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亮相】
請以“傳統(tǒng)文化”為話題,寫一篇作文。要求:(1)題目自擬,角度自定;(2)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3)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寫法指津】
一、運用傳統(tǒng)文化素材寫作時。要學會篩選。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燦若星河。唐詩宋詞、書法篆刻、京劇臉譜、皮影藝術、中華武術。還有那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各種風俗禮儀等。數(shù)不勝數(shù)。寫作時,首先要選擇自己熟悉的文體,并能從自己的生活中擷取相關素材,不能一知半解,更不能張冠李戴、胡亂搭配。
二、運用傳統(tǒng)文化素材寫作時。要學會融合。傳統(tǒng)文化素材僅僅是素材,而作文則是小作者豐富情感的表達,二者只有天衣無縫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打動讀者。至于立意。同學們可以寫自己學習某項傳統(tǒng)文化的過程或者體驗,可以寫對某項傳統(tǒng)文化正慢慢消失的擔憂,也可以寫某項傳統(tǒng)文化所傳遞的親情、友情等。
此外,同學們還可以采用“反彈琵琶法”立意。表現(xiàn)出拯救某些民俗文化的緊迫感、危機感。激發(fā)大家保護風俗文化的主人公意識。這種寫法往往會使你的作文熠熠生輝,受到讀者的青睞。
【寫作誤區(qū)】
1.取材老套。即所寫的人或事是很多人寫過的。是大家都熟悉的人物。形象熟悉、事件熟悉甚至立意也熟悉,把他區(qū)別于他們,此事區(qū)別于彼事的獨特個性完全給淹沒了。
2.結構平實。若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平鋪直敘地寫出來,而且隨時將自己的意圖和感情露骨地表達出來。
這樣一覽無余,平淡無奇,又談何一波三折,耐人咀嚼?
牛刀小試
外婆的秦腔 余錦佳
那年,我才兩三歲,外婆已五十多歲,她最愛的是那黑灰色的城墻角下驟然響起的秦腔。①
外婆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nóng)民,是北方黃土地上孕育出的勤勞子孫,秦腔是她抒發(fā)內(nèi)心情感的唯一方式。外婆常說:“俺們種地的。都粗慣了,哪有什么細膩?!雹?/p>
外婆有一摞很厚的手抄的戲詞譜,那布滿老繭的手寫出的卻是一手雋秀飄逸的好字。她雖然已近花甲之年,滿臉溝壑,卻偏偏喜歡唱二八佳人的喜怒哀樂。當婉轉(zhuǎn)纏綿的小旦腔從外婆的口中流出時。哪有半點蒼老之意?
當時,我最喜歡外婆那一鐵盒子各式各樣、花花綠綠的旦角頭飾。我總是抓起一把。笨笨地往頭上亂七八糟地湊。自得其樂。外婆與那些熱愛秦腔的鄉(xiāng)鄰們組織了一個自樂班。吹拉彈唱樣樣都有。生旦凈丑行當俱全。農(nóng)閑時,便聚在一起“熱鬧熱鬧”。于是,那墻根下的西瓜蟲,斑駁的青石磚,磚縫間翠色欲滴的苔蘚和頑強的小蘑菇都是我的玩伴:而那時而低吟淺唱,時而悠揚清脆,時而粗獷豪放,時而撕心裂肺的秦腔便成了背景音樂。③鑼鼓快板震耳欲聾。每每散場時。外婆濃濃的笑意與滿面的紅光便久久留在那被歲月侵蝕過的溝壑分明的臉上。每每想起,不由得讓我嘴角上揚。
后來,隨著學業(yè)的加重,我與外婆見面的機會越來越少。她依舊天天與戲友們聚在一起唱秦腔。有時。我們會通個電話。報個平安。她除了叮囑我好好學習。就沒什么可說的了。有時想讓她開心點,就有一搭沒一搭地哼兩句秦腔給她聽??呻S著時間的推移和距離的阻隔,終使我們祖孫倆的關系漸漸疏遠。
外婆最稀罕的就是那臺打開就必須滿屋子轉(zhuǎn)著找信號的收音機,就是放磁帶的那種。她卻用它聽戲、聽新聞。走到哪里帶到哪里。有一次,她在我吃飯時用收音機放戲給我聽。還說:“這是當年的名丑。只可惜走的太早,人啊……”我拿手機播放流行歌曲給她聽。問:“好聽嗎?”她搖搖頭說:“聽不懂。”我便關掉手機。陪她聽戲。
“你還記得嗎?”
“記得什么?”
“我給你講的那些戲呀!唉呀??捎幸馑祭病T趺炊纪?!”
親愛的外婆,我怎么會不記得幼時那并排地躺在土炕上的祖孫倆啊。我常會問那戲里講的是什么。外婆便耐心地講給我聽。她是愛我的。只是越來越不知道該和我說些什么;我也是愛她的??刹恢f些什么才能讓她高興。所以我常會借著戲文和她搭訕。④
忽然有一天。她回來給我說:“城墻底下也有唱戲的自樂班,我去唱了一次,人家還老叫我呢……”說話間,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我知道,外婆終于在這個城市里找到了屬于她的精神家園,就猶如“撐一把青竹傘,赴一場舊時約”。
(西北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初一·A7班)
①開門見山,點明了外婆的毒好——陜北秦腔,為下文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②外婆為什么那么喜歡秦腔,小作者用了三言兩語就概括出來——因為外婆一輩子耕作在黃土高原上。
③景物捐寫恰到好處地點綴其中,將外婆等人享受秦腔的歡樂場景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極宮感染力。
④自此,維系“我”和外婆關系的那座橋梁就是秦腔。但細讀起來,又不禁讓人覺得感傷,畢 競,外婆垂垂老矣。
【延伸訓練】
生活是一個無法破譯的謎,一萬個人就有一萬個謎;生活是一部無字的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讀法:生活是一道無解的題。無論怎么演算都是徒勞。
請以“生活教會我____”為題目,寫一篇作文。要求:(1)把題目補充完整后作文;(2)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3)要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4)不少于600字;(5)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思路點撥:生活教會“我”什么呢?將教會的內(nèi)容寫出來。就是本文的中心。如生活可能教會“我”微笑,可能教會“我”要尊重別人,可能教會“我”自立,可能教會“我”要相信自己……當然,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同學們可從這紛繁的生活中選取一兩件有教益的事,讓“我”對生活有所感悟。敘事時,還要體現(xiàn)一個過程(即原先不會,但生活教會了“我”)。但這個過程不宜平鋪直敘地寫,最好能寫出波瀾,給人意猶未盡的感覺。
總評
生活在西北黃土高原上的人們早已把生命融入了秦腔,每一個音符都閃爍著珍珠般的光芒。習作中的外婆就是這樣一個癡迷于秦腔的人,從農(nóng)村到城市,無論走到哪里,秦腔都與她相伴。秦腔是外婆的愛好,也是外婆精神的家園,她的喜怒哀樂都融入其中了。
作文以孩童的視角審視生活,語言優(yōu)美,描寫細膩,情感真摯,透過字里行間,外婆的形象成功躍然紙上,讀后令人頷首不已。
(惠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