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淑燕
摘 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指出,將推進素質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發(fā)展的戰(zhàn)略主題,核心是解決好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的重大問題,重點是面向全體學生、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著力提高學生服務國家人民的社會責任感??梢?,責任教育始終擺在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關鍵詞:責任教育;主題班會;“知情意行”
我班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從小生活條件比較優(yōu)越,在父母呵護下成長,依賴性很強,很多方面缺少責任心(體現(xiàn)在對自然、生命、集體、家庭和社會等多方面)。高中階段是進行責任培養(yǎng)的黃金時期,對學生的一生發(fā)展至關重要。在目前學校德育教育體系中,“主題班會”具有獨特優(yōu)勢,是給班級提供解決特定問題的重要載體,為學校德育教育的有效實施開辟了新途徑。但在現(xiàn)實教學中個別主題班會流于形式,變相成為說教課、自習課、活動課等。所以,這次論壇主題,是從“知情意行”四個模式著手,將高中生責任教育作為主線,對主題班會模式進行探索與實踐,開展責任教育,提高學生的責任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從而使其樹立正確的責任觀。
一、“知情意行”四大要素
為什么要從“知情意行”這四個方面著手?因為知情意形是構成思想品德的四個基本要素。知,即道德認識;情,即人們對社會思想道德和人們行為的內心體驗;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為。知情意行四個要素是相互作用的,知是基礎,行是關鍵。
具體到高中生德育教育,結合主題班會,具體概括為對自然的責任、對生命的責任、對家庭的責任、對集體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可以通過系列班會課展開。“知”——提高責任認識:責任主題演講、觀看生命教育視頻;“情”——陶冶責任情感:家校日活動、感恩教育;“意”——鍛煉責任意志:樹立班級典型標兵、成立班級管理小組;“行”——培養(yǎng)責任行為:志愿者活動、愛心活動。
二、主題班會案例
考試過后,部分學生少了一股沖勁,不少學生默默接受自己的名次,這樣的現(xiàn)象不是很樂觀,尤其在高二這個關鍵階段。教師如果單純說教、分析數(shù)字不一定會對學生有觸動,無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為解決此類問題,教師可以給家長布置一個“特殊作業(yè)”,讓家長寫信給自己的孩子,從各個方面對孩子進行鼓勵,并要保密,用時為一周。
家長從孩子小時候的經(jīng)歷入手,可以寫感動他們的成長瞬間,也可以是家長為在家發(fā)生的爭吵向孩子檢討。事實證明,很多家長都愿意與教師分享,甚至有些家長寫一封給孩子,同時也寫一封給教師,在信的末尾也都寫到孩子進入高中后的變化和對目前成績的分析,對孩子進行鼓勵和希望。試驗中調查45位家長,37封來信,為避免沒有收到信的學生尷尬,教師將那些信件除去姓名、個人隱私然后裝在信封里。班會課上一開始就告訴學生此次班會的主題,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從信件當中總結自己的不足與缺點,也能從中體會父母對自己的期望。這樣不是千篇一律地分析學習考試的成績,不是古板的教導,沒有枯燥乏味的分析,讓學生認識到自己學習的目的,讓家長的信件與言辭感動學生,讓班會不同于以往的形式,讓學生在家長的信件中認識到家長的良苦用心。
最后,教師也可以給學生出示去年高考很多學校的錄取分數(shù)線,也可以挑選其中一個學校舉例說明,告訴他們想進入理想的大學必須要付出努力。教師就是引路的燈,照明學生前方的路,通過班會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班會的最后,教師應該及時明確本次班會的意圖,告訴學生,其責任不僅是遵守校紀校規(guī),還有維護集體榮譽,愛護集體,讓學生知道作為父母的子女,該如何孝順長輩,承擔家庭責任。讓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應該要愛惜自己的生命并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換言之,學生自己就應該為自己的成績負責。一個人只有為自己負責,才能肩負起更多責任。
班主任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要準備德育活動,走進學生的內心,打開更多學生的心扉。終有一天,班主任會獲得更多學生的信任。通過這樣一堂主題班會,借助家校合力,能讓學生清楚自己所肩負的各種責任。所以,千萬不要小看主題班會,責任教育,任重道遠,小班會,大講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