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揚
摘要: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人事制度改革成為各個高校爭創(chuàng)一流的突破口,而高校人事工作者也在改革的過程中面臨巨大的心理壓力。重視與分析高校人事工作者面臨的過重心理壓力,并采用合適的心理調(diào)適方法緩解其壓力,對于提升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健康水平和推進高?!半p一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雙一流”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壓力;心理調(diào)適
2015年11月5日,國務院發(fā)布《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的文件,正式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的戰(zhàn)略決策。圍繞國家“雙一流”方案,國內(nèi)各個高校紛紛制定爭創(chuàng)一流的綜合改革方案,而大多數(shù)高校都在方案中提出要以人事制度改革為綜合改革的起點和突破口。
作為高校人事改革的具體執(zhí)行者,高校人事工作者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高校人事改革不僅涉及面廣,關系到學校的每位教職員工,而且涉及內(nèi)容多,涉及崗位、聘任、考核、分配等多個人事環(huán)節(jié);面對新的形勢和國內(nèi)各高校之間日益激烈的競爭氛圍,高校人事工作者的心理壓力也與日俱增,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一、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壓力過重的表現(xiàn)
心理學研究表明,過重的心理壓力會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水平,并可引起個體心理、行為和生理的不良反應。
(一)在心理狀態(tài)方面
過重的心理壓力,會使高校人事工作者表現(xiàn)出焦慮、厭煩等情緒。在“雙一流”建設目標下,高校人事改革工作任務繁重,工作任務的時間、空間界限模糊,高校人事工作者隨時隨地都有可能面臨新的改革任務,所以很容易使高校人事工作者產(chǎn)生焦慮情緒。在持續(xù)不斷地改革過程中,高校人事工作者始終保持高壓狀態(tài),經(jīng)常需要犧牲個人休息時間去處理工作任務,這很容易使高校人事工作者產(chǎn)生厭煩情緒。
(二)在行為表現(xiàn)方面
過重的心理壓力,還會使高校人事工作者的不良行為增多,如易激惹、行為沖動、暴飲暴食或食欲不振等等。當高校人事工作者感受到過重的心理壓力,很容易將焦慮等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泛化,從而變得敏感、易激惹。人事工作,本質(zhì)上是一種服務和助人行為,當高校人事工作者感受到過重心理壓力后,會有對工作和服務對象不滿的情緒產(chǎn)生,繼而可能出現(xiàn)攻擊性的行為。當高校人事工作者感受到過重心理壓力后,如果沒有合適的宣泄渠道,很多人會在飲食上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良反應,如產(chǎn)生暴飲暴食或食欲不振等行為。
(三)在生理反應方面
過重的心理壓力,會對高校人事工作者的身體產(chǎn)生消極影響,甚至致使各種疾病的出現(xiàn)。由于高校人事工作者通常生活時間不規(guī)律,一般都會有睡眠質(zhì)量不好的情況,嚴重的還會發(fā)生失眠;而長期的高壓狀態(tài)與不規(guī)律作息,也會導致心臟病、高血壓、胃潰瘍等各種疾病產(chǎn)生。
二、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壓力的來源
面對“雙一流”建設,高校人事工作者的心理壓力,主要來源有兩個方面:一是環(huán)境因素上,如人事工作的政策變化大、人事工作的任務重、人事工作的關注度高所帶來的壓力;二是個人因素上,如工作家庭沖突、職業(yè)發(fā)展受限所帶來的壓力。
(一)人事工作的政策變化大
隨著“雙一流”建設的不斷推進,國家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出臺了許多新政策、新辦法。例如,國家明確提出要進一步下放高校的自主權,賦予了高校更多自主權,而如何利用好國家的政策,細化具體的改革方案,必然要求高校人事工作者主動學習新政策、新精神,及時制定配套改革方案。再比如,隨著事業(yè)單位養(yǎng)老制度的改革,高校職工的養(yǎng)老制度發(fā)生重大變化,這就需要高校人事工作者及時學習最新政策,摸透政策精神,從而保證高校養(yǎng)老制度改革穩(wěn)步推進。正因為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人事工作的政策變化大,作為一名高校人事工作者,如果不及時、主動、認真的更新知識,與時俱進,就無法保證高校人事改革的順利推進。因此,人事工作的政策變化大,需要高校人事工作者不斷地更新知識儲備,是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壓力過重的原因之一。
(二)人事工作的任務繁重
高校的主體是教學科研人員,高校人事工作的宗旨也是服務教學科研人員,但高校的教學科研人員數(shù)量眾多,少則幾百人,多則上千人,而高校人事工作者的數(shù)量卻很少,由此造成高校人事工作者的工作量巨大,“白加黑”、“5+2”成為高校人事工作者的日常工作常態(tài)。在保證常規(guī)的人事工作之外,“雙一流”背景下的高校人事改革力度也不斷加大,圍繞設崗、聘任、考核、分配等多個環(huán)節(jié),許多新的人事政策要出臺,而政策的出臺又要大量的調(diào)研,反復的修改,多次征求意見,這些改革都牽扯了高校人事工作者更多的精力,導致高校人事工作者經(jīng)常是忙得疲于應付,焦頭爛額。因此,繁重的人事工作任務,也是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壓力過重的原因之一。
(三)人事工作的關注度高
高校人事工作,事關每位教職員工的切身利益,自然關注度很高,而不同的角色身份,對人事工作就有不同的關注點。在各個高校都在爭創(chuàng)“雙一流”的背景下,學校領導更關注改革的進度,希望人事改革要走在學校各項改革的前列,這無疑是對人事部門新的挑戰(zhàn),而學校領導的關注也給高校人事工作者帶來巨大的心理壓力。而作為學校的教學科研人員,人事改革關系到具體的崗位設置、職稱評聘、聘期考核、績效分配等切身利益,自然人事工作的一舉一動也成為全校教職員工關注的焦點。因此,人事工作的關注高,也是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壓力過重的原因之一。
(四)工作家庭沖突
高校人事工作者,在工作中,作為員工,要做到愛崗敬業(yè)、開拓進取,力爭為學校的人事工作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但同時,在家庭中,作為家庭成員,要履行撫養(yǎng)子女或者贍養(yǎng)老人的義務。在“雙一流”建設如火如荼之際,高校人事工作者往往工作、家庭難兩全。因此,工作和家庭不能兼顧所帶來的沖突,也是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壓力過重的原因之一。
(五)職業(yè)發(fā)展受限
高校人事工作者,雖然服務的對象是高校教學科研人員,但二者在職業(yè)發(fā)展和薪酬待遇上卻差別巨大。同層次的教學科研人員待遇比人事工作者待遇高出一大截,這會使高校人事工作者出現(xiàn)明顯的心理落差。同時,相比較于高校教學科研人員,高校人事工作者的職業(yè)發(fā)展受限,晉升的渠道更為狹窄,職業(yè)發(fā)展難度更大。因此,職業(yè)發(fā)展受限,也是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壓力過重的原因之一。endprint
三、高校人事工作者心理調(diào)適的建議
(一)改變自我認知
心理壓力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個體的消極認知傾向,為了緩解高校人事工作者過重的心理壓力,可以學習對壓力源做出積極的解釋并隨之做出心理調(diào)整。如盡量避免負性評價的自我心理暗示,如“我就是沒有別人強”,而是要經(jīng)常運用積極的自我評價暗示,如“雖然這件事我沒有辦成功,但我可以從中吸取經(jīng)驗教訓,爭取下次成功”。多用正向的思維方式,如“改革也許會有暫時的困難,但我能克服它?!币虿槐焕斫舛榫w激動時,可以告戒自己“要保持冷靜,一切會好起來的?!闭虻乃季S方式和積極的應對方式是緩解心理壓力的有效方法,并可以促進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
(二)尋求社會支持
良好的社會支持可以有效的緩解心理壓力的影響。對于高校人事工作者來說,社會支持既包括學校的支持、同事的支持,也包括家庭的支持。當面臨過重心理壓力時,高校人事工作者要主動尋求社會支持。要及時尋求學校的支持,可以尋求學校是否有心理宣泄的場所或者專業(yè)的心理輔導機構;要及時尋求同事的支持,可以和同事來一次深入的溝通或者請求同事的幫助;要及時尋求家庭的支持,及時溝通,讓家人明白你現(xiàn)在的處境,求得家人的理解與支持。主動尋求社會支持,是高校人事工作者能順利化解和度過危機的重要保障。
(三)掌握心理調(diào)適技術
1.放松訓練是降低心理壓力最常用的方法,放松可以通過呼吸放松、想像放松、靜坐放松、自律放松等方法。我們可以通過放松訓練,使肌肉放松,解除緊張感,舒緩自己的情緒,緩解心理壓力。
2.使用時間管理技術,可以使生活、工作更有效率,避免壓力過大。如可以使用四象限法則,把要做的事情按照緊急、不緊急、重要、不重要的排列組合分成四個象限,將目標按優(yōu)先秩序進行排序,建立一個高效的時間表,從而有效的開展工作。
四、結語
高校人事工作者作為高校人事改革的具體執(zhí)行者,身上肩負著“雙一流”建設的使命和責任,他們的身心健康直接影響高校人事改革的成功與否,只有高校人事工作者擁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夠為高校的“雙一流”建設提供重要支撐,所以高校人事工作者的心理健康顯得尤為重要。隨著高?!半p一流”建設的不斷推進,我們應當重視起高校人事工作者的心理壓力,并為其提供合適的心理調(diào)適方法,使其能夠以最佳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去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水平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高校人事管理工作者心理壓力分析及調(diào)適》胡麗琴,常州工學院學報2012年02期
[2]《高校青年教師心理狀態(tài)及原因淺析》朱也也,佳木斯職業(yè)學院學報, 2013(9):306-307
[3]《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2015年10月24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