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紹林
摘 要:美術課程是普通高中的必修課程,而美術鑒賞則是美術課程的重要教學內容。鑒賞知識的豐富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眼光,同時能夠完善其審美心理結構,能夠促進高中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但是目前我國高中美術鑒賞課仍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學生鑒賞能力的提升。因此,文章主要針對優(yōu)化高中美術鑒賞課課堂教學策略展開討論。
關鍵詞:高中教育 美術鑒賞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9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06-0198-01
素質教育是現(xiàn)代教育的主旋律,以提升學生各方面素質為主要目的,其中學生的審美能力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成為高中教育重要內容,需要通過積極的美術鑒賞課程教育來提高高中生的審美能力,對于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也有積極的影響。教學策略的研究成為現(xiàn)代高中美術教育的重要課題。文章主要針對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現(xiàn)狀出發(fā),討論優(yōu)化高中美術鑒賞課課堂教學的相關策略。
一、高中美術鑒賞課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
自高中開設美術課以來,美術課的地位雖然有所提升,但實際上仍未受到高中生的重視,這主要是由于美術課程并不是一門高考科目,而高校和高中生多注重升學考試,對于考試科目的學習熱情要高于美術課[1]。此外,社會對于高中美術課程的關注并沒有想象的高度,部分美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時需要為語數外等主要學科讓位。高考這一制度讓學生被困在應試考試中,“高考至上”這種標語絡繹不絕。現(xiàn)代高中美術課程的現(xiàn)狀非常尷尬,美術教師甚至被主科教師調侃為“悠閑”,另一方面也承受著一定的心理壓力,如何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提升成為美術老師需要解決的問題。
筆者根據多年工作經驗的總結,現(xiàn)代高中美術教師都面臨著許多問題,例如學生的積極性不高、教學素材落后、學校的不重視等等,上述問題反映了美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非常低,且學生受到高考壓力的影響使得美術課堂教學更是死氣沉沉,常常是教師講解的頭頭是道,而學生卻是在復習其他課程的內容。課時被占用更是影響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2]。此外,美術教師對于教學策略的運用存在許多問題,課堂中缺乏教學互動,同時也沒有獲得及時的教學反饋,課后未進行教學反思,導致課堂教學效率受到影響。長此以往,學生的審美能力也無法提升,甚至厭煩美術教學。
二、優(yōu)化高中美術鑒賞課課堂教學的相關策略
1.深入探究作品背景,增加學生對作者的認知
作品的歷史背景講解是美術鑒賞中的重要內容,但是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講解方法的不同所達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部分教師在進行作品的歷史背景介紹時過于表面,主要是對本宣科的方式進行作者的年代、社會地位、人生經歷等方面的介紹,語言組織過于書面化,讓學生感到過于疏遠。因此,在講解過程中可以適當加入教師自己的看法。
例如在鑒賞《安晚帖》時,可以先介紹作者朱耷的時代背景和作者的身份,可以這樣描述:“作者朱耷是明朝皇室后裔,但是由于明朝的覆滅使得其歷經挫折與痛苦,因而削發(fā)為僧,在其作品中可以看到滿是憤慨和不滿之情,在這一作品中,偌大的畫紙上只有一條魚,表達了作者的孤獨之感。白紙為底,可以從小魚平穩(wěn)的軀干看出其是漂浮著而不是游動,表現(xiàn)了作者內心的孤獨。這與作者的生平經歷有關”。此外,高中生由于學習壓力較重,很難在課前進行背景調查,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前做好相應的背景查閱準備,盡可能深入分析作品的真實內涵才是美術鑒賞教學所需的。
2.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
在上文中筆者提到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講解方法過于形式,導致學生的積極性下降的問題,這一問題普遍存在于高中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中,許多教師仍沒有改進,同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需求。喜愛、討厭、憂傷等感受都會在作品中以不同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美術鑒賞就是要讓學生感受這些情感[3]。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各不相同,學生固然不能擁有與作者相同的生活經歷,那么可以先用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觀察藝術作品,從作者的構圖、色彩等內容來獲得感覺,來猜測其是想要表達怎么樣的情感,然后在去尋找作者在作品中突出的寓意,為什么又要注入這種情感。因此,要讓學生深入理解作品的內容,最好的方法就是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筆者認為可以從小事來分析大事,這種做法在教學中能夠很快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將自己的生活經歷與作品相結合,并利用自己的看法去詮釋作品,從而被作品中蘊含的情感所打動,進而對作品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
例如在鑒賞《格爾尼卡》時,可以詢問學生是否在生活中受到一些挫折或者是否出現(xiàn)一些意外,那么對這些事情的感受是怎么樣的?然后可以對《格爾尼卡》中表現(xiàn)出的殘酷戰(zhàn)爭場景進行延伸,從生活體驗認知轉移到作品鑒賞中,需要喚醒學生的真實感受,從而引發(fā)其對戰(zhàn)爭的思考,進而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3.加強師生交流
課堂教學就是師生交流的過程,在美術鑒賞課程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許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于個人看法表述的過少,害怕對學生自己的理解造成影響;此外部分教師的用詞過于平淡,缺乏感染力,這使得學生的積極性下降。因此,在美術鑒賞課堂教學中,應當重視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并使用相應的語言與表情,以美的形式來提升教學氛圍,從而觸動學生的心靈,學生能夠由于教師的情感熏陶而關注美術作品。在教學過程中,需要以情促教的方式來提高教學活動的效率。
結語
美術鑒賞是學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對美術作品進行感悟,從而獲得美的享受,并重新認識和定義美術作品與藝術文化。素質教育的推動對現(xiàn)代高中生審美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促使高中美術教師需要尋找有效的教學策略,從而提升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效率,有助于實現(xiàn)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關云,王俊剛,關紅梅等.試論高中美術鑒賞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J].絲綢之路,2015,23(20):122-124.
[2]陸云.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美術鑒賞教學的問題及對策[J].新課程學習(學術教育),2016,34(12):288-289.
[3]王宇.試論提高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質量的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15,34(2):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