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玉芳 周愛保 余青云 何養(yǎng)成
(1甘肅省康樂縣第一中學,臨夏731500;2西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蘭州730000;3荊楚理工學院心理中心,荊門448000)
壓力下運動員“Choking”現(xiàn)象的實驗研究
鐘玉芳1周愛保2余青云3何養(yǎng)成1
(1甘肅省康樂縣第一中學,臨夏731500;2西北師范大學心理學院,蘭州730000;3荊楚理工學院心理中心,荊門448000)
“Choking”現(xiàn)象即壓力條件下一種習慣的運動執(zhí)行過程發(fā)生衰變的現(xiàn)象。本文通過兩個系列實驗比較了在輕度壓力的前測和高壓的后測中被試是否發(fā)生“Choking”以及理論原因。(1)實驗1首先考察了壓力下運動員是否發(fā)生“Choking”,結果表明壓力下無論是專家組被試還是新手組被試都產生了“Choking”,并且各種壓力源對他們的影響程度都是不同的;(2)實驗2在實驗1的基礎上進行,主要目的是驗證“Choking”現(xiàn)象的不同理論解釋,結果證實干擾理論和自動執(zhí)行理論在不同條件下存在的合理性,即干擾理論適用于解釋新手被試“Choking”的發(fā)生原因,自動執(zhí)行理論適用于專家組被試的“Choking”發(fā)生原因。
“Choking”;壓力;干擾理論;自動執(zhí)行理論
“Choking”一詞來源于醫(yī)學英文名詞,用以描述生理上的突然窒息現(xiàn)象。后來被心理學引用為描述在壓力下運動成績下降或操作反常的現(xiàn)象[1-5]。我國學者王進將“Choking”定義為“在壓力條件下,一種習慣的運動執(zhí)行過程發(fā)生衰變的現(xiàn)象”[6-8]。這個定義強調了壓力條件,并用“衰變”來描述運動過程發(fā)生的變化。即操作者本人意識到比賽的重要性,并感到壓力,在這種壓力條件下期望取得好成績并投入了努力,但是這種努力并沒有幫到他本人,反而使成績下降了。1976年,奧運會十項全能的金牌得主詹納從體育比賽的角度也作了與此相類似的表述,他說:“奧林匹克的比賽,對運動員來說,20%是身體方面的競技,80%是心理上的挑戰(zhàn)?!保?]由此可見,競技比賽中運動員不僅要做好體能和技能等方面的準備,而且更重要的是心理方面的準備。
本文運用實驗的方法證明了增加的努力對有些運動員來說是有利的,對有些運動員來說卻不利于成績的提高。根據“自動執(zhí)行假說”,專家型的運動員其技術已經達到自動化,所以當過分地關注運動過程時反而破壞了原有的運動節(jié)奏,導致成績下降;而新手運動員當關注運動過程時成績反而上升,因為他們的技術尚未自動化,這種關注對他們來說是必要的?!案蓴_理論”從另一個方面解釋了“Choking”現(xiàn)象存在的合理性,即專家型的運動員由于技術已經達到自動化,外界的干擾對他們的影響不是很大,能基本保持原有的成績;而新手運動員由于技術尚處于泛化階段,外界的干擾對他們產生不利的影響,干擾了運動執(zhí)行過程,反而成績下降[10-12]。
2.1 實驗目的及假設
2.1.1 實驗目的
實驗1的目的在于測試觀察競賽壓力是否引起“Choking”。以往也有學者對壓力下運動員是否產生“Choking”進行過實驗,他們通常采用的壓力情景包括虛擬觀眾在場、電視錄像、金錢獎勵等等。但是已往實驗存在兩個比較嚴重的不足:(1)實驗中通常只涉及專家級運動員,對新手組未進行過實驗,新手是否在高壓狀態(tài)下也產生“Choking”并沒有實證性的實驗可參考。(2)已往實驗只是將各種壓力源組合在一起,從而構成高壓情景。但是并沒有對各種壓力源分別進行實驗并確認它們是否引起“Choking”。同時,是否同一種壓力源對于專家組和新手組會引起同樣程度的“Choking”?
2.1.2 實驗假設
假設一:與基線測試(低壓情景)相比,壓力情景下專家與新手組運動員的“定位踢準”成績都出現(xiàn)明顯下降,即出現(xiàn)“Choking”現(xiàn)象。
假設二:各種壓力源的操作都能引起“Choking”現(xiàn)象,但對于專家組和新手組運動員來說不同的壓力源引起的“Choking”指數是不同的。
2.2 實驗方法
2.2.1 被試
實驗選取甘肅省體校、西北師范大學、蘭州理工大學、甘肅政法學院足球隊運動員共60名,作為專家級運動員,均參加過一定級別的足球賽,平均訓練年限為6.5年;選取西北師范大學、甘肅政法學院普通專業(yè)大學生60名,作為新手級運動員,平均接觸足球年限為1年。同時通過前測和訪問,確認他們對足球運動的技術掌握一般,沒有達到自動化水平。
2.2.2 測試工具
三星DV數碼攝像機一臺(比賽攝像)
2.2.3 實驗設計
本實驗為2壓力(低壓、高壓)×2技術水平(新手組、專家組)×5壓力源(觀眾、金錢、DV錄像、排名、無壓力)的混合實驗設計。其中專家級運動員共分為5組,每組12人。5組中的4組接受不同壓力源的測試,1組不接受壓力測試,為控制組。接受壓力測試的4組分別為:第1組接受觀眾壓力,第2組接受金錢獎勵的壓力,第3組接受DV錄像壓力,第4組接受排名壓力。實驗中每個被試完成一個基線測試(低壓條件)和一個實驗測試(高壓條件)。新手組的被試分組及測試與專家組的一致。新手組和專家組的各分組在年齡和訓練年限的t檢驗上均無顯著差異。
2.2.4 實驗任務
足球“定位踢準”為本實驗的任務。此任務是一個技術含量較高的運動動作,要求全身協(xié)調配合。運動技術執(zhí)行主要包括腳、膝、踝關節(jié)的有效配合,具體的任務要求是在足球場地上以一點為圓心畫三個圓,半徑分別為2m、3m、4m,并在距圓點28m處畫一條基線,此基線長5m,在基線上等距放5個足球。若足球第一落點進入第一個圈或觸其邊線則得3分,后面依次為2分、1分,其余情況得分為0。每個被試完成兩組各5個球的“定位踢準”任務,即10個球的任務。
2.2.5 實驗步驟
正式實驗前被試首先來到一個會議室,簽署一份實驗協(xié)議,表示自愿參加實驗,并隨時可退出。然后,被試分別進入只有一個實驗員的實驗場地(測試時,盡量控制無關人員的干擾)。首先被試進行6min的熱身練習后,實驗員告知被試完成兩組各5個“定位踢準”任務,并按不同的完成情況記錄成績。測試完畢,實驗員告訴被試所得的成績。然后,被試退出實驗場地休息,等待下一階段的測試。在第2階段的測試中,被試回到實驗場地后,向各組分別宣讀一份實驗指導語,內容如下:
第1組:(新手組/專家組)
非常感謝您的第2次合作!這次測試與第1次的測試大致相同,完成兩組各5個“定位踢準”任務。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您將面對觀眾完成測試。這些觀眾中有足球教練、足球愛好者和普通學生。他(她)們將結合您的第1次測試成績對您的足球技術進行分析評估,但不會直接干擾您的測試。
第2組:(新手組/專家組)
非常感謝您的第2次合作!這次測試與第1次的測試大致相同,完成兩組各5個“定位踢準”任務。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您將和另外一個人分成一組,最后成績最好的那個組將每人得到50元的報酬。所以您的成績將決定你們組的總成績,并且您目前的表現(xiàn)非常關鍵,因為您的同伴在第2次測試中完成得相當好。
第3組:(新手組/專家組)
非常感謝您的第2次合作!這次測試與第1次的測試大致相同,完成兩組各5個“定位踢準”任務。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我們將對您的技術動作進行錄像。有關的專家將結合您的第1次測試成績對錄像的技術動作進行分析評估。
第4組:(新手組/專家組)
非常感謝您的第2次合作!這次測試與第1次的測試大致相同,完成兩組各5個“定位踢準”任務。與上次不同的是,這次的成績我們將進行總的排名,并送交每個學校的足球教練和相關院系,所以您的成績可能作為以后選拔運動員的依據。
第5組:(新手組/專家組)
第5組為控制組,所有的過程均與第1次測試相同。
所有被試完成實驗后,接受了我們的感謝,除金錢獎勵組的第一名每人得到50元外,其余的被試均贈送紀念品一份。
2.2.6 “Choking”程度的操作性定義
在本實驗中,我們把足球運動員的“Choking”程度定義為,用低壓情景下的“定位踢準”成績減去高壓情景下的“定位踢準”成績。如果這個數字為正值,表示“Choking”現(xiàn)象發(fā)生,這個數字越大,“Choking”現(xiàn)象就越明顯。
2.3 結果與分析
2.3.1 專家組的測驗成績
表1和圖1的結果表明,專家組被試在低壓、高壓兩種情景下測驗成績有明顯變化,高壓下的成績都普遍下降(除控制組)。各壓力源組的“Choking”指數也不相同,各組與控制組相比,都出現(xiàn)了“Chok-ing”。它們分別是觀眾壓力組t(22)=2.32,p<0.005;DV錄像組t(22)=2.64,p<0.005;金錢獎勵組t(22)=4.51,p<0.005;排名組t(22)=3.76,p<0.005,其中以金錢獎勵組和排名組被試的“Choking”較為嚴重。
表1 專家組被試在低壓和高壓條件下成績
圖1 各壓力源組在低壓和高壓條件下的成績變化圖
2.3 .2新手組的測驗成績
表2和圖2的結果表明,新手組被試在低壓、高壓兩種情景下的測驗成績也有明顯變化,高壓下的成績都普遍下降,各壓力條件下的“Choking”指數也不盡相同。各壓力組與控制組相比,都出現(xiàn)了“Choking”。它們分別是觀眾壓力組t(22)=4.46,p<0.005;DV錄像組t(22)=3.63,p<0.005;金錢獎勵組t(22)=2.01,p<0.005;排名組t(22)=2.16,p<0.005,其中以觀眾壓力組和DV錄像組被試的“Choking”較為嚴重。
3.1 實驗目的及假設
3.1.1 實驗目的
對于究竟為什么在競賽壓力下會產生“Choking”現(xiàn)象,不同的理論有不同的解釋。干擾理論模式認為,“Choking”現(xiàn)象的發(fā)生是因為注意受到干擾,運動員不能將注意力集中到比賽任務上引起的;自動執(zhí)行理論模式認為,對于自動化了的動作,有意識控制運動過程的努力破壞了原有技術動作執(zhí)行的流暢性,阻礙了技能的自動化執(zhí)行過程,反而使運動成績下降。但是我們從已往的實驗中發(fā)現(xiàn)他們選取的被試多為專家級的運動員,并證實了自動執(zhí)行假說。綜合王進博士的過程理論,我們可以假設專家級運動員的“Choking”是基于自動執(zhí)行理論,而新手級的運動員其“Choking”可能是基于干擾理論。但目前國內的實驗還沒有證實過這種假設,所以本研究設計了一個實驗,以期證實這兩種理論存在的正確性。
表2 新手組被試在低壓和高壓條件下的成績
圖2 各壓力源組在低壓和高壓條件下的成績變化圖
3.1.2 實驗假設
假設一:與基線測試(低壓情景)相比,壓力情景下朝向具體動作過程的專家組運動員成績出現(xiàn)明顯下降,而分心任務的專家組運動員成績沒有顯著性變化。
假設二:與基線測試(低壓情景)相比,壓力情景下朝向具體動作過程的新手組運動員成績顯著增高,而分心任務的新手組運動員成績出現(xiàn)明顯下降。
3.2 實驗方法
3.2.1 被試
實驗選取蘭州市體校、蘭州理工大學、蘭州大學足球隊運動員共36名,作為專家級運動員,均參加過一定級別的足球賽,平均訓練年限為6.8年;選取西北師范大學、甘肅政法學院普通專業(yè)大學生36名,作為新手級運動員,平均接觸足球年限為1.1年,并確認他們對足球運動的技術掌握一般,動作沒有達到自動化。
3.2.2 實驗設計
本實驗為2壓力(低壓、高壓)×2技術水平(新手組、專家組)×2踢準條件(注意過程、分心任務)的混合實驗設計。其中專家級運動員共分為2組,每組18人。2組中的1組在高壓狀態(tài)下實驗員要求其將注意力集中在腳、膝、踝關節(jié)的運動上,1組要求其在踢球過程中口頭報告中國的省份有哪些(最少報告16個省份)。新手組的分組和測試與實驗組是一致的。正式實驗前分別對新手組、專家組的運動員進行測試,t檢驗結果表明各自組內的基線水平沒有差異。
3.2.3 壓力條件
本實驗運用了兩種壓力條件,即“低壓”條件和“高壓”條件,對于新手組和專家組的被試來說高壓情景是不一樣的。專家組以實驗一中得到的“Choking”指數較高的兩種壓力源組成其高壓情景,即金錢獎勵和排名壓力;新手組以其實驗一中得到的“Choking”指數較高的兩個壓力源組成高壓情景,即觀眾壓力和DV錄像。同時必須指出,在這里我們將基線測試對被試引起的壓力定義為“低壓”。壓力在這種場合下,不是一個絕對的概念。也就是說,被試在面對實驗過程和一個實驗助理時,也可能會感到壓力。也許對某些被試來說,他們會感到“一些”或“中度”的壓力。
3.2.4 實驗任務
實驗任務同實驗一。
3.2.5 實驗步驟
正式實驗前被試首先來到一個會議室,簽署一份實驗協(xié)議,表示自愿參加實驗并隨時可退出實驗。然后,被試分別進入只有一個實驗員的實驗場地(測試時,盡量控制無關人員的干擾)。首先被試進行6min的熱身練習后,實驗員告知被試完成兩組各5個“定位踢準”任務,并按不同的完成情況記錄成績。測試完畢,實驗員告訴被試所得的成績。然后,被試退出實驗場地休息,等待下一階段的測試。在第2階段的測試中,被試回到實驗場地后,向各組分別宣讀一份實驗指導語,內容如下:
第1組:(新手組/專家組)
測試任務與上次相同,但是這次……(省略部分指具體的高壓操作,新手組為觀眾壓力和DV錄像,專家組為金錢獎勵和排名壓力),同時在測試過程中請將注意力努力集中在腳、膝、踝關節(jié)的運動上,并在心中先默想踢球動作的全過程1min,越具體越好。
第2組:(新手組/專家組)
測試任務與上次相同,但是這次……(省略部分指具體的高壓操作,新手組為觀眾壓力和DV錄像,專家組為金錢獎勵和排名壓力),同時在測試過程中請大聲報告中國的省份有哪些,不能低于16個。
測試結束時告訴被試不要把實驗內容透露給其他還沒有完成測試的被試,隨后贈送每個被試一個紀念品。
3.2.6 “Choking”程度的操作性定義
“Choking”指數的操作性定義同實驗1。
3.3 結果與分析
3.3.1 專家組的測驗成績
從表3可以看出,在高壓下測試時,注意組的被試由于實驗員要求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具體的動作執(zhí)行上,成績明顯下降。而分心組的被試成績較基線測試沒有明顯變化。
為了確認專家組被試的成績下降是否是由于將注意力集中在動作執(zhí)行的具體過程上,我們對這些成績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表3 專家組被試的定位踢準成績
表4 專家組被試定位踢準成績的方差分析
從表4可以看出,三種條件下的測驗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為0.001)。這說明實驗處理是有效的。為了進一步了解三種條件下測試成績之間的具體差異,我們對此進行了多重比較。
從表5可以看出,基線測試與高壓下注意組被試的測試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為0.046);而基線測試與高壓下分心組被試的測試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為0.853)。也就是說,被試定位踢準成績的下降是由于執(zhí)行任務過程將自己的注意轉向具體的動作執(zhí)行過程所致,而非分心所致。
3.3.2 新手組的測驗成績
從表6可以看出,在高壓下測試時,分心組的被試由于實驗員要求他們報告中國的省份而導致分心,從而成績下降。注意組的被試由于將注意力高度集中在運動執(zhí)行上而成績上升。
為了確認新手組被試成績下降是否由于分心任務而導致,我們對這些成績進行了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表7所示。
從表7可以看出,三種條件下的測驗成績存在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為0.001)。這說明實驗處理是有效的。為了進一步了解三種條件下測試成績之間的具體差異,我們對此進行了多重比較。從表8可以看出,基線測試與高壓下注意組被試的測試之間存在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為0.036);基線測試與高壓下分心組被試的測試之間同樣存在顯著性差異(顯著性水平為0.042)。也就是說,注意具體動作執(zhí)行過程使被試定位踢準成績上升,而分心任務使被試成績下降。此結果與專家組被試的測驗結果不一致。專家組和新手組運動員不同測試條件下的成績變化如圖3所示。
表5 專家組被試定位踢準成績的多重比較
表6 新手組被試的定位踢準成績
表7 新手組被試定位踢準成績的方差分析
表8 專家組被試定位踢準成績的多重比較
圖3 低壓和高壓條件下不同測試組的成績變化圖
實驗一的主要目的是探討壓力下專家組和新手組被試是否產生“Choking”,以及不同的壓力源對他們是否產生同樣程度的“Choking”。實驗結果也進一步證實了壓力下無論是專家組被試還是新手組被試都產生了“Choking”,并且各種壓力源對他們的影響程度都是不同的。對于專家組被試來說,他們的技能已經達到自動化水平,在動作執(zhí)行過程中金錢獎勵和排名對他們影響更大一些;對于新手組被試來說,他們的技能自動化尚未形成,動作還比較分化,在動作執(zhí)行過程中更容易受外界干擾因素的影響,所以觀眾壓力和DV錄像對他們來說是產生“Choking”的關鍵因素。
本實驗的結果在體育運動方面也為壓力引起的自我注意產生“Choking”現(xiàn)象提供了初步的證據。已往有關的實驗結果表明,自我注意的個體對自己的存在、態(tài)度和情感很敏感,所以自我注意通常具有喚起行為標準的比較功能。當自我的標準與現(xiàn)實的標準產生距離時,個體就會付出努力來填補這一空缺,而努力的結果會導致注意朝向運動的具體過程,因為個體相信通過注意具體過程能確保技術的正確執(zhí)行[13,14]。實驗中的各種壓力源經證實都引起了被試不同程度的自我注意。實驗后,我們對發(fā)生“Choking”的被試進行了訪談,這些與自我注意有關的因素引起的努力也得到了證實。
實驗二在實驗一的基礎上進行,主要目的是驗證“Choking”現(xiàn)象的不同理論解釋,即“Choking”發(fā)生的具體原因。從圖2可以看出,專家組被試由于動作技術已經達到自動化水平,當要求其將注意力集中在具體執(zhí)行過程時成績反而下降,而分心任務對成績的影響不明顯;新手組的被試運動技術尚處于泛化階段,還沒有達到自動化水平,所以當要求其將注意力集中在動作過程時成績反而上升,分心任務時成績下降。該結果也進一步證實了干擾理論和自動執(zhí)行理論在不同條件下存在的合理性,即干擾理論適用于解釋新手被試“Choking”的發(fā)生原因,自動執(zhí)行理論適用于解釋專家組被試的“Choking”發(fā)生原因。
此結果否定了目前比較流行的“Choking”的自動執(zhí)行假說。我們在對“Choking”原因進行解釋時,必須考慮不同運動等級的被試,這樣才能提出更合理的解釋和更有效的預防措施。
5.1 與基線測試(低壓情景)相比,壓力情景下專家與新手組運動員的“定位踢準”成績都出現(xiàn)明顯下降,即出現(xiàn)“Choking”現(xiàn)象。
5.2 各種壓力源的操作都能引起“Choking”現(xiàn)象。金錢獎勵和排名壓力對專家組運動員來說引起較大的“Choking”,觀眾和DV錄像對新手組運動員產生較大的“Choking”。
5.3 與基線測試(低壓情景)相比,壓力情景下朝向具體動作過程的專家組運動員成績出現(xiàn)明顯下降,而分心任務的專家組運動員成績沒有顯著性變化。
5.4 與基線測試(低壓情景)相比,壓力情景下朝向具體動作過程的新手組運動員成績顯著增高,而分心任務的新手組運動員成績明顯下降。
1Denise M H,Gareth S.A qualitative examination of choking under pressure in team sport.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13,14(1):103-110.
2劉媛媛.球類運動員的“choking”現(xiàn)象及其產生原因.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1,19(2):127-128.
3孫保利,朱國生,張劍峰,等.大學生籃球運動員“choking”心理機制模型建構及實驗研究.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13,25(2):164-169.
4Nwankwo B C,Onyishi I E.Role of self-efficacy,gender and category of athletes in coping with sports stress.IFE.Psychologia:AnInternationalJournal,2012,20(2):136-147.
5孫保利,朱國生,李建民.運動競賽中“Choking”現(xiàn)象實驗述評.浙江體育科學,2015,37(4):102-108.
6王進.運動心理學關注的熱點問題:競賽中的“Choking”現(xiàn)象.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5,13(5):13.
7王進.解讀“反勝為敗“的現(xiàn)象:一個“Choking”過程理論.心理學報,2004,36(5):621-629.
8王進.運動競賽關鍵時刻的“發(fā)揮失?!保簤毫ο隆癈hoking”現(xiàn)象.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8.
9Krawieta S A.Alleviating choking under pressure using imagery.NotreDame,Indiana:Universityof Notredame,2012:1-134.
10Mesagno C,Mullang-grant T.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re-performance routines as possible choking intervertions.JournalofAppliedSportPsychology,2010,22(3):343-360.
11Mesagno C,Marhant D.Characteristices of polar opposites: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choking-resistant and choking-susepti athletes.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Psychology,2013,25(1):72-91.
12PijpersJR,OudejansRRD.Relationshipsin climbing:A process-oriented approach.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2003,(4):283-304.
13Oudejans R R D,Pijpers J R.Training with anxiety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expert perceptual-motor performance under pressure.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2009,62:1631-1647.
14Lewis B P,Linder D E.Thinking about choking?Attentional processes and paradoxical performance.Personality and SocialPsychologyBulletin,1997,23:937-944.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Choking”Phenomenon of Athletes under Pressure
Zhong Yufang1,Zhou Aibao2,Yu Qingyun3,He Yangcheng1
(1 Number 1 Middle School of Kangle,Linxia 731500;2 School of Psychology,North West Normal University,Lanzhou 730070;3 Jingchu College of Technology,Jingmen 448000)
“Choking”phenomenon that under pressure conditions,is a habit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cess of decay phenomenon.In this paper,two series of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compare whether the occurrence of“Choking”and theoretical reasons in the post-test and high-pressure post-test of mild stress.(1)Experiment 1 first examined whether or not the player had“Choking”under press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stress,both the expert group and the novice group have produced“Choking”,an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pressure sources on them(2)Experiment 2 was carried out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 1.The main purpose was to verify the different theoretical explanations of the phenomenon of“Chok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tionality of interference theory and automatic execution theory under different conditions,namely interference theory.It was used to explain the cause of the“Choking”of the novice subject,and the reason why the automatic execution theory applied to the“Choking”of the expert group.
choking;stress;interference theory;automatic execution theory
周愛保,男,教授,博士。Email:zhouab@nwn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