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敏潔
摘 要:用應試的眼光審視現行課本,效果是既不順應,又不放心。故多方實踐,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試著改革課堂。
關鍵詞:問題驅動;頭腦風暴;巧用新技術;高效課堂
新課程,老教法,穿新鞋,走老路。不少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還沒有真正的開放,缺少真正的民主、自主,探究落不到實處,還徜徉在課改的大門之外。因此,找出問題的癥結,尋求解決的措施,盡快改變這種局面,是我們面臨的非常迫切的使命。如何改變呢?筆者以一節(jié)公開課為例,來談運用多樣化方式打造高效物理課堂。那是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物質的物理屬性》一節(jié),以往的教法總是讓學生做做實驗,教師舉舉例子,課上熱鬧無比,課后模模糊糊,做題還是一知半解。故多方實踐,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試著改革課堂。
一、問題驅動引入課堂
課堂教學一開始,先教師進行演示:泡沫、木塊、鐵釘,用手捏一捏。師:從剛才的動作中,你們發(fā)現了什么?生:橡皮泥變形,而木塊、鐵釘沒有變形。師:這種現象說明什么?生:物體的軟硬程度是有不同的,木塊、釘子的硬度大,橡皮泥的硬度小。師:物質不同,軟硬程度不同。物質的軟硬程度稱為硬度,硬度是物質的物理屬性之一。用手都捏不動的木塊和鐵釘其硬度一樣嗎?如何區(qū)分?師生總結歸納:可以相互刻畫,將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表面上刻畫,若被刻畫物上留下痕跡,則刻畫物比被刻畫物的硬度大;若被刻畫物上不能留下痕跡,則刻畫物比被刻畫物的硬度小。
二、設計實驗研究課堂
飛鏢盤與飛鏢頭的材料對其軟硬程度有什么要求?
1.演示:飛鏢實驗
一手拿飛鏢盤,一手用飛鏢輕觸。一手拿玻璃,一手用飛鏢輕觸。飛鏢盤不變,用毛筆頭做的飛鏢輕觸。通過上面的對比實驗,說說看作為飛鏢頭、飛鏢盤的材料對其軟硬程度有什么要求?
(讓學生回答,得出結論:做飛鏢頭的物質比做飛鏢盤的物質硬度大。)
2.把木塊劈開
把木塊劈開需要什么工具?對其硬度有什么要求?
(學生回答:鋸子、斧子、刀、劍等,這些物質的硬度都比木頭大。)
3.那切開玻璃呢?
切開玻璃的工具的硬度又有什么要求呢?
(學生回答:該物質的硬度要比玻璃大。)
介紹金剛鉆。那么是不是硬的物體一定比軟的好呢?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
三、頭腦風暴深入課堂
接下來請同學們看書的5張圖,說說分別是物質的哪些其他的物理屬性?在生活中有什么應用,舉例說明,先思考,再互相討論。(8人一組)
①物質的彈性 舉例:弓箭、蹦極、蹦床、彈簧秤等。
②物質的導電性 舉例:銅絲、鋁絲、鎢絲等。
③物質的導熱性 舉例:家中炒菜鍋中鍋體,把手等。
④物質的磁性 舉例:磁懸浮列車,磁帶,U盤等。
⑤物質的透明度 舉例:溫室大棚在平時如何,在夏天如何;玻璃幕墻。
(讓同學思考討論舉例,教師及時肯定評價,也可以讓其他同學評價。)
經過學生的自學閱讀、交流、討論,一起總結得出:物質的物理屬性包括硬度、密度、狀態(tài)、彈性、導電性、導熱性、磁性、透明度等。通過這種有指導性的討論,讓每一個同學能自由發(fā)言,暢所欲言,求異創(chuàng)新,思維碰撞,激發(fā)每一個學生的智力。
四、物理故事拓展課堂
如愛迪生對耐高溫燈絲材料的研究就是個很好的實例。出示一個鎢絲燈泡,大家說說對做成燈泡的燈絲的特性有什么要求?
能導電——金屬、碳,耐高溫——金屬,不同金屬耐高溫性能也不同,鎢,愛迪生,“發(fā)明大王”的愛迪生。他一生只在學校里念過三個月的書,但他勤奮好學,勤于思考,其發(fā)明創(chuàng)造了電燈、留聲機、電影攝影機等1000多種成果,為人類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愛迪生研究燈絲的故事,同學們知道嗎?請個同學來說說。
五、巧用新技術提升課堂
對物質物理屬性的深入研究,催生了新的器件和新的技術,請看視頻《諾貝爾物理獎——LED閃耀世界》。
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個應用,離生活實際有點遠,但卻是個很實用的例子。
視頻《隕石》:
隕石進入大氣層,在快速飛行時與大氣摩擦而發(fā)熱,表面溫度達到幾千攝氏度,在這樣的高溫下,隕石表面很快熔化以至消失。而航天飛行器類似隕石的運動,卻能順利發(fā)射、返回,假如你是設計師的話,你對航天飛行器的外殼材料的屬性有什么要求呢?
《生活·物理·社會》航天飛行器的特殊“外衣”。
學生討論、分析,得出結論:耐高溫,隔熱性能好等。
六、生活實例鞏固課堂
觀察家庭照明用的燈泡,回答以下問題:
(1)燈泡的外罩用玻璃制成,利用了玻璃 性質。
(2)燈絲選用鎢絲,利用了金屬鎢 性質。
(3)而電線內芯選擇銅線制成,利用了銅 性質。
不知不覺中,一節(jié)課結束了,課后孩子們意猶未盡,始終覺得一節(jié)課太短了,學習物理的興趣很高,作業(yè)質量有明顯提高。這就提醒了我,教學有法,教無定法。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要多思考、多實踐,運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打造高效物理課堂。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