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李淑華
【摘 要】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實際上是引導孩子如何做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孩子的成長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等環(huán)境的綜合影響,學校的思想品德教育不可避免地成為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本文從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兩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 小學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成長
【中圖分類號】 G62.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089(2017)13-00-01
1 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學改革一直持續(xù),但是大多數老師通常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照搬教材,沒有給學生實踐的機會,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其次,教授方法總是理論生活脫節(jié),不能將學生從課本里帶到課堂外,實現教學生活化。最后,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的案例不夠新穎,學生不能掌握最新的社會動態(tài)消息,教學傳授信息簡略,不夠生動豐富,未能實現引導性教學。為了進一步說明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詳盡闡述。
1.1沒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雖然小學思想品德教學方法一直在改革,但是在課堂上,教師依然處于主體地位,通常按照教學大綱要求,照本宣科地進行教學,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教學中并沒有及時解決教學體系中存在的漏洞,也沒能探索出適合自身的教學方法。因此,小學思想品德只是停留在課堂上,作為學生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這不利于提升小學生的積極性,會讓學生在學習中失去動力,失去興趣,影響小學生的健康成長。
1.2沒有實現教學生活化
許多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般是按照教材的順序,按部就班地灌輸教材中的內容,學生學習的知識只是停留在教材的表面,而與現實生活脫軌。教材為了適應所有學生的要求,選擇的材料都是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的,并不能針對學生的個體有所體現,所以學生只是學到了表面上的理論知識,并不能進行生活實際的聯系。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沒有主動將教材的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的具體例子結合,小學生很難在課堂之下對身邊的道德事件做出準確的判斷,這種脫離實踐的教學無法提高學生的道德情感,正確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這對孩子未來的德育發(fā)展是非常不利的。
1.3沒有引進新穎的價值型案例
思想品德課本的知識含量不足以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在學習教材的時候,通常只能是使用有限的案例進行生活聯想,一旦超出課本,就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具體事例聯系,這會模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學生并不能掌握最新的動態(tài)消息,而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不擅長將社會熱點知識與課本理論結合,也缺乏最新知識的引進的意識,并沒有將現實生活中代表性的案例講給學生,學生的聯想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沒有得到提高,教師也就不能對學生思想偏差進行及時糾正,導致學生判斷是非的能力很難得到提高,這也是教師教學中的失誤,值得深思。
2 完善教學方法的對策
2.1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新的教學目標要求下,教師要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注重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讓學生成為小學思想品德教育課堂的主體,實現翻轉課堂教學。教師在翻轉教學中,要多留意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向,與學生保持經常性的交流與溝通,了解學生的想法,幫助他們找到思想品德學習的興趣,制定出符合學生學習特點的教學策略。邊教學邊實踐,總結教學策略應用中的經驗和不足,探究適合當代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教學方法。
教師的言行會對學生產生重要的影響,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素質,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素質,善于用實際行動感化學生,能夠在良好的榜樣作用下進行學習。重視學生自己情感的體驗,讓學生在學習思想品德后,將所學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提升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學價值。教師可以組織思想品德與個人生活實例交流活動,讓每個學生闡述自己是如何將所學知識與現實生活聯系的,提高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與道德修養(yǎng)。
2.2教材與生活緊密聯系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給學生講述教材之外和生活緊密相關的知識,讓學生能夠在教材的基礎上,拓展知識面,豐富教學的內容,領會生活的本質。這需要教師備課前去搜集整理知識,尋找合適的案例進行教學講解,讓學生能夠聽懂、理解并運用所學指導生活。例如教師可以結合課題的內容并組織學生到相應的場景里去感受所學知識的內涵。
小學生的注意力比較分散,很容易被其他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盡量采用多種活動,提高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投入到思想品德的學習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多媒體技術已經在教學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教學,給學生播放思想品德相關的視頻動畫,讓學生充滿了觀看的興趣。并在相應的視頻課程結束后組織討論,總結視頻教學與課本理論知識的聯系。同時,教師還可以使用多媒體營造良好的氛圍,讓學生能夠在安靜的環(huán)境中舒適溫馨的環(huán)境中進行學習,從而提高思想品德的素質。對于很多經典的案例,教師只是使用一張嘴很難表達清楚,不如使用多媒體播放制作好的動畫,讓學生更加直觀的進行學習。豐富學生的課堂學習,增強學習趣味性,調動小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思想品德教育教學的真正目的。
2.3加強時事閱讀與課外延伸
在小學教育階段,雖然學生的理解問題能力較為一般,但是老師可以注重對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增加學生的見聞,包含時事、新聞、社會熱點、雜志等,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讓學生家長督促學生了解時事新聞,課堂上讓每個學生總結匯報自己所看的內容,通過長期訓練,可以增強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他們的見識,有助于理解力的提高。例如,在《祖國大好河山的守護者》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是祖國大好河山的守護者,服兵役是每個公民的義務,了解解放軍戰(zhàn)士的無私奉獻精神,知道中國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從而了解到國防的重要性。讓小學生感受到駐守邊疆的人民解放軍不畏艱苦,為國效力的情懷,從而培養(yǎng)他們對解放軍拼搏奮進的情懷。在學生思想品德知識的同時,還能夠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逐漸提高思想品德修養(yǎng)。
隨著新課程新標準理念的深入,重視小學生的德育發(fā)展,提升思想道德境界,這對學生的后續(xù)成長至關重要。而在德育的背后需要努力的不只是家長、還有我們學校,將教學理念落實到每一位老師身上,每一位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務必要實事求是,從日常教學中去發(fā)現學生的問題,并不斷探求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適應小學生思想品德的新要求,達到質變上的高效率教學水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