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少梅
摘要:在新課標的要求下,強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全面的掌握教學內容,在課后要注重勞逸結合的學習,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堂上要提高學習效率。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對歷史的學習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一種有效、和諧的教學活動。本文就在此基礎上進行分析,找到能夠有效提高初中歷史有效性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教學內容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
歷史是一個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沒有學習的興趣就會很難記住歷史的時間和歷史事件,而興趣又是學生學習的最好動力,因此在進行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對歷史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驅動下能夠保持長久的學習動力。比如說在初中歷史《春秋戰(zhàn)國的紛爭》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提前布置教學作業(yè),讓學生查閱與春秋戰(zhàn)國有關的歷史故事,并且在課上進行講述,學生一聽故事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們?yōu)榱嗽谥v述歷史故事的過程中追求故事的生動性,就會對故事進行吸收和消化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在查閱歷史故事的過程中學生就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教學內容。除此之外在教學的過程中還可以將一些神話傳說與歷史教學結合起來。比如說在進行《聊齋志異》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選取一些聊齋志異中適合學生了解的片段進行講述,教師采用繪聲繪色的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樣可以讓學生對要講述的歷史內容產生興趣,在興趣的驅動下,可以使歷史教學內容更容易進行。又比如說在進行《三國演義》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一些三顧茅廬、赤壁之戰(zhàn)等一些著名的三國時代的故事,這些故事能夠生動的展現當時的歷史發(fā)展進程,這樣以故事作為教學內容的開始,可以激發(fā)學生探究知識的興趣。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新課標的要求下,要求學生能夠全面的理解知識的深層含義,擺脫對知識的死記硬背,但是在歷史課堂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教學內容都是一些需要記憶的東西,因此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生的過程中快速的記住知識內容。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歷史課堂的教學過程中,讓學生進行自主式的探究,并與他人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達到讓學生快速記憶的教學效果。比如說在進行《火燒圓明園》一文的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的表現侵略者的惡行,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聲情并茂的演講方式描述火燒圓明園的情境:大火燃燒了三天三夜,在圓明園的上空黑夜如白晝一樣,濃厚的煙霧蔓延了五十多公里,就這樣,一座享譽世界的“萬園之園”就這樣被八國聯軍毀滅了,從而在我國留下了不可恢復的傷害,通過這樣場景的描述,一方面可以表達國人對圓明園的惋惜,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揭露八國聯軍侵略者丑惡的嘴臉,這樣通過歷史的講述,可以激起學生的愛國情懷,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記住火燒圓明園的時間和事件,如果在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方式,還能夠讓學生記住火燒圓明園的過程,從而起到優(yōu)化教學內容的目的。
三、運用多媒體教學,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歷史都是一些已經成為事實但是需要后人追懷的事情,因此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要真實的還原歷史。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多媒體教學就能夠達到還原歷史的作用。多媒體教學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能夠采用音頻、文字和視頻等多種方式重現當時歷史事件的全部發(fā)展過程。多媒體在歷史課堂中的應用能夠使枯燥的知識變的生動形象,還可以通過多種感覺刺激學生接受知識,增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程度。尤其是初中學生喜歡看一些電影或者是電視劇,因此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優(yōu)點進行教學,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一些與歷史教學內容相關的影視作品,這樣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比如說在進行《民族政權并立的時代》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進行知識面的拓展,通過一些《楊家將》等著名的影視作品,講解在多民族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相互發(fā)展的過程。又比如說在進行《三國鼎立》一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電視劇《三國演義》的主題曲進行教學內容的切入點,這樣學生在音樂的伴隨下就會了解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歷史名人諸葛亮、劉備、曹操等一些生動的人物形象,這樣還可以根據電視劇中的片段,了解《三國演義》中的具體內容,這樣可以大大的促進學生的后續(xù)學習效果。
四、更好地進行“接受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
歷史高效課堂,要求教師高效呈現歷史知識、高效組織課堂,同樣要求學生能夠掌握學習方法,積極主動地進行高效學習。
多媒體信息技術能夠在知識的呈現方式上,使平面知識立體化、抽象知識具體化、復雜知識簡易化、枯燥知識趣味化、理論知識通俗化、零散知識系統(tǒng)化,能夠使學生更好地進行接受式學習。
由于多媒體技術能夠創(chuàng)設真實感十足的歷史情境、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一歷史知識的學習和問題的探究過程中,實現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互,學生主動思考、探索,積極參與進知識的生成過程,充分領悟歷史知識的內涵,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利用知識的遷移猜想結論、總結道理。在這樣的課堂教學中,學生不僅學會了知識,更重要的提高了各種能力,學會了學習。
提高初中歷史有效性就是在有效的時間內將所要教學的內容以一種高效的教學模式傳授給學生們,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更好的理解知識。因此在教學的過程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從而促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張善利.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策略[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30):66-66.
[2]普布次仁.淺談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J].才智,2012(12).
[3]任正權.淺談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J].新課程·中旬,2014(2).
[4]李素玲.以生為本 找好切入點——淺談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1).
(作者單位:廣東省江門恩平市大槐中學 529467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