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金財,林素桔,董建星,卓士旺,孫清己,吳 安,黃融琪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寧德市中醫(yī)院腦病科,福建 寧德352100;2.福建省名中醫(yī)黃融琪工作室,福建 寧德 352100)
·臨床研究·
加味溫膽顆粒聯(lián)合西藥治療痰瘀阻絡型腦梗死45例*
林金財1,林素桔2,董建星1,卓士旺1,孫清己1,吳 安2,黃融琪2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寧德市中醫(yī)院腦病科,福建 寧德352100;2.福建省名中醫(yī)黃融琪工作室,福建 寧德 352100)
目的:觀察加味溫膽顆粒聯(lián)合西藥治療痰瘀阻絡型腦梗死的臨床療效。方法:選擇90例急性腦梗塞患者,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治療基礎上給予加味溫膽顆粒(茯苓、法半夏、甘草、枳實、竹茹、陳皮、丹參、地龍、水蛭、川芎),1次1包,1 d 3次,口服。兩組均治療2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結(jié)果:治療組基本痊愈22例,顯著進步13例,進步7例,無變化3例,惡化0例,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基本痊愈14例,顯著進步9例,進步13例,無變化9例,惡化0例,有效率為80.00%。兩組對比,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jié)論:加味溫膽顆粒聯(lián)合西藥治療痰瘀阻絡型腦梗死療效確切。
腦梗死/中西醫(yī)結(jié)合療法;加味溫膽顆粒/治療應用;痰瘀阻絡型;超敏C反應蛋;血液流變學;臨床療效
腦血管病目前已成為我國的第1位致死病因,其中腦梗死(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是急性腦血管疾病最常見的臨床類型之一,占腦卒中的60%~80%[1],具有高發(fā)病率、高死亡率、高復發(fā)率、高致殘率的特點[2],給患者的身體、心理健康及生活質(zhì)量帶來嚴重影響,同時也給社會和家庭帶來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目前,治療急性最為有效的方法是梗死早期4.5 h內(nèi)溶栓治療,但其往往受到溶栓時間、溶栓條件及溶栓藥物的限制,難以在臨床上大范圍推廣使用。近10多年來,隨著傳統(tǒng)醫(yī)學對腦卒中病因及病理研究的持續(xù)深入,中醫(yī)藥治療缺血性中風病的機制方面進一步得到了闡釋,臨床療效逐步提高。2015年7月—2016年12月,筆者采用加味溫膽顆粒聯(lián)合西藥治療痰瘀阻絡型腦梗死45例,總結(jié)報道如下。
選擇福建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寧德市中醫(yī)院腦病科住院部收治的急性腦梗死患者90例,按1∶1的比例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所有患者發(fā)病時間均在72 h以內(nèi)。治療組45例,男28例,女17例;年齡平均(65.3±7.3)歲;病程平均(15.3±3.3) h;合并高血壓病31例,糖尿病19例,冠心病16例,高脂血癥27例。對照組45例,男30例,女15例;年齡平均(65.7±6.8)歲;病程平均(16.2±4.1) h;合并高血壓病28例,糖尿病15例,冠心病19例,高脂血癥25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西醫(yī)診斷按照《中國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3]的標準。①急起發(fā)??;②癥狀及體征連續(xù)數(shù)小時以上;③有部分或全面神經(jīng)功能缺失;④顱腦CT和/或MRI有梗死責任病灶且除外腦出血及其他病變。中醫(yī)病證診斷按照《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4]中“痰瘀阻絡型”診斷標準。主證:半身不遂,偏身麻木,口舌歪斜,頭暈目眩,舌強言謇或不語,舌質(zhì)暗紅,或有舌底脈絡瘀滯,舌苔薄白或白膩,脈弦滑等。
3.1 納入病例標準
①同時符合西醫(yī)診斷標準和中醫(yī)診斷標準,且經(jīng)頭顱MRI和/或CT 檢查確診的患者;②腦梗死為初次發(fā)作的患者;③發(fā)病時間在72 h以內(nèi);④患者年齡45~78歲,性別不限;⑤患者愿意接受中草藥顆粒治療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3.2 排除病例標準
①出血性腦卒中;②大面積腦梗死者;③需溶栓治療的腦卒中患者;④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者;⑤混合性腦卒中;⑥經(jīng)檢查證實由顱腦外傷、顱內(nèi)腫瘤、代謝障礙、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合并房顫引起腦栓塞者;⑦嚴重系統(tǒng)性疾病及精神病患者;⑧嚴重出血傾向者。
對照組給予拜阿司匹林(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生產(chǎn), BJ31064)1次0.1 g,1 d 1次,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R34408) 1次20 mg,1 d 1次,飯后口服;瓜蔞皮注射液(上海上藥第一生化藥業(yè)有限公司生產(chǎn), 批號1511412)4 mL加入50 g/L葡萄糖或9 g/L生理鹽水 250 mL,1 d 1次,靜脈滴注??祻椭委煛R罁?jù)臨床病情,給予脫水降顱壓、降血壓、降血糖、降血脂等對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于入院后即給予加味溫膽顆粒(黃融琪主任驗方,由本院制劑室生產(chǎn)的顆粒劑),藥物組成:茯苓15 g,法半夏10 g,甘草3 g,枳實10 g,竹茹9 g,陳皮10 g,丹參10 g,地龍15 g,水蛭10 g,川芎10 g。經(jīng)制劑室滅菌消毒、檢測合格后分裝成顆粒劑備用,1次1包,1 d 3次,飯后口服。
兩組均治療2周為1個療程, 2個療程后判定療效。
①治療前及治療后4周神經(jīng)功能缺損分表(NIHSS);②血流動力學;③超敏 C 反應蛋白(CRP);④不良反應。
按照《腦卒中者觀察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標準》[5]。基本痊愈:NIHSS減少91%~100%,病殘程度為0級。顯著進步:NIHSS減少46%~90%,病殘程度為1~3級。進步:NIHSS減少18%~45%。無變化:NIHSS減少17%左右。惡化:NIHSS減少或增多18%以上。死亡。
8.1 兩組療效對比
見表1。兩組對比,經(jīng)Ridit分析,u=2.46,P<0.05,差別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療效對比
8.2 兩組治療前后CRP對比
見表2。
組 別例數(shù)治療前治療后2周治療后4周治療組456.48±1.173.76±1.06**#4.26±0.83**對照組456.53±1.233.24±1.02**##4.12±0.98**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1,#P<0.05。
8.3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改變對比
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血流動力學改變對比 ±s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P<0.01;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P<0.05,##P<0.01。
8.4 不良反應
見表4。兩組對比,經(jīng)卡方檢驗,χ2=0.06,P>0.05,差別無統(tǒng)計學意義。
表4 兩組不良反應對比 例
急性腦梗死屬于中醫(yī)學“中風”范疇。中風病的病因病機極為復雜,多數(shù)醫(yī)家認為其是在內(nèi)傷積損的基礎上,因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遂、勞逸失度等引起臟腑陰陽失調(diào),氣血逆亂、內(nèi)風旋動,夾痰夾瘀,橫竄經(jīng)絡,蒙蔽神竅而發(fā),但總的歸納起來不外乎風、火、痰、氣、瘀[6]。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以痰瘀證為主,此古醫(yī)籍中早已論述,如《明醫(yī)雜著》云:“論中風偏枯、麻木酸痛、不舉諸證,以氣虛死血痰飲為言。論其病根源,以血病痰病為本也?!鼻宕愂胯I有言:“中風未有不成于痰者?!惫庞小爸翁祫t活血,血活則痰化;治瘀要化痰,痰化則瘀自消”之說法。唐容川在《血證論》中也指出:“須知痰水之壅,由壅血使然,但去瘀血,則痰水自消?!币虼苏f明痰、飲可致瘀,瘀血、死血又可化飲。董漢良言:“痰滯則血瘀,血瘀則痰滯?!弊S袂宓萚7]對急性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研究認為:化痰祛濕、活血化瘀治療為中風急性期的當務之急。因此,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絡為治療中風之大法?,F(xiàn)代醫(yī)學研究揭示:缺血性中風病患者在腦動脈粥樣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血管壁病變的基礎上, 由于血管內(nèi)皮損傷、血小板聚集、纖維蛋白原增多、炎癥反應,最終導致血流變慢、管腔狹窄、閉塞[8-10]。而血清中CRP水平是反應中風后血管炎性損傷的敏感指標,CRP水平越高,病情越重,預后越差[11],因此在治療上應通過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流動力學性質(zhì),抑制炎癥反應、保護血管內(nèi)皮來達到推陳致新、疏通氣血、條暢經(jīng)絡之目的。
本研究所用制劑中以半夏為君藥,其性辛溫入中焦,擅于燥濕化痰,為治痰之要藥;伍用陳皮長于理氣調(diào)中、燥濕化痰;竹茹清熱化痰;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氣順而痰消;茯苓、 甘草健脾滲濕祛痰,脾濕去則痰消。本方在溫膽湯理氣燥濕化痰的基礎上加入水蛭,水蛭功擅破血逐瘀而不傷氣血,同地龍合用,通血脈、驅(qū)除臟腑經(jīng)絡之瘀血, 祛瘀生新;川芎辛香行散,為血中之氣藥,能上行頭目下行血海,使氣順血活,與活血散瘀的當歸、丹參伍用相得益彰。諸藥合用,具有功擅燥濕化痰、行氣活血通絡之效。
現(xiàn)代中藥藥理學研究[12]證實:當歸所富含的阿魏酸能抑制血小板釋放5-TH、抑制血小板聚集,此外當歸還具有抗血栓作用,能降低纖維蛋白原,改善血流動力學。水蛭[13]含有多種生物活性物質(zhì),其主要成分為水蛭素。它可以降低纖維蛋原、降低血小板聚集率、改變血液流變性,具有抗炎、抗凝、抗血栓等作用。川芎為血中之氣藥,善行血中之氣,川芎[14]主要含有川芎嗪和阿魏酸,川芎嗪易透過血-腦屏障能解除腦血管的痙攣,擴張腦血管,并使腦搏動性血容量增加,而阿魏酸能降低血小板粘附率,抑制紅細胞聚集,加速紅細胞電泳速度,改善血液流變性,對腦血管病具有肯定療效。地龍[15]主要成分有蚓激酶和蚓膠質(zhì)酶。研究證明:蚓激酶具有防止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作用,可激活纖溶酶原,使纖維蛋白溶解,延長凝血時間,既抗凝又不影響止血,有利于腦梗塞的防治。
本研究證實:加味溫膽顆粒治療痰淤阻絡型腦梗塞,可以改善血液黏度、減少炎癥反應、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無明顯毒副作用,安全有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羅鋼,白雪,楊思進.中醫(yī)藥治療急性腦梗塞的研究進展[J].西部醫(yī)學,2008,20(1):185-187.
[2]張松青.中風復元通絡湯治療中風后遺癥51例[J].中醫(yī)研究,2009,22(8):43-44.
[3]中華醫(yī)學會神經(jīng)病學分會腦血管病學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指南撰寫組.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指南2010[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2010,43(2):1-7.
[4]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xié)作組.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1996,19(1):55-56.
[5]中華醫(yī)學會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shù)會議.腦卒中者觀察神經(jīng)功能缺損評分標準[J].中華神經(jīng)科雜志,1996,29(6):381.
[6]周仲瑛.中醫(yī)內(nèi)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8:304-306.
[7]祝玉清,石艷芬.化痰法治療急性缺血性中風的臨床研究[J].實用中醫(yī)內(nèi)科雜志,2009,23(10):56-57.
[8]蔣錦龍,盧琴.納洛酮與疏血通合用治療腦梗死臨床觀察[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5,21(14):2332.
[9]徐建紅.缺血性腦梗死患者血液流變學改變的臨床意義[J].實用醫(yī)技雜志,2007,14(4):441-442.
[10]劉瑛,郭力.纖維蛋白原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J].醫(yī)學綜述,2006,12(4):41-443.
[11]丁攀峰,馬林,李雪元,等.急性腦梗死患者頸動脈斑塊穩(wěn)定性與 HbA1c 和 hs-CRP 相關(guān)性研究[J].中國衛(wèi)生標準管理,2014,5(12):62-63.
[12]李儀奎,姜名瑛.中藥藥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3:201.
[13]袁紅霞,張莉芹.蛭藥用成分及主要藥理功效研究進展[J].甘肅醫(yī)藥,2003,32(4):270-273.
[14]遇真,陳可驥.川芎沖劑對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功能及前列腺代謝影響[J].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1987,1(7):10.
[15]李儀奎,姜名瑛.中藥藥理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3:170.
(編輯 田晨輝)
1001-6910(2017)05-0017-03
R255.2
B
10.3969/j.issn.1001-6910.2017.05.07
黃融琪,主任中醫(yī)師,0593001@163.com
福建省寧德市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20150092)
2017-02-03;
2017-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