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英
【摘要】本文針對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展開了較為深入的研究,同時結合筆者自身經(jīng)驗總結出了幾點可行性較高的教學對策,其中包括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育者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發(fā)揮兒童文學課文中的美學特質、展示兒童文學課文中的文體特征以及積極開展兒童精神素養(yǎng)教育,等等。
【關鍵詞】兒童文學;小學語文;教學對策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伴隨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開始逐漸凸顯出來。然而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沒有很好地把握住兒童文學所具有的美學特征與文體特征,從而不能將兒童文學的教學價值淋漓盡致地發(fā)揮出來?;诖耍W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在現(xiàn)有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兒童文學的重視程度,爭取在較短的時間內全面提高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效率。
一、現(xiàn)狀分析
(一)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水平較低
對于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來說,教育者必須具備高水平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唯有如此,才能夠全面提高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然而,縱觀我國小學語文課程的教學現(xiàn)狀來看,大多數(shù)語文教育者都存在著兒童文學素養(yǎng)水平不高的情況,具體表現(xiàn)為:首先,缺少應有的兒童文學觀念,將絕大多數(shù)教學重心都放到教材內容中;其次,并沒有充分掌握兒童文學的思想內涵、功能價值以及美學特征等,不能夠將兒童文學的教學作用很好地發(fā)揮出來;最后,兒童文學的閱讀量較少,不重視對學生文學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兒童文學教學水平較低
首先,部分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將兒童文學看作是語文課程中的一項基礎知識,并沒有將兒童文學的審美特征展示給學生;其次,有些教育工作者將兒童文學等同于成人作品,習慣性運用成人的思維模式來解讀兒童文學內容,導致語文課堂教學氛圍變得非??菰锖头ξ?;最后,一些語文教育工作者并不具備較強的文體意識,甚至會將兒歌與詩歌看作是一種文體來進行教學,混淆了學生對文體知識的辨別標準。
二、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全面提升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
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中,語文教師的最大作用就是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認真觀察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表現(xiàn),從而對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做出適當調整。為了能夠全面提高兒童素養(yǎng)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教學價值,需要優(yōu)先完成一項任務,即提升語文教師的兒童文學素養(yǎng)。
首先,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兒童的角度來理解兒童文學的思想內涵與情感變化,充分且深入掌握兒童的學習需求與審美需求,在此基礎上找到兒童文學教學的切入點,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想法來自行選擇學習內容;其次,語文教育工作者要盡可能增加自己對兒童文學作品的閱讀量,利用課外時間來多多閱讀各種類型的兒童文學作品,從中體會兒童在閱讀過程中的樂趣;最后,教育工作者要在課堂中盡可能多引進一些不同風格的兒童文學作品,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學審美能力,將兒童文學與語文教學課程巧妙地結合到一起。
(二)發(fā)揮出兒童文學課文中的美學特質
兒童文學的美學特質,所指的即文學內容中的審美特征與藝術品性,相較于成人文學來看,兒童文學的最顯著美學特質即童真和童趣。對于正處于人生懵懂期的兒童來說,他們的生命狀態(tài)是非常自然且單純的,無論是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還是在同他人進行交流與互動過程中,兒童的思維都是純凈且沒有雜質的,如果將這些特點通過文學藝術來加以展現(xiàn),那么將會賦予兒童文學以超高的藝術價值。
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應當深入挖掘出語文教材中的兒童情趣,并將其充分展示在學生面前。這些兒童情趣或者是通過思想內涵與心理活動加以展現(xiàn),或者是通過行為語言與處事方式來加以展現(xiàn),教育工作者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與接受情況來細心發(fā)掘。例如在教授《媽媽的愛》這一課程時,教育工作者就可以通過諸如“夏夜打扇”“雨中送傘”等有趣的生活場景來向學生表達出兒童心中的美好情感,引發(fā)學生情感共鳴的同時提高他們的閱讀興趣,充分地感受到來自于兒童文學的學習樂趣。
(三)展示出兒童文學課文中的文體特征
首先,語文教育工作者要明確了解兒童文學的文體構成與分類方式,其中包括兒歌、詩歌、童話、寓言、故事、散文、戲劇等,并結合語文教材內容來合理化選擇兒童文學的體裁形式;其次,語文教育工作者要區(qū)分不同兒童文學的文體特點與應用形式。例如兒歌與詩歌可以被歸到韻文類文體中,需要著重凸顯出教學語言中的音樂藝術美感。但更深層次的分析來看,兒歌與詩歌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區(qū)別,兒歌的重心為“歌曲”,詩歌的重心為“詩”,因此教育工作者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來加以區(qū)分,避免學生對兩者的文體形式產(chǎn)生混淆。
(四)積極開展兒童精神素養(yǎng)教育
小學語文教育者需要積極開展對兒童精神素養(yǎng)的教育活動,在應用兒童文學過程中重點培養(yǎng)小學生的道德品質,為其日后的良好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授《小英雄雨來》這一課程時,為了讓學生可以準確地理解雨來所具備的強烈愛國精神與奉獻精神,教育工作者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來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對雨來產(chǎn)生崇敬之情后達到升華愛國情感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候慧卿.兒童文學研究成果在我國小學語文教材編寫中的運用[J].文學教育(上),2014(10).
[2]羅青云,戴紅賢.周作人與民國早起小學語文教育的“兒童文學化”[J].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科學版),2014(1).
[3]王蕾.兒童文學與語文教育關系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科版),2014(8).
(編輯:郭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