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燕
[摘 要]語文教學應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語文學習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應該先從預習入手,課前預習是語文學習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推動學生不斷進取的“前奏曲”。預習抓得好,就學得主動,課堂教學效率就高;反之,如果預習抓得不好,就會學得被動,課堂教學效率就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率;預習途徑
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中,預習存在以下問題:一些教師和家長對課前預習不夠重視,認為讀一讀,寫一寫就可以了,預習作業(yè)較隨意,較少督促檢查,往往流于形式。小學中年級的學生自制力較差,對預習認識不夠,自主閱讀剛起步,不能自覺預習,收效甚微。因此,這一階段的預習指導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師是預習的指導者,也是引導者。如何指導學生課前預習,才能既有實效又易于操作呢?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本人嘗試對小學中年級語文課課前預習的有效途徑進行研究。
一、課前預習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優(yōu)化學習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自學潛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成了教學的主要目標。語文學習和其他科目的學習是一樣的,也是分三個步驟--課前預習--上新課--課后復習.預習作為學習過程的起始階段,在提高學習效率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所謂預習就是學生在課前預先獨立地學習有關資料,為課堂學習做準備。課前預習已被實踐證明是一種良好有效的學習習慣。小學中年級段是小學階段培養(yǎng)語文習慣的關鍵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不僅增強學生聽課的目的性,提高聽課的效率,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其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預習一定要明確預習的任務和目標--課前何時預習、預習什么、預習多少,哪些是重點、難點,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切不可眉毛胡子一把抓。
二、小學中年級語文預習有效途徑
1.強化預習意識,激發(fā)預習動機
中年級的學生比較貪玩,自制力不強,只有讓他們認識預習的重要性,才能長期堅持。
(1)強調預習,強化訓練。有壓力才有動力,對于自我約束還不強的中年級學生而言,適當?shù)膲毫δ苄纬蓪W習的動力。要促使他們課前自覺預習,必須家校配合,教師精心設計預習作業(yè),每課布置。家長督促,配合檢查預習,并簽字。安排作業(yè)負責人,與各組長負責檢查預習情況,并登記。課前向老師匯報。只有這樣強化訓練,學生才會真正認識到預習也是一項很重要的作業(yè),應該認真完成。
(2)家校雙評,促進預習。預習往往在課外完成,通過家長會、校訊通等與家長交流,讓家長檢查預習,簽字,配合查閱資料等,促進家長認真對待課前預習。這樣家校合力,抓好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才更有效。采用雙評獎勵機制激。對每課預習實行雙向評價,家長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自評互動。采用量化方法,如:加分、評星等評比方法激勵學生自覺預習。通過雙評,不僅提高學生預習的積極性,體驗到預習的樂趣,而且養(yǎng)成課前主動預習的良好習慣。
2.初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概內容
初讀是學習課文的第一環(huán)節(jié),承擔著讀準課文、讀通課文和初步感知課文的任務,為下一步的重點研讀乃至全文的學習打下基礎。要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了解課文大意。要做到這點,就要將課文中出現(xiàn)的“攔路虎”——生字新詞讀正確,利用工具書,弄清字詞的音、形、義。這也就是自學生字新詞,理解課文中出現(xiàn)的一些詞語的意思。鏟除讀書路上的“攔路虎”。鏟除了“攔路虎”,接下來就要將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思考一下課文的大概內容。
古人云:不動筆墨不讀書。把自己欣賞的詞、句、段,哪怕是一個標點的使用好處,都可以用簡潔的文字批注在書的空白處。體會作者是怎樣運用這些詞、句、段來表達中心思想的。最后再綜合起來分析,考慮整篇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以及文章的寫作特點。這樣不僅有助于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長期堅持下去,讀書分析能力會逐步提高。
在細讀課文過程中,注意文章內容,思想意義,了解文章寫的人、事、物、景和作者想說明的東西。要做到:讀了課文,我知道了(懂得了、明白了)什么?要注意文章結構,寫作方法。思考:課文從哪些方面來告訴我們的?在預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做上記號,以備與同學或老師交流。
3.完善預習檢查評價方案
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評價、小組合作評價、教師評價和家長評價的綜合作用力。從評價的標準上要突出差異性,不能以同一標準來衡量。
在指導預習《七月的天山》時,可帶著過渡語提示問題,初讀課文,并讀準生字,找出新詞。通過整體感知,提問學生“文章似乎是個向導,帶著你游覽,你能看出導游線路嗎?”(讓學生列出作者的游覽路線),讓學生說說作者分別寫了哪些景物。同時正音、解詞,通讀句子。如疑難詞有:炎暑、山澗、飲馬、索繞等。你覺得哪些語段、詞句寫得好?這段話或這一詞語好在哪里?在閱讀中思考,說出感受,請同學發(fā)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請教老師。如:寫雪峰、雪水時的確切比喻;“密密的塔松像撐開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椏,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一句,用了許多疊詞,讀起來別有韻味,讓人感受到原始森林幽靜的美;還有描寫花海的排比句;“人浮在花海上”中的“浮”字等,都是值得研讀的句子。課堂上,他們踴躍發(fā)言,他們讀得比以往有感情,這些與課前充分有效地預習是分不開的。
堅持預習不僅能為課堂學習做好充分思想準備,而且能讓學生獲得課堂學習的主動權,真正實現(xiàn)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質量,高效率”的教學。
4.預習過程中要學會與他人合作
當今社會是競爭的社會,更是需要合作的社會。在預習過程中也要學會合作,可與同桌合作,也可小組合作,互相檢查督促,取長補短,以取得共同的進步。
5.及時反饋預習效果,激勵學生
人都有一種惰性,所以對于預習的效果要及時反饋,這也不失為一種激勵學生搞好預習的一種手段。上課前,可以讓小組長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也可以老師自己檢查。預習好的同學能在課堂上找到如魚得水的感覺,所以信心百倍,興趣盎然。對于預習好的同學予以表揚,激勵促進預習不夠的同學。
三、結語
總之,預習有法,但無定法。預習既要有簡單易行的有效的操作模式,又要有趣,既要指引,又要有一點難度。跳一跳,摘到的果子更甜。設置一定的預習目標,讓學生適當努力能完成,通過預習讓他們有成就感,促使他們喜歡預習。喜歡了,才能堅持。培養(yǎng)自主預習的良好習慣需要一個長期持續(xù)的實踐過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
參考文獻:
[1]吳春霞.小學語文預習習慣的培養(yǎng)初探[J].教師,2015(19).
[2]倪雪雁.如何進行小學語文有效預習.小學時代:教師,2016(2).
[3]劉國兵.如何提高學生課前預習的效果.七彩語文:教師論壇,20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