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澍寧
【內容摘要】受應試教育影響,教師和學生面臨高考的壓力,對于高中歷史的學習更多的是側重背誦記憶,表明性的學習歷史知識,不能夠通過歷史學習達到自我技能和素養(yǎng)的提升,對此,在新背景下高中歷史教學應創(chuàng)新教學手法。情景創(chuàng)設作為一種改進教學方法和手段,能夠具體形象的還原歷史內容,為學生營造一個歷史環(huán)境,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強化學生的歷史體驗和感悟等,進而促使學生全面健康的發(fā)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 情景創(chuàng)設 策略
新背景下《高中歷史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是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利于學生主動探究的教學手法來讓學生主動的探究知識、獲取技能等,充分的發(fā)揮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高中歷史內容出現(xiàn)方式是文字+核心性的圖片,但是這些不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對知識欲望的產生,存在著一定的枯燥性。對此,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借助一定的教學手法來實現(xiàn)學生的主動學習。情景創(chuàng)設作為教學手法之一能夠還原歷史教材內容,以具體形象的形式展示出來,一方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是學生自主學習歷史知識的一個引導線。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粗略的談一下新背景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情景創(chuàng)設的策略。
一、運用圖片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是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的原始動力。高中生的心理和生理都已經趨向成熟,他們對事物有著自己的傾向性,對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關注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所在,進而有針對性的去吸引學生,促使學生主動的去行使某種行為。在歷史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單一的文字知識和教材中少量的圖片不能夠激發(fā)其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更多的是翻看教材中的圖片,對圖片內容闊闊而談。對此,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運用圖片創(chuàng)設情景,以具體的圖片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教學內容時,筆者按照歷史時間的先后,出示系列重要的事件圖片,即: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圖片、火燒圓明園的圖片、甲午戰(zhàn)爭圖片、太平天國運動圖片、孫中山的圖片、秋收起義圖片、紅軍長征圖片、抗日戰(zhàn)爭圖片、西安事變圖片、國共合作圖片、國共抗爭圖片、開國大典、解放戰(zhàn)爭圖片、鄧小平改革開放圖片等等。將歷史事件以真實的圖片展示出來,激發(fā)學生想要探究的興趣,形成自我的知識鏈。
二、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強化學生對知識的認知
在信息時代發(fā)展迅猛的今天,多媒體技術已經成為教育教學中常用的手法之一,多媒體能夠運用高科技技術融合動畫、聲音、圖片、文字等為一體,以具體形態(tài)的手法還原、再現(xiàn)歷史內容,將原本復雜、繁瑣的歷史內容簡單化處理,形象的對高中歷史內容進行展示和表達。我們知道,高中歷史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些許距離,很多時候學生不能夠真正的了解歷史中的某些事件發(fā)生或者某個重大舉措的實施等等。對此,筆者在教學中借助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設情景,以逼真的動態(tài)形象還原歷史,以模擬出的情景帶領學生穿越到過去,感受歷史等。
如:在學習“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學內容時,筆者運用多媒體技術制作并播放深圳、上海兩地在改革開放前城市的樣子,其中包括人們的穿衣、飲食、住房、經濟水平、交通等等,之后再播放改革開放時候城市的轉變,再次,播放改革開放三十年上海、深圳的現(xiàn)狀等,促使學生在思維上對改革開放舉措有個初步的認知。最后,筆者以此視頻為例,讓學生說說自己通過視頻都看到了什么?談談你認為改革開放的背景是什么?改革開放舉措實施是必然性還是偶然性?用自己的語言談談對改革開放的看法等等,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的去探究知識。
三、采取問題創(chuàng)設情景,促使學生自主深入探究
新背景下一直倡導課堂教學中學生主體性作用的凸顯,鼓勵教師放手課堂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的探究知識、內化知識等。高中生都有著自己的主見,教師在教學中想要充分調動學生的自主學習性和自主探究性就必須“制造”一個引發(fā)學生思考和探究的氛圍,也可以說是“導鎖線”。自古說“學源于思,思源于疑。”問題無疑是最佳的粗略。對此,筆者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即:將教學內容轉化成為層次性的問題,步步深入,層層遞進誘導學生自主深入探究,從而在探究中形成自我對歷史問題的解決和運用,升華課堂教學的有效生成。
如:在學習“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教學內容時,筆者以日前我國國民最為關注的“南海”問題為引入案例,提出系列問題:南海的問題說明了什么?我國采取的系列措施目的是什么?今天的澳門和香港行政區(qū)是怎么形成的?我國當時是采取什么樣的方針收回祖國領土的?“一國兩制”方針是在什么樣的社會背景下提出的?又是如何實踐的?香港回歸的意義是什么?香港和澳門能夠回歸的關鍵是什么?你如何看待臺灣問題?目前你覺得臺灣問題還存在哪些阻力?以問題為導線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學生不斷的思考、產生疑問再探究等,深化學生對歷史知識的認知和了解。
總的來說,新背景下的高中歷史課堂應是動態(tài)的、多樣的,教師應采取多元化的手法創(chuàng)設情景,促使學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獲取歷史知識,增強自我素養(yǎng)等等,從根本端正自我的歷史學習態(tài)度、體驗和感悟歷史的價值意義所在,最大限度的彰顯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杜芳. 高中歷史有效教學的理念與實施策略[M]. 北京:科學出版社,2016.
[2] 喬立梅. 現(xiàn)代教育技術與高中歷史教學[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石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