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洪雨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發(fā)展,要求對學生實行素質(zhì)教育。在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有必要對學生的人文精神進行培養(yǎng),從而促使學生的人格更加完善健全。在實際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利用好歷史學科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人文精神,這是高中歷史教師應當做的重要事情,本文主要研究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人文精神;培養(yǎng)
人文精神對于促進學生全面的發(fā)展意義重大,高中教育的過程中應當融入人文教育,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歷史學科屬于人文學科中很重要的一門學科,在對學生人文精神培養(yǎng)方面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歷史不僅教學不能忽視,而且應當通過歷史教育,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一、建立和諧友善的師生關系
隨著社會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現(xiàn)代教育對象的基礎要素之一的學生顯得尤為重要,對他們的培養(yǎng)更應該考慮到社會需要。高中時期較為特殊,學生正處于叛逆時期,思想較為活躍,內(nèi)心簡單敏感,極易受到外界影響,也比較追求自身的個性,同時,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有強烈自尊和遠大抱負。在這一階段,他們心智不夠成熟,內(nèi)心較為脆弱。作為教師,應充分了解到高中生特點,日常教學工作中,特別注意與學生交流。人文精神培養(yǎng)中,需要教育者對被教育者進行個性化培養(yǎng)、將被教育者的全面發(fā)展放在重要位置,引導被教育者提高自我認識以及逐步完善自己。在實際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言行至關重要,教師只有自身語言、行為良好,才能確保學生欣然接受教育。尊重是教育工作的基本要求,需要教師要尊重學生各個方面特點,包括個性、思想等。同時,需要教師有足夠的包容心,在學生有比較過激或過分行為情況下,教師依然有足夠的耐心對學生加以教育,加以疏導,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建立良好師生關系。
二、改變教育方法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性
在以往的教育中,更多的時候是教師的傳授占據(jù)主導,在課堂上沒有機會表達自身觀點和想法,真正參與其中以及表現(xiàn)自己。特別在歷史課的教學中,灌輸式教學使得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不利于授課的進行。學生參與度不足也成為不利于人文精神培養(yǎng)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學中應該改變傳統(tǒng)單一教學方式,改變學生的被動接受狀態(tài),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挖掘?qū)W生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可以真正的參與其中,表達自己的觀點。作為教師,在課堂上要提高與學生的互動,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思維特點,學習過程構建與學生平等和諧的關系,給予學生足夠自由和學習空間。只有充分調(diào)動其主觀能動性,才是實現(xiàn)教與學的充分結合,才能有效改變他們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提早預習所學內(nèi)容,表達學生自己的思路和觀點。特別在歷史教學中,讓學生表達自身的看法以及觀念,這樣的方式作用明顯,易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萌生自豪感,讓學生產(chǎn)生濃厚歷史興趣,更愿積極參與其中,有利于學生更好理解人文精神。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活動
首先,將研究性學習作為歷史教學的關鍵因素。在教學過程中,提倡研究性學習的方式,有利于學生形成求真求實態(tài)度。特別在教學改革、素質(zhì)教育的發(fā)展下,學生全面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在對歷史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自我收集、篩選、整理史料,更好的形成學生良好行為習慣,提高動手能力。其次,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實踐活動,增強與社會的接觸,樹立公民意識。特別在高中歷史授課中,要加強對公民意識的宣傳,通過歷史給予學生積極正面的引導,增強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關注國家發(fā)展、社會問題的精神,能夠在日常生活中關愛弱勢群體。同時,要求學生在平時通過問卷調(diào)查的形式,了解現(xiàn)實社會的實際狀況,讓學生具有人文情懷。社會是活生生的大課堂,學生更早的接觸、融入社會,有利于增強對社會的感知和認識。在歷史課堂上,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歷史的變遷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愛國情懷。因此,豐富的社會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四、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興趣
歷史文化知識作為先輩們留下的寶貴財富,對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學習歷史知識可以使人們更好的了解社會,明確社會的發(fā)展方向,讓人們建立積極樂觀心態(tài)。歷史教學不僅讓學生知道歷史知識,而是能夠讓學生認識歷史,感受歷史,探索歷史,掌握審視歷史與社會的方法,懂得生活與生存之道。在日常生活中,大多數(shù)社會問題都有一定的歷史淵源。多媒體技術可以成為重要的載體,能夠?qū)⒖菰?、抽象的問題更好的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生動形象,圖文并茂,使人的眼、耳、心靈都受到全方位立體化的刺激,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改善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所以,在歷史教學中,為了增進教學的效果以及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興趣,有必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廣泛應用多媒體技術。
結語:
綜上所述,在歷史教學中應當多應用多媒體,開展豐富的活動、改革教學方式以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才能促使歷史教學可以取得比較好的效果,也有助于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建嶺.高中歷史教學對學生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途徑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02):127.
[2]湯紅彥.淺談新課標下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J].才智,2014,(17):19+21.
[3]張友生.高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科學素養(yǎng)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J].科技信息,2014,(10):253-254.
[4]唐振湘,鄒華斌.加強高中歷史教學中人文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必要性及途徑[J].文史博覽(理論),2012,(05):85-8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