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惠玲
(廣東省梅州市梅江區(qū)黃遵憲紀念中學)
摘 要:微課走進客家山歌音樂課堂,讓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客家山歌的魅力所在。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全面發(fā)展。讓集網(wǎng)絡、信息于一身的“微課”走進課堂,走進每個學生的成長歷程,讓枯燥的客家山歌課堂學習變得多樣與精彩?!拔⒄n”走進客家山歌課堂教學,讓客家山歌音樂課堂別具風采!
關鍵詞:微課;運用;音樂課堂
微課教學正在慢慢取代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成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手段。傳統(tǒng)的客家山歌教學通過教師的范唱、帶唱,學生的學唱、跟唱,或者依靠一些簡單的伴奏和單一的樂器輔助來完成教學。微課在此基礎上,利用錄像機、白板、多媒體、投影儀等各種電教設備,還學生一個更加真實、生動、精彩的客家山歌課堂環(huán)境,讓學生有效學到精華內容。微課不僅能夠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地了解客家山歌起源或者客家的文化背景,還可以體驗其中不一樣的人文情懷,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客家山歌的興趣,同時審美能力得到相應的提高。
一、探索微課教學,開啟情趣客家山歌課堂
作為一名音樂教師,我總是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們喜歡我的課,喜歡上音樂,喜歡上客家山歌。當智能手機成為老百姓手中的尋常之物時,我的課堂也在悄悄地發(fā)生改變。比如,學生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表演時,我都會拿起手機給他們拍上一段小視頻,再把視頻導入音樂室的電腦里,通過大屏幕讓他們看到自己的表演,再進行點評。第一次看到自己或同學出現(xiàn)在屏幕上時,驚奇、激動、開心甚至亢奮的神情無以言表,那一刻,我相信了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的“魔力”,雖然把視頻從手機轉入電腦利用電視播放出來,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但孩子們的興趣卻極其高漲。受小視頻、微博、微信、微電影的啟發(fā),我想到了我們學校研究的課題“客家山歌進校園”,結合自己所教學生的需求,我嘗試制作客家山歌微課視頻,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客家山歌。
二、運用微課視頻,創(chuàng)設趣味客家山歌課堂
中學生正處在生理與心理發(fā)展的快速階段。但是,中學生對客家山歌知識了解得不多,而現(xiàn)行的客家山歌教材少之又少,要把這些內容傳授給學生存在一定的困難。微課彌補了這一方面的不足,在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基礎上,充實了教學內容,豐富了教學手段,讓學生在客家山歌音樂活動中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根據(jù)學生的特征制作了《民族音樂瑰寶——客家山歌》的微課視頻:
1.導入
哦嗨,依溜哇阿哥哥,有好山歌哇,你都溜哇溜等哪來喲喂,哦嗨!一首山歌號子把我們帶入了探尋民族音樂瑰寶——客家山歌之旅。
2.介紹客家山歌的定義
梅州客家山歌是指人們在田野勞動抒發(fā)情感時即興演唱的歌曲,它是中國民歌體裁中山歌類的一種,是客家人喜聞樂見、口口相傳用客家話來歌唱的歌曲。
3.介紹客家山歌的淵源
客家山歌起源于中原民歌,孕育于江淮,發(fā)展于閩粵贛邊,分布廣泛。就我們廣東省來說,除梅州以外,還有河源、惠州、東莞、深圳等地都有客家山歌,外省則包括江西、福建、臺灣等地。
4.介紹客家山歌的作用
梅州客家山歌不僅源遠流長,而且它還是對外交流的響亮名片。梅州的藝術家們以客家山歌為紐帶頻頻出訪外國進行文化交流活動,讓世界各地的客家人領略到了客家山歌的獨特魅力,七大洲到處都有山歌聲在回蕩。
5.介紹客家山歌的種類
梅州客家山歌種類和唱腔豐富多彩,客家山歌歌詞內涵豐富,表現(xiàn)手法多樣,經(jīng)過長期的流傳和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形成兩種主要類型。一種是傳統(tǒng)山歌,另一種是新山歌。
通過微課視頻的欣賞,學生們充滿興趣,對客家山歌的學習也充滿期待,使整個客家山歌課堂教學有序、有趣地進行。
三、運用微課資源,時尚傳統(tǒng)融合起來
我校一直致力于“客家山歌”活動的開展,我在課堂上進行山歌教學,音樂課堂經(jīng)常響起客家山歌。剛開始教學因為學生認為山歌較“老土”經(jīng)常不認真學唱山歌。針對學生的這狀況,我制作了客家山歌微課視頻。通過觀看視頻在問卷中同學們寫道:“原本認為山歌土、不好聽的我,自從聽了視頻里的山歌后,我發(fā)覺山歌并不難聽,而且好學,讓我了解了山歌的一系列知識,讓我第一次覺得山歌好聽,今后我會更喜歡山歌更愛唱山歌。”“我們對民歌的了解太少了,我們一般只聽流行歌曲,已經(jīng)忘了歷史悠久的民歌,對客家山歌的了解更是少得可憐,我感到必須重視客家山歌,不能讓這傳統(tǒng)的民間藝術消失。”微課這一時尚元素和山歌這一傳統(tǒng)文化完美結合,使我的客家山歌課堂充滿生命力。
微課走進客家山歌課堂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在客家山歌教學過程中可通過各種教學設備使微課的運用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微課的運用,讓學生深深感受客家山歌的魅力所在。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而且也促進了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當然,微課的運用還處在探索與實踐階段。需要不斷改進客家山歌教學方式,使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獲得客家山歌知識,從而不斷地提高客家山歌素養(yǎng)。
讓集網(wǎng)絡、信息于一身的“微課”走進客家山歌課堂,走進每個學生的成長歷程,讓枯燥的學習變得多樣與精彩。“微課”走進客家山歌課堂教學,我的客家山歌音樂課堂別具風采!
參考文獻:
[1]胡鐵生.中小學優(yōu)質“微課”資源開發(fā)的區(qū)域實踐與啟示[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2(22):65-69.
[2]李壽粦.山歌野譚[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2.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