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讀”在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調(diào)動學生情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語言之精妙,領悟語境之燦爛的最簡潔、最實用的方法,也是積累詞語、訓練語感的有效手段。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朗讀指導。
關鍵詞:音樂渲染;品味朗讀;想象朗讀;科學評價
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倍韲膶W家普希金曾說:“讀書是最好的學習?!薄白x”可以啟人思維,豐富學識,陶冶性情,由此可見,“讀”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不能漠視“讀”的重要性。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是調(diào)動學生情感,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感受語言之精妙,領悟語境之燦爛的最簡潔、最實用的方法,是積累詞語、訓練語感的有效手段,也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目標。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重朗讀教學。
一、音樂渲染,喚起朗讀激情
音樂語言豐富而含蓄,微妙而深刻。歡快的音樂會使人產(chǎn)生愉快的情感;悲憤的樂曲也會產(chǎn)生相應悲憤的情感。因此課堂上,教師選用恰當?shù)囊魳?,配合文本學習,營造出特定的情境氛圍,喚起學生情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朗讀熱情。
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梅花魂》一課時,外祖父贊美梅花的一番話“這梅花,是我們中國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開花,她卻不一樣,愈是寒冷,愈是風欺雪壓,花開得愈精神,愈秀氣。她是最有品格、最有靈魂、最有骨氣的!”外祖父的話語深刻雋永、耐人尋味,借花喻人,如果結(jié)合從古到今那些具有中華民族氣節(jié)的人物來體會外祖父的話語含義,更有意義。在此基礎上,一曲《紅梅贊》樸實婉轉(zhuǎn)的曲調(diào)中流露著高亢與堅定,優(yōu)美動人的旋律將一個個中華英雄的坦蕩心靈和壯麗情懷浸入學生的心田。學生在音樂的渲染下,朗讀熱情被激發(fā)起來,讀之動容,情之真切!
再如,在《送元二使安西》古詩教學中,“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句詩句雖簡潔,但情誼深厚!友人“元二”西出陽關,長途跋涉、飽受獨行之苦,還要忍受陽關一行再無知心友人的孤寂,詩人王維以“勸酒”這一舉動表達自己對友人的惜別關切以及對友人未來狀況的擔憂之情,情之強烈而真摯!此時,教師適當加入《陽關三疊》這一古曲,低婉悠揚的音調(diào)流露著不忍分別的情義,古樸沉郁的琴聲傳遞著無窮的傷感,學生深情地誦讀,表達依依惜別的情感。
音樂表現(xiàn)出的旋律、節(jié)奏及力度,會渲染出一種更為生動、豐富的情境,傳遞出語言文字背后的含蓄情感,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激起學生的朗讀熱情,使學生逐漸擁有朗讀的信心和欲望。
二、品味朗讀,培養(yǎng)良好語感
小學語文教材的許多課文都是培養(yǎng)學生語感的優(yōu)秀范例。在教學中,教師只需適時引導學生品味朗讀,揣摩文字背后蘊含的內(nèi)容,讓學生在讀中意會,在品中感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感。如筆者在教學《動手做做看》時,當學生讀到媽媽說的話“不能光想,你動手做做看!”時,引導學生關注句末的“!”,媽媽的這句話為什么不是句號,而是用感嘆的語氣呢?媽媽想通過這句話告訴伊琳娜什么呢?一個小小的感嘆號想告訴我們什么呢?學生反復朗讀媽媽的話,品味話中的含義,有的學生說:媽媽想告訴伊琳娜,做任何事情不能只在想,得親自實踐,才能得出答案!有的說:媽媽想告訴伊琳娜,解決問題不能只動腦想,而應該實踐,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小小的感嘆號里蘊含了媽媽的意味深長,蘊含了媽媽的用心良苦!
再如,《動手做做看》課文的最后一個自然段,“朗志萬聽了,哈哈大笑。他說:‘我不是哄騙你們。我是想讓你們知道,科學家的話,也不一定都是對的,要動手做做看?!?這是本篇文章學習的重點。大多時候教師會選擇分角色朗讀,讓學生了解朗志萬的意思即可, 但是卻忽略了對這段極具條理性的語言文字的品味朗讀。細細品讀朗志萬說的這段話,一共兩句,條理非常清晰,第一句先回答了伊琳娜的話,第二句又告訴了我們他自己的想法。因此在課堂中,筆者讓學生充分品讀這段話,體會朗志萬表達的條理性,繼而引導學生交流思考:伊琳娜聽了朗志萬的話,會說些什么?這樣做既抓住了文本的重點——朗志萬說的那段話,又訓練了學生說話的條理性——先回答別人的話,再告訴別人自己的想法。
通過品味朗讀,教師引導學生在語言文字的密林中探尋語言表達的規(guī)律,在讀中揣摩文字要傳遞的信息,讀出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既加深了對文本的感悟,又習得了語言表達形式,培養(yǎng)了良好的語感,可謂是一舉多得。
三、想象朗讀,獲得獨特體驗
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調(diào)動學生的多種感官,讓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給朗讀插上翅膀,把自己的情感熔鑄到感知對象中去,實現(xiàn)與文本作者的對話,獲得獨特的朗讀體驗,受到良好的情感熏陶。
例如,教學《雨點兒》一課時,在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朗讀中,筆者順勢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孩子們,輕輕地閉上眼睛,讓我們和大雨點兒、小雨點兒一起飄落,我們會隨著它們飄落到什么地方呢?那里又會發(fā)生什么變化?” 學生閉著眼睛,仿佛真的跟隨雨點兒落到了大地的每個角落,給大地帶來了勃勃生機。不一會兒,小手紛紛舉起,“我和大雨點兒落到了田野里,那里的莊稼變得更綠了!”“我和小雨點兒落到了小溪里,小溪里的魚兒游得更歡快了!”“我和大雨點兒落到了校園里,校園也變得更干凈美麗了!”接著,筆者再讓學生帶著想象,放聲朗讀課文,他們仿佛就是雨點兒,來到池塘和小魚兒嬉戲玩耍;來到田野,滋潤莊稼;來到沙漠,帶來甘甜。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帶著想象盡情朗讀,將無聲的文字轉(zhuǎn)化成生動的語言,將平面的語言變成立體的畫面。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文字是一道橋梁”,“語言文字是作者旨趣的最貼切的符號?!倍處焺t是借助這座橋梁,透過這些文字符號,通過想象作品所表現(xiàn)的畫面,引導學生入情入境,理解文本,發(fā)展思維。
四、科學評價,體驗朗讀樂趣
在學生產(chǎn)生朗讀興趣后,教師就必須鼓勵其信心,否則朗誦教學會半途而廢。因此,教師要科學地設計朗讀評價方式,激勵學生,延續(xù)朗讀興趣。在課堂上,筆者經(jīng)常采取同桌互評、小組為單位比賽等形式進行評價。同桌互評,每人給一張評價表,要求評出對方的朗讀等級(分A、B、C等級)。同桌兩人互讀,讀完互評。而小組評價則是以四人為一小組,形式與同桌互評大致相同,即組內(nèi)成員互相打分評定等級。這樣不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膽量和信心,同時也形成了學生之間互比互學、互促互進的學習氛圍。
課下,筆者鼓勵學生把自己喜愛的一篇文章朗讀給家長聽,家長用手機拍攝小視頻發(fā)至班級QQ群或微信群。這種方法有效地將學生的朗讀興趣延展到課下,許多學生為了取得大家的認可,課下反復練習朗讀,然后在家中和父母進行拍攝,既增強了朗讀自信,又體驗了朗讀樂趣。富有鼓勵性的評價不僅能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驗朗讀帶來的樂趣,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使學生處于興奮、主動、積極的狀態(tài),使朗讀教學充滿生命力。
有效的朗讀指導可以讓無聲的文字變?yōu)閯勇牭脑捳Z、多彩的畫卷,可以拉近學生與作者的情感距離,讓學生享受到閱讀教學的無限樂趣。教師在充分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讓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悟中體驗,把語感的培養(yǎng)落實到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語文課堂才會活力四射,成為學生真正的樂園!
作者簡介:付芳(1979— ),山東濟寧人,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課堂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