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獅》作為二戰(zhàn)時期最具代表性的長篇小說,其創(chuàng)作者是歐文·肖,此作品區(qū)別于二戰(zhàn)時期其他小說,具備較大的研究價值。因此,文章主要對戰(zhàn)爭小說《幼獅》中的道德與個體進行分析。
關鍵詞:《幼獅》;戰(zhàn)爭小說;道德;個體
《幼獅》這一作品不僅形象的描繪了戰(zhàn)爭,且隱含著諸多道德涵養(yǎng)?!队转{》主要敘述了三個士兵的人生經(jīng)歷,借助他人不同的人生選擇反映出不同的人生價值。溫和作為歐文·肖的代名詞,其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總是為一些人帶來正面積極的影響。因此,我們需要對其進行深入剖析。
一、克里斯汀·迪爾斯特
克里斯汀作為小說中最先出場的人物,在滑雪場對猶太人的態(tài)度,充分展現(xiàn)出其令人瞠目結(jié)舌的德意志民族意識。舍棄微小的不公平,以此換取更大的公平,只要目標是正確無誤的,就可以不計后果的瘋狂。對克里斯汀這一人物,專家學家說法各有不一,有的人認為他是一個勇敢且有奉獻精神的人,是戰(zhàn)爭改變了他的面貌與心境。而一部分人則將其認為一個十足的壞蛋,過于癡迷命令,輕視人類的生命。歐文·肖筆下的克里斯汀就是這樣一個矛盾的納粹分子形象,受到人們的認可與稱贊。但是若是說克里斯汀是迫于戰(zhàn)爭成為納粹分子,不如說這是他自己的選擇[1]。克里斯汀內(nèi)心深刻渴望成為納粹分子,其主張的民族、意念、原則導致其越來越膨脹,嚴重迫害了他。從道德方面分析,克里斯汀的道德變化具備一定群體性,其充分反映出社會中多數(shù)矛盾于經(jīng)濟與生存的人,也進一步彰顯出作者對人們的關切。
二、諾亞·艾克曼
小說中諾亞則是作為猶太人的代表,其個體道德觀的形成與自身猶太血統(tǒng)具有密切關聯(lián)。故事一開始,諾亞十分嫌棄自己的猶太身份,隨著劇情的發(fā)展諾亞逐漸接受并以此身份為豪,這也是其道德價值觀顯現(xiàn)的關鍵所在。以西方著名學者奧利奇的說法為例,猶太人為了尋求地位的公平做出許多努力,而歐文·肖則利用這一作品全面肯定猶太人的努力。諾亞的父親一生都流浪在路上,在人生快走到盡頭時回想過去的時光,想起多年沒有見過面的哥哥,但是此時的諾亞卻對父親口中的謊言充滿惡意。事實上雅各布的謊言中隱含著大量的真理,也是這些微不足道的謊言卻成為約束諾亞的重要內(nèi)容。諾亞夾在納粹與反納粹不同文化的縫隙中,不知如何選擇時它最后選擇維護自己的文化道義。以此為契機諾亞逐漸朝向認同猶太文化的方向發(fā)展。故事中諾亞沒有結(jié)束的預言充分證實了,人類的自尊與品格存在于個體的內(nèi)心,關鍵在于人的選擇。故事中諾亞選擇人性善,也設想到不遠的將來一個美好正直的世界。是因為羅杰、勃納克和邁克爾的友情修補了諾亞原本殘破的心。故事的最后諾亞死了,但是人性的善良純真卻戰(zhàn)勝了丑惡與陰暗,諾亞在選擇中獲得了人生的升華。
三、邁克爾·惠特克
邁克爾作為百老匯的制片人,是一個地地道道的紐約人,卻在酒精中迷失了自己,邁克爾是一個不失理性,為人正直的人,卻因為無法應對上天對其作出的考驗而日漸萎靡,為自己不能戰(zhàn)斗在第一線懊悔,為自己不能舍身救人而羞愧,為自己荒廢時光而無奈。邁克爾的生活可以用痛苦、孤獨等形容詞取代。事實上,痛苦與孤獨的本質(zhì)是人要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在了無生機的生活中,邁克爾感到無比的無助與寂寞,便開始尋求生命最后的尊嚴。通過觀察諾亞,使邁克爾感到自身的職責。只有擺正自己的位置才可以認清孰是孰非,此種頓悟使邁克爾一下找到人生的真諦。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戰(zhàn)爭小說《幼獅》中人物及道德分析我們可以得知,二戰(zhàn)造成的不良影響,借助作者獨具匠心的敘事角度與人物形象的樹立,具體闡述了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只有人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創(chuàng)新不屈服于命運,才可以演繹出光彩的一生。
參考文獻:
[1]丁秉偉.美國二戰(zhàn)小說的創(chuàng)傷研究:1945-1951[D].上海外國語大學,2014.
作者簡介:萬紫曦(1995.10.22)女,江西省南昌市人,民族:漢,職稱:本科生,學歷:在讀本科 研究方向:外國語言文學,單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人文與社會科學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