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訓紅
摘 要:道德教育是一切教育的根本,隨著新課程以及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推進,高中學生的素質教育已被納入教育的重點。學生在學校不僅僅是知識文化的學習,還包括了在素質教育下接受思想道德培養(yǎng)學習,樹立正確的道德、人生、價值觀,學會做人的道理、如何生活以及感恩等,為學生未來樹立起正確的人生思想,使學生先成人再成才。
關鍵詞:高中政治 教學 立德樹人
學校是培養(yǎng)青少年學生道德意識的主要場所,而高中是介于少年與青年過渡的重要時期,同時也是學生性格形成期以及心理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政治方向和道德規(guī)范的最佳時機,因此這一階段的德育教育是重中之重。高中的政治學科,不僅立足于中國國情,并且具有看世界的眼光,在面向全國學生的同時,幫助學生培養(yǎng)適應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發(fā)展需求的能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高中政治課程,不僅僅從內容上體現(xiàn)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同時還傳播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發(fā)揮著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核心作用。本文就高中教學如何滲透立德樹人理念方法做出探究。
一、如何增強并樹立學生道德意識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教育出只有專業(yè)技能的人才,而是知識與道德兼?zhèn)涞娜瞬臶1]。個人在社會的發(fā)展,除了具備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還應該具備良好的道德素質。近年來我國國民素質在世界備受爭議,對此,加強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任務刻不容緩。
1.教師以自身為道德榜樣,促進學生道德培養(yǎng)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為人師表,教師的言行對學生起著表率作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上,教師首先要做到以身作則,不僅要言傳還要身教同時進行。比如自覺維護校園衛(wèi)生和秩序,看到紙屑垃圾及時清理,而不是視而不見或者安排學生打掃;遇到需要幫助的學生老師積極主動伸出援手,創(chuàng)建和諧禮貌校園。教師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而高中學生還處于一個模仿學習的階段,教師無形中的行為會帶動、感染學生,使學生自覺地去維護校園環(huán)境,樂于助人,通過教師潛移默化的影響,起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目的[2]。
2.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
教育改革實施后,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就要調動起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把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那么教學模式就要做出相應改變創(chuàng)新。高中政治立德樹人的教學就要更人文化、社會化,除了傳統(tǒng)教學的教材知識學習外,還要善于運用多媒體教學,將社會主義道德、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等具有教育意義的相關知識內容和事例用圖片故事、影視和視頻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以直觀的形式達到教育和培養(yǎng)學生道德品質的目的。
3.學生自身嚴格要求,培養(yǎng)道德行為
道德行為的培養(yǎng),除了課堂知識的學習和課外的實踐,更離不開自身的行為體現(xiàn),教材知識學習的終極目標,就是能夠在生活中自覺地去踐行[3]。立德樹人除了大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觀外,還有家庭美德、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等等方面。例如,保持公共場所的安靜和衛(wèi)生;保護公共設施的完整;幫助父母做家務,孝順父母;不攀折花木、不隨地吐痰、遵守交通規(guī)則等。
4.學生參與評價社會現(xiàn)象,培養(yǎng)道德品質
高中政治教學過程中,除了知識點學習外,教師還可以用一些社會事例來幫助學生認識學習,這種實例方法使立德樹人教學法中很好的一種。例如近年來比較多的城管對商販暴力執(zhí)法事件,涉及到的知識內容就包含了政府的職責和政府職能等方面,引發(fā)學生的探討和思考。同時學生的不同看法也折射了個人社會道德、思維方式、以及行為品德等方面,學生表述個人看法和觀念的過程就是自我認識以及認識社會的過程,也通過事例的反思培養(yǎng)道德品質和素質。
二、重視并培養(yǎng)學生參與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從而進一步的感悟和學習的一種方式,是在不同于傳統(tǒng)教學的方式下延伸和深化學科的教學,在這一形式中,學生不僅增強社會責任感、使命感,還深化理解來所學的知識,提升了思想道德和社會道德認知,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成長[4]。
1.教學實踐有助于學生道德感的培養(yǎng)
社會實踐的場所是人類社會和自然界,使學生從封閉的校園進入到開放場所,打破了固有的模式。高中政治課程的社會實踐,需要實現(xiàn)教材內容知識結構與實踐主題相關聯(lián),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公益活動、社會考察、勞動實踐等相結合,學生在這一系列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社會道德感,將實踐與知識相結合,塑造完積極健康的人生價值觀。
2.學習方法的改變有助于學生道德品質學習
教師是教學實施過程中的引導和參與者,學生則是教學活動實施的主體,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創(chuàng)新并提高教學過程和方法,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和體驗,從而達到教學目的。并在參與改進的過程中將學習道德知識轉化為學習能力,不斷的進行自我行為、思想的完善,塑造良好的價值觀[5]。
3.改變教學環(huán)境有助于學生道德品質的學習和培養(yǎng)
情境教學適合運用于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景教學更是將課內知識延伸到課外的最有效方法,情境的展開與學生道德知識的學習、體驗和感悟緊密結合起來,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和探索思考,進而領悟總結出正確的道德觀點。
結語
高中政治不僅僅是高中的一門學科,更是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的實現(xiàn),結合了教育改革后的新教育理念,在放眼看世界的體制下,打開他們的人生格局,建立起正確的政治方向和科學的發(fā)展觀。政治學科的目的不僅是為了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為和思想方向,更進一步促使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以及良好的愛國主義精神,深刻了解國家的經濟體制以及國家時事政治,并培養(yǎng)了他們的社會責任感,為國家培養(yǎng)優(yōu)秀的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海.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5,31(2):20-23.
[2]黃進明.淺談立德樹人思想在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中的實踐[J].讀與寫(上,下旬),2016,13(1):58.
[3]劉海.立德樹人:高中政治教學的應然追求[J].教育科學論壇,2015(22):50-53.
[4]李鵬.高中政治教學滲透立德樹人理念的實踐探索[J].神州(下旬刊),2015(12):96-96.
[5]滑欣然.淺談德育教育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滲透[J].軟件(教育現(xiàn)代化)(電子版),2014(5):264-26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