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碧
【摘 要】 新課導入在教學中占有重要意義,增強新課導入的趣味化,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是整堂課取得高效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 初中數學;新課導入;設計;趣味化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5-0-01
前蘇聯著名文學家列夫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迸d趣是讓學生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的直接動因。瑞士教育學家皮亞杰也曾說過:“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興趣是能量的調節(jié)器,它能支配內在的動力,促成目標的實現。”因此,作為奠基的數學教學,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而落實到實踐中,我們就應在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注重激趣,又特別是新課導入階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更有積極意義,能使學生整堂課都能在興趣內驅自覺成為學習主體,并發(fā)揮積極作用。因此,加強新課導入的趣味化設計,就顯得特別有意義。下面,我結合實踐,談談其實現策略。
一、懸念激趣法
懸念是利用學生“想知道結果如何”的好奇心理而引發(fā)學習興趣的一種策略,它是由學生對所學對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決時所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設置懸念的導入手法,在影視劇和故事當中經常被應用,我們對此并不陌生。而我們所任教的數學是一門抽象性較強的學科,難免有缺乏趣味的內容。針對初中學生好奇的心理,教師能有意識的設置一些懸念,使學生產生探求問題奧妙所在的心理,激發(fā)學生求知的欲望。在教師的引導下,讓學生體會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歡樂,激發(fā)起他們強烈的學習興趣。例如,在教學“整式的加減”新課導入時,我們就可這樣來設計:請你把自己的出生月份數乘2,加10,再把和乘5,再加上你家的人口數(小于10),將這樣所得的結果告訴老師,老師就能很快地猜出你的出生年月以及你家有幾口人。你相信嗎?學生覺得奇怪,興趣自然就來了,很快就有幾位學生按要求把所得的結果告訴我,我都能既快又準確的說出他的出生年月以及他家的人口數,令學生感到很是驚訝和佩服。從而激發(fā)學生去思考探索這一問題的緣由,在我適時的引導和幫助下,學生很快就解決了這一“懸念”,并順利地進入了新課的學習。運用懸念激趣導入,應注意懸念的設置要從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出發(fā),恰當適度。不“懸”,學生不思其解,難以激發(fā)學習興趣;太“懸”,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也會降低學習興趣。因此要求教師在設置懸念時要吃透教材,了解學生的“底”。所設懸念,要圍繞教學中的重、難點,相近知識的易混點,研究問題的關鍵點等等。同時設問要新穎,學生聞所未聞,始料不及,這樣才能造成懸念,從而使學生產生探求知識的興趣。
二、游戲激趣法
游戲是學生酷愛的活動,利用游戲活動來進行新課導入,能使學生在活躍的氣氛中受到感染,以飽滿的熱情和愉悅的心情投入到學習當中。我們知道,在數學教學中,許多知識可以通過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實現“讓學生親身體驗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讓學生對知識的形成過程感興趣,從而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這樣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用能力。例如,在教用“正多邊形鑲嵌地板時,我們就可把之設計為‘鑲地板游戲,讓學生親自參與中做數學---動手操作,觀察和探索。通過游戲,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興趣,還對幾何學中正多邊形以有它的性質有了一個初步的認識,明白哪些正多邊形符合拼接要求,哪些不能,并通過實踐探索出用正多邊形內角和等于3600的公式計算解決類似地板的實際問題。象這樣,把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問題轉變成為游戲,能夠很好地激活學生的興趣點,學生面對實際問題能有興趣地主動嘗試,并從數學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解決問題的應用能力。
三、故事激趣法
愛聽故事是人之常情,初中學生更甚之。在教學中,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課堂上提到課本外的故事時,學生對這些內容特別感興趣,聽課的積極性往往都很高。因此,根據應抓住學生這一年齡特征,課堂上適當穿插與教材內容相關的故事或實例,既能活躍課堂氣氛,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吸導學生的注意力,啟迪學生的思維。例如,我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這一內容時,采用了以下的故事導入:古時候,某王國里有一位聰明的大臣,他發(fā)明了國際象棋,并獻給了國王。國王從此迷上了下棋,為了對聰明的大臣表示感謝,國王要獎勵這位大臣,大臣不好推托,就說:“就在這個棋盤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放滿第64格!”“你真傻,就要這么一點米粒?”國王哈哈大笑。大臣說:“我就怕您的國庫里沒有那么多米粒!”
聰明的同學們,你們認為國王能滿足大臣的要求嗎?實際上要滿足大臣的要求,國庫里應有2的64次方減1粒米。以100粒/克計算,約為1844.67億噸!這是怎樣算出來的呢?學習“有理數的乘方”就明白了。有趣的故事不僅能吸引學生注意力,使他們產生濃厚學習興趣,還能催促學生做好學習準備。而數學的發(fā)展史本身就是一部多姿多彩的故事史,有數學家嘔心瀝血孜孜求索的故事;有閃耀廣大勞動人民聰明與智慧的故事;有我國古代的數學家為人類做出不朽貢獻的故事……這些故事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智慧、拓寬視野,又是新課導入的很好素材。因此我們要合理地加以利用,為我們的新課導入服務。
當然,數學新課導入的趣味化設計還有很多方式方法,但無論哪種方法,我們都要從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入手,使之成為調動學生主體性的有效策略。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與我們構成雙邊活動,在互動中成為高效課堂共同建構主體。
參考文獻:
[1]裴光亞,數學教學的藝術[J].中學數學,2002年。
[2]周幔,例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趣味導入”[J].考試周刊,2011年。
[3]王麗麗,讓數學課導入趣味化、形象化、生活化[J].語數外學習,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