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燕
摘要:學須有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不疑則不進,“疑”可以促進學生思維活躍,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高中英語閱讀課堂要鼓勵學生敢問、調動學生愛問、指導學生善問,從而使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一個明智的教師不但要把“釋疑”作為天職,更要鼓勵學生大膽地就學習上不懂的問題提問,以求最后弄懂。但是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常常都是教師設計問題,學生回答,學生已習慣了只學不問,任何問題只求一個標準答案的思維方式。因此,如何激發(fā)學生質疑的興趣、質疑的信心和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至關重要。
關鍵詞:閱讀教學;質疑;教學能力;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5-0069
筆者曾對本班62名學生進行調查,調查表明課后能向教師提問的占20%,課堂上向教師提問的占10%,而課堂上敢于當面指出教師講的錯誤的不足3%。難道我們的學生真的把教學內容全都理解、沒有任何疑難問題可問了嗎?回答是否定的。青少年思維活躍,他們頭腦中弄不懂的問題很多。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已把學生訓練成虔誠而認真接受教師傳授的現(xiàn)成知識,不善于思索和懷疑,因而也就感到無問題和無疑問。閱讀主要在于理解,要理解必須讀,必須想。讀讀想想,首先要有問題,因此學會提問質疑,自主探索的模式才得以真正落實。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彼?,教會學生提問質疑,課堂學習效率才得以提高,學生的個性才得以發(fā)展。學生只有學會了提問質疑,才能激起濃厚的學習興趣,產(chǎn)生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熱切期望。那么,在閱讀教學中如何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質疑,讓教師的“問”變成學生的“問”呢?
一、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
NSEFC新教材課文內容豐富多樣,信息量大,貼近社會生活和實際。在平時教學中,要經(jīng)常引導學生觀察語言材料的異同,然后鼓勵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NSEFCBook3Unit1“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筆者啟發(fā)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Wha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Chinese Festivals”and“Western Festivals”?
二、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
我國傳統(tǒng)教學往往注重發(fā)展學生的求同思維,而忽略了學生求異思維的訓練,無形中使學生形成了固定的思維模式,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觀察力、好奇心、想象力和主動性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引導學生多角度地思考問題。如在NSEFC Book3Unit2 Healthy eating中列述了哪些是健康食物哪些是不健康食物這個問題時,可以因勢利導,讓學生多角度展開思考,各抒己見,談談如何吃才能吃出健康的身體來。這時,他們就有話題可問,就有話題可說,從而可以更好地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教給學生質疑的技能
朱熹說:“始讀,未知有疑”。要想提出問題,提出好問題,就只有熟讀課文,鉆研課文,熟讀才能多思。為了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一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二是要讓學生了解質疑的范圍;如:生字和新詞、詞語和句子的選用、段落的劃分、結構的安排、材料的選擇以及標點符號的使用;三是要培養(yǎng)學生在難點處求疑,困惑處求疑,關鍵處求疑,易錯處求疑的技能。在課堂上,可以采用小組討論的方式或自己提問的方式,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及解決問題,在實踐中提高自己的質疑水平。同時,在課外,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并把能否找出問題當作檢查學生是否對新課進行預習的標準。對學生在課外預習中所提出的語音、詞匯、語法、篇章結構等方面的問題應先由學生在小組討論中互相解答,對解答不了的問題由小組長寫在紙條上在課上進行集中解答。這樣,學生在“質疑——釋疑——再質疑”的過程中學會了質疑的方法,提高了質疑的能力。
四、樹立學生質疑的信心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是學生思維活躍的表現(xiàn),也是學生勤于動腦、善于思考的表現(xiàn)。因此,在培養(yǎng)學生質疑能力的同時更應保護學生質疑的欲望,讓學生樹立質疑的信心。教師應努力創(chuàng)設寬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學習氛圍,鼓勵學生多提問,讓學生知道能大膽質疑是認真學習的表現(xiàn)。如在NSEFCBook3Unit5 Canada——The True North的教學中,有學生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What is the True North?”這時,有些學生覺得這個問題可笑,有些學生則也有同感,只是不敢發(fā)問。筆者抓住這個機會表揚了提問題的學生,并鼓勵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要多注意觀察、多思考。通過這種做法,學生的質疑興趣越來越濃。因此,我們要善于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歡迎他們與自己爭論。對于那些在平時特別是在課堂上敢于發(fā)表反駁意見的學生,要予以表揚,即使他們的觀點是錯誤的,也要在肯定他們勇敢精神的前提下,與其一起討論來加以引導并糾正其錯誤的觀點,切不可強行要求學生對教師的觀點深信不疑,按教師的思路思考問題。
學習是從“發(fā)問”開始的,沒有自己的問題,就永遠沒有創(chuàng)造。質疑是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要讓學生由“聽眾”變成“演員”,由被動接受的“容器”變成主動獲取的“探索者”。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探究心理、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獨立學習和學會學習的良好素質。總之,我們要樹立一個觀念:提問質疑,不止是教師的事,也應該是學生的事,新時代的教師,不再是與學生成大小齒輪的關系,也不是一桶水與一杯水的關系。正像是用鑰匙打開汽車馬達一樣,我們要從灌輸者走向引導者,激發(fā)起學生質疑問難的興趣,把提問的權利還給學生。學生能質疑,就說明他們對所問感興趣。經(jīng)常質疑,學生的求知欲就會加強,質疑興趣也會更濃,就會出現(xiàn)自主質疑的局面。
(作者單位:廣西欽州市靈山縣第二中學 53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