現(xiàn)象感到困惑不解,此時教師就應該抓住這一時機及時地向同學提問。如在生活中有人會用牛頓第三定理的這一結(jié)論為自己打人辯護:我打別人,別人也在給我同樣大小的力作用,因此我打人無罪。教師可以就此提問,假如同學們都是法官,該怎樣對付?提問會使學生還局限于看表面現(xiàn)象的思想發(fā)生了認識的沖突,這樣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地加深對牛頓第三定律的理解,同時會使學生的智力得到進一步開發(fā)。課尾,即教學到要結(jié)束時,由于講授時間較長,學生產(chǎn)生了麻痹、倦怠的心理,此時也是一個提問的好機會,如果教師不失時機,巧妙地提出問題,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 循序漸進,注重啟發(fā)性、鼓勵性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敝挥袑W生頭腦中有了問題,才會產(chǎn)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活動。因此,教師在課堂中一定要利用提問來創(chuàng)設問題的情境啟發(fā)學生,引導學生思維“上路”。同時教師要利用提問來鼓勵學生,激發(fā)學生思考與求知欲望。
例如:教師在講“力的分解”過程中,可以圍繞課題的中心對學生進行這樣的發(fā)問:為什么力的分解會具有不定性?你能找出幾種分解力的方法?合力一定大于分力嗎?在什么條件下才能使合力小于分力?這樣的課堂提問圍繞講力的分解這一中心,既抓住了問題的關(guān)鍵,又極大地啟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巧妙地解決了教學的重點、難點,也使提問達到了較高的藝術(shù)水平。
總之,課堂提問是一門學問,它對于教師駕馭課堂教學,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運用物理課堂提問的策略,提高課堂效率,切實提高初中物理課堂的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施永往.淺談物理課堂提問的藝術(shù)[J].讀書文摘,2015,(12):184.
[2]胡紅兵.問題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重的應用淺析[J].才智,2011,(1):132.
作者簡介:
蔡冬冬,安徽省合肥市,肥東縣費集學區(qū)中心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