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江
摘要: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對黨內政治生活高度重視。黨內政治生活是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重要法寶。歷史上我們積累了開展黨內政治生活的豐富經驗,然而當前黨內政治生活也出現了一些這樣那樣的問題,開展黨內政治生活必須抓好黨內政治生態(tài),唯有如此,才能更好管好黨治好黨。
關鍵詞:黨內政治生活;歷史經驗;現實問題;政治生態(tài)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中國共產黨九十多年來管黨治黨經驗的理論提升,習總書記在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準則》對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有了更嚴格的標準,以確保黨內政治生活的嚴肅性、時代性、原則性和戰(zhàn)斗性。
一、歷史視角下的黨內政治生活
我黨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十分注重黨內政治生活。無論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還是改革開放時期,都有通過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活這一重要平臺和機制來解決自身的問題、克服挑戰(zhàn)和渡過難關的黨內實踐。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人在探索革命新道路的實踐中既貫徹了馬列主義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原則,又形成了具有自己特點的黨內政治生活。早在共產黨成立之初,黨內政治生活就有了較好的起步,尤其是大革命失敗后,我黨開始關注和思考黨內生活正常化的問題。1929年12月,毛澤東在起草的《古田會議決議》中談到糾正主觀主義等黨內錯誤思想時就提出了“黨內的生活要政治化、科學化”的觀點。這一命題的提出為黨內政治生活健康開展指明了方向。在遵義會議、延安時期等重要歷史關頭,正是借助黨內政治生活,我黨恢復了黨的民主集中制,開創(chuàng)了集體討論、集體決策、集體領導的黨內政治生活新局面,打破了博古、李德等人獨斷專行的局面,徹底排除了錯誤路線干擾。在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中,隨著黨的發(fā)展和成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從理論和實踐上都對黨內政治生活、黨內斗爭等問題進行了全面理論闡述和實踐,形成了批評與自我批評等黨內三大優(yōu)良作風,確立了“懲前毖后、治病救人”方針和“批判從嚴、處理從寬”原則,使黨內政治生活和黨內斗爭的開展有了具體實踐形式和合理價值取向。并形成了黨中央集中統(tǒng)一領導和民主決策機制,并陸續(xù)作出了《關于建立報告制度》、《關于健全黨委制》和《黨委會的工作方法》等一系列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的決定,實現了空前的團結統(tǒng)一的政治生態(tài),從而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內政治生活經歷了發(fā)展與曲折。黨在全國執(zhí)政初期,黨內政治生活健康運行,全黨上下洋溢著生機盎然、團結奮進的氣氛,提出“黨的團結是黨的生命”的新命題,將處理黨內矛盾所采取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方法概括為“團結—批評一團結”。毛澤東提出了黨和國家政治生活總目標:“我們的目標,是想造成一個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紀律又有自由,又有統(tǒng)一意志、又有個人心情舒暢、生動活潑,那樣一種政治局面?!庇捎诟鞣N復雜因素的干擾,特別是在“左”的錯誤影響下,這些好的傳統(tǒng)未能形成行之有效的制度,黨內政治生活生動活潑的新氣象戛然而止。1957年反右擴大化以后,個人專斷作風開始抬頭,黨內政治生活出現了民主集中制被削弱的不健康傾向。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踢開黨委鬧革命”,黨組織陷入癱瘓的狀態(tài),廣大黨員干部一度被迫停止黨的組織生活,黨內政治生活隨之跌入了低谷,政治生態(tài)遭到破壞。
在改革開放時期,黨內政治生活開始恢復和健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轉了黨的建設航向,黨內政治生活逐步恢復正常,開始邁入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良性運行軌道。但是從總體上看,由于復雜原因,這一時期黨的中央領導集體更替還未完全實現定期化、常態(tài)化,一度出現了一些不安定因素。新時期,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都高度重視黨內政治生活建設,特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圍繞發(fā)展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主題,堅決貫徹全面從嚴治黨方針,把嚴肅和凈化黨內政治生活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從而使黨內政治生活不僅在理論上、實踐上而且在制度創(chuàng)新上都不斷地取得新進展。主要表現在:進一步促進和規(guī)范黨的組織生活;完善黨內政治生活制度體系;著力增強黨內政治生活原則性和實效性,堅決反對黨內政治生活庸俗化;把堅持開展集中教育活動作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法寶;大興批評與自我批評之風。進入新的歷史時期,為了健全與活躍黨內政治生活,黨中央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動批評與自我批評開展,把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guī)矩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歷史表明,嚴肅的政治生活是關系人心向背,關系事業(yè)興衰的大事。
二、現實視角下的黨內政治生活
現在,我們黨帶領人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通過各種舉措和重招,在黨風廉潔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中取得了重大進展,弘揚了新風正氣,滌蕩了歪風邪氣,政治生態(tài)黨內政治生活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同時我們也應清醒看到,形形色色的潛規(guī)則、大大小小的關系網、“劣幣驅逐良幣”的逆淘汰還有一定市場,用人之風不正、社會交往不凈、同志關系不純等問題有待進一步糾正,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作風問題時有反彈、頂風違規(guī)違紀時有發(fā)生。這些問題在黨內歸根到底首先表現為黨內政治生活出了問題。事實表明,如果黨內政治生活嚴肅認真,那么黨風政風就不會出現什么大問題,一個地方政治生態(tài)出問題,首先是黨內政治生活出了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形象地指出:黨內政治生活是鍛煉黨性、提高思想覺悟的熔爐。如果爐子長期不生火,或者生了火卻沒有足夠的溫度,那是煉不出鋼來的。應當看到,一段時間以來,一些地方和部門缺乏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對黨員干部教育管理失之于寬、失之于軟,管黨治黨的“大熔爐”變成了沒有溫度的“冷灶臺”。有的盡管有黨內政治生活,但是爐溫不夠、火候不到,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一些黨員干部碰到原則問題不開口,遇到矛盾繞著走,把批評與自我批評變成了表揚與自我表揚,一些黨組織沒有凝聚力,黨員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黨組織變成“大車店”,黨員沒有黨員的樣子,像“三會一課”、民主生活會、領導干部雙重組織生活、民主評議黨員等重要管用的組織制度流于形式,甚至連形式都沒了。在貫徹執(zhí)行民主集中制方面:既有民主不夠的問題,如:在一些地方和部門搞個人說了算,“決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話、花錢一支筆”,甚至獨斷專行、排除異己;也有集中不夠的問題,如:在一些領導干部搞分散主義、各自為政,凡事從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出發(fā),甚至把分管領域變成“私人領地”,如此種種。黨內政治生活如果不能真正嚴肅起來,出現隨意化、平淡化,甚至娛樂化、庸俗化的傾向,黨內政治生活就變了味、走了調,危害相當嚴重?,F實表明,出臺適應新形勢需要的黨內政治生活《準則》十分必要。
三、政治生態(tài)視角下的黨內政治生活
自然生態(tài)和政治生態(tài)一樣,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性。如果河里有一兩條魚死了,這是魚的問題;如果有一片魚、一群魚死了,可能就是河受到污染,水生態(tài)出問題了。從政環(huán)境也是這樣,一個地方,如果個別干部出問題,那可能是他個人有問題;如果許多干部出問題,那說明這個地方政治生態(tài)有問題。從黨的十八大以來查處的一批典型案件來看,一些地方賄選案件發(fā)生、腐敗窩案出現、買官賣官盛行,都與這些地方政治生態(tài)不好有關。
可以說,實現政治生態(tài)“山清水秀”,任務艱巨而繁重。良好政治生態(tài)從哪里來?首先要從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中來。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擺在更加突出位置,管黨治黨力度持續(xù)升溫,群眾教育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都是全面從嚴黨內政治生活、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偉大實踐。實踐充分證明,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內政治生活朝著健康向好的態(tài)勢發(fā)展,成績斐然,效果明顯,但影響黨內政治生活、黨內政治生態(tài)的“污染源”仍未徹底切除,影響黨的基礎和機體的“毒瘤”仍未徹底清除。
政治生態(tài)是黨風、政風、社會風氣的綜合反映,影響著黨員干部的價值取向和為政行為?!包h內政治生活”與“黨內政治生態(tài)”有著高度的正相關關系,猶如鳥之兩翼,車之雙輪,彼此相互聯(lián)系,辯證統(tǒng)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要有一個健康的純凈的黨內政治生態(tài),必須有一個嚴肅的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
我們黨要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領導核心,必須全面從嚴治黨,全面從嚴治黨離不開正常的、健康的、認真的、嚴肅的黨內政治生活這一重要抓手,正如十八屆六中全會指出的:“黨要管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必須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這是歷史的經驗、現實的警示和未來的預期。
(作者單位:中共安順市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