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無論是村上春樹還是王小波,二人都在追求生活本真的狀態(tài),二人都在追求生活中的真實的自己,作品中他們找尋著生活中的幽默,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真實的自己,發(fā)現(xiàn)生活中的幽默,因此生活中的幽默是村上春樹與王小波作品中的思想特征,本文將從他們生活中的幽默這一特征出發(fā),找出他們“相近質(zhì)地的靈魂”[1]。
關(guān)鍵詞:村上春樹;王小波;生活;幽默;自然
作者簡介:王超:山西陽泉人,現(xiàn)就讀于天津外國語大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專業(yè),研究方向:西方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3-0-01
一、自然生活中的妙趣橫生
村上春樹與王小波二人的作品都是在自然生活中幽默,二人都在追求自然本真的狀態(tài),二人都在自然生活中發(fā)現(xiàn)那細微,但是溫馨的生活片段,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捕捉每個人生活的細節(jié),每個人生活的姿態(tài),讓原本黯然無光的每個人日常生活細節(jié)變得熠熠生輝,用他們清新、智慧的筆調(diào)讓讀者再一次感受到生活本真的狀態(tài),再一次感受到生活本身的魅力。就像村上春樹曾說的那樣“我是村上,是個過著普通生活的普通人。請把我當做西表山貓,創(chuàng)作以外的事情請不要追問?!盵2]
魯迅說馬克吐溫是“講笑話的好手”,而我要說村上春樹與王小波也是“講笑話的好手”,他們有趣的言語隱藏于自然生活當中,隱藏于對于自然生活的仔細觀察的敏銳心之中,他們的語言是清新自然的,可以說村上春樹與王小波的自然化的妙趣橫生是通過對普通生活的仔細留意再加上、語言上的清新又不失精妙的評論,給人一種會心一笑之后的愜意與自然,而這語言的背后是村上春樹與王小波他們擁有一顆愛生活、愛自然的觀察心,村上春樹與王小波給我們帶來的是屬于這個時代屬于現(xiàn)在的一種低卡路里式的熱愛生活的清新之風。我想這個就是他們最本質(zhì)的相似性了。
村上春樹與王小波他們對幽默的理解并不只是單純的發(fā)笑而已,村上春樹和王小波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黑色幽默,對于生活中的不幸、痛苦以微笑來面對,用微笑來取代眼淚,這樣村上春樹與王小波生活中的幽默除了對自然生活清新的描寫之外,同時也有用幽默來面對生活中苦難與痛苦,這樣來看,村上春樹與王小波的幽默的內(nèi)涵是十分豐富的,村上春樹就曾說過:“我一直想實現(xiàn)我的第三個目標那就是幽默,我想逗得大家哈哈大笑,我也希望他們能夠寒毛直豎,心跳加快,如果能夠達到這樣的效果我是很高興的?!痹诖迳洗簶渑c王小波的作品中有很多提現(xiàn),無論是《象的失蹤》中大象奇怪的失蹤由此引發(fā)的一系列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還是在《黃金時代》中王二與陳清揚由于“破鞋關(guān)系”而被批斗,還是《再襲面包店》我與妻子搶劫面包店的黑色幽默,其實村上春樹和王小波通過一系列日常的生活事情,讓我們明白生活本身就是一種黑色幽默,幽默只是表層形式,而幽默背后其實隱藏著各種各樣的不幸、荒唐以及無奈。
二、村上春樹與王小波:不同生活中的幽默
村上春樹與王小波在作品中的所體現(xiàn)的生活中的幽默上還是有諸多的不同之處的。
2.1村上春樹--細致清新的幽默
村上春樹的作品中的幽默是在日常生活的細微處所體現(xiàn)的人文關(guān)懷。村上春樹的對于生活對于個人總是有一種特殊的敏感,他總是能夠細心觀察生活中的每一個的細節(jié),留意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這些日常生活中的碎片經(jīng)過自己清新平淡而又巧妙的筆調(diào),沒有了日常生活中的無聊以及稀松平常,讓我們讀起來總是能夠感覺到那種別樣的幽默,那種細致的幽默,村上用自嘲的口吻寫道:“我的職業(yè)是不需要穿西裝的,可生活中有那么一兩次機會必須穿西裝出席,于是衣櫥里不得不預(yù)備那么一兩套西裝,可往往穿的機會少之又少。而去西裝店買西裝的時候,又必須著西裝去。于是很多時候,便成了“簡直就像是為穿著它去買西裝,才買西裝的。”[3]村上春樹的幽默是以幽默的心態(tài),經(jīng)過細心的觀察,從而體驗感性的生活。
2.2王小波--真誠平實的幽默
在王小波的作品所體現(xiàn)的幽默,我們總是能夠看出王小波的真誠與智慧并存,王小波雜文中經(jīng)常消費自己調(diào)侃自己,在王小波寫給他愛人李銀河的信中,有許多讀起來讓我們?yōu)樗淖晕艺{(diào)侃捧腹,“告訴你,一想到你,我這張丑臉上就泛起微笑?!?、“在我安靜的時候,你就從我內(nèi)心深處浮現(xiàn),就好像阿芙羅蒂從浪花里浮現(xiàn)一樣?!盵4]我們同時也能在王小波的作品中看到他“接地氣”(平實自然的幽默風格)“風雨大作,山搖地動,山洪暴發(fā),雷電交加——仿佛一個開天辟地的‘新世紀就要誕生,或者至少也要地崩石裂,從中蹦出一個‘齊天大圣來。誰知臨盆生下的卻只是一只——小耗子!”[5]這種平實且口語化的風格,同時也是王小波的另一個特點。
結(jié)論:
村上春樹與王小波他們都在生活中盡力去發(fā)現(xiàn)那些幽默,即便是生活中的障礙,生活中的困難,生活中的不如意,經(jīng)過他們的智慧的筆調(diào)也變成了幽默的一種,他們都在書寫相同的思想--生活中發(fā)現(xiàn)幽默,在生活中感悟幽默,通過自己的筆調(diào)描繪出真實的生活,進而看到真實的自己。在追求個體尊嚴與價值的今天,我想更多了一份現(xiàn)實意義和借鑒意義,或許二人的思想能夠?qū)ξ覀兊奈磥碛兴砸妗?/p>
參考文獻:
[1]林少華.王小波與村上春樹之間[N].北京:中華讀書報,2007.12.19.
[2]村上春樹.村上春樹談創(chuàng)作風格:愛幽默不愛煽情[M].北京:新華社,2013.5.19.
[3]村上春樹 施小煒譯.大蘿卜和難挑的鱷梨[M].海口:南海出版社 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