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津源
高考作文既要“有意義”,還要力求“有意思”。這“有意思”也就是“有文趣”?!拔娜ぁ笔且环N誘人的情趣,耐品的韻味,也是一種行文的格調(diào)。文趣如磁場,能激發(fā)閱卷老師的閱讀興趣??忌诳紙鲎魑臅r可以運用以下方法寫出文趣,強化“磁性”。
一、點綴細節(jié)凸顯童趣
這里的“童趣”不是指作文語言低幼化,而是指讓文章生動起來的細節(jié)刻畫或者點綴。細節(jié)描寫是指抓住生活中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的描寫之中。在高考作文時,考生就一些富有意蘊的細節(jié)進行描寫,即可收到意想不到的表達效果。如江蘇滿分作文《修鐘》記敘文物修復師老王指導徒弟修復乾隆帝音樂水法鐘的故事。在修復“國寶”的過程中,考生兩次寫到貓這一細節(jié),先是寫“花貓懶沐在細碎的陽光下,半瞇著眼朝老王笑。老王不再盯著徒弟們干活,只覺得院子里的貓兒一顰一動之間也不乏趣味”。這就是“返老還童”,這就是重拾童趣!作文后來寫到老王傳授經(jīng)驗,如何變音樂水法鐘靜態(tài)美為動態(tài)美時,又插入一句:“在場的各位連聲叫好,老王看著門檻邊的小花貓,輕輕地笑了?!鼻f別以為這是“高考作文低幼化”,相反,這里對貓的描述,童趣中包含著考生的匠心——也許正是貓的“一顰一動”觸發(fā)了老王“變靜為動”的靈感。
二、接通地氣傳送“俗”趣
這里的“俗”絕不是指“低俗”,而是指有利于交流傾訴的通俗,也可以指“民俗”。江蘇一位考生在作文時擬題“我是我自己”,表達了“追求個性、獨立”這一立意。作文開篇這樣寫道:“小時候,我總愛追著父母問:我從哪里來?母親的回答是:從垃圾堆里撿來的。父親則說,我是外星人留在地球上的。無論我從哪里來,我都是那個獨一無二的我?!蹦憧矗靶r候”向爸爸媽媽發(fā)問“我從哪里來”,這是很多人有過的有趣經(jīng)歷,讀著這樣的文字,你定會生出往下讀的興趣。果然,作文為了闡述莎士比亞關于“人們可以支配自己的命運,若我們受制于別人,那錯不在命運,而在我們自己”這一比較抽象的論述,敘述了法布爾的一個通俗易懂的實驗:
法布爾把若干個毛毛蟲放在一個花盆的邊緣,首尾相接,圍成一個圈,并在離花盆不到20厘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最愛吃的松針。毛毛蟲開始一個跟著一個,繞著花盆爬了一圈又一圈。就這樣,毛毛蟲們不停地團團轉(zhuǎn),直到它們因為饑餓和精疲力竭而死去。法布爾在實驗筆記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在這么多的毛毛蟲中,其實只要有一只稍與眾不同,便會避免死亡的命運。
你看,實驗是通俗有趣的,毛毛蟲的悲慘結(jié)局卻令人深思。這就是“‘俗中寓深意”,“‘趣中有境界”。
三、娓娓說理溢出理趣
理趣指“義理情趣,思理情致”,具體表現(xiàn)為在作文時不是板著臉說話,生硬枯燥地用三段論進行推演,而是將人生哲理巧妙地融于娓娓道來的生活現(xiàn)象之中。上海一位考生在作文時擬題“理性地評價他人的生活”,隨后在作文開頭先列舉讀者感興趣的社會現(xiàn)象——“某某人拒絕加入扶貧活動,某某人拒絕捐款賑災,年輕人在車上不讓座……”,然后發(fā)出自己獨特的聲音:“……評價中更多的是指責,是謾罵,沒有絲毫對當事人的尊重,甚至出現(xiàn)了嚴重的道德綁架。這世界怎么了?難道人們光顧著發(fā)泄自己的情緒,忘了人與人之間最起碼的尊重了嗎?這樣的評價,既沒有任何價值可言,久而久之,那些評價者也終將無法得到他人的尊重?!敝链耍}目中“理性”的內(nèi)涵得到初步揭示——“評價他人的生活,應當有最基本的尊重”??忌厰⑦呑h,“義理情趣,思理情致”寓于其中。當論述進入第二個分論點“評價他人的生活,應當客觀、理性”時,考生遠離枯燥乏味,將一檔上海人喜歡的電視節(jié)目引入作文,使作文的“理趣”的特色更加鮮明:
以前看過幾期《可凡傾聽》,面對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曹可凡拋開他們已經(jīng)背負的諸多評價,不戴有色眼鏡,從工作、生活、為人等各方面與被采訪人溝通,以聊天、對話的形式對被采訪者的生活和事業(yè)作出客觀、理性的評價,我非常欣賞這樣的方式。而有些人往往未見其人,未聞其事,就根據(jù)媒體說法,想當然地對他人的生活進行一面之詞的評價;或是人云亦云,不論是非,復制他人的評價作為自己的觀點。
文中所涉及的人和事都為人們所熟悉,都為人們所津津樂道,這就是“趣”,但有“趣”不等于有“理”。這位考生在行文時不斷亮出新理念、新觀點,而且輔以精準的分析,于是,“戴有色眼鏡”的、“盲目”的、“想當然”“不理智”的評價的危害性令人警惕,“理性地評價他人的生活”這一中心論點讓人們樂意接受,這就是“理趣”帶來的魅力。
四、行文幽默洋溢諧趣
諧趣不是離題甚遠、生硬附加的插科打諢,而是一種表達題旨的精妙構思,能使讀者會心一笑,而“一笑”之后會讓你走進人物內(nèi)心,感知人物性格。如江蘇一位考生的考場作文《“無”中生“有”,“短”處見“長”》,采用并列式敘事法記敘了三件事,詼諧幽默的語言特色十分鮮明:
我媽是個小個子女人,不穿高跟鞋時比我矮了一截。我常常調(diào)侃她:“媽,你還會長高嗎?”她會忿忿地對我說道:“你長得太快!”但她又總是對別人這樣說起我:“嗨,我的丫頭,個兒又高,頭發(fā)剪得老短,男孩似的!”看著她眼角因為笑容而擠在一起的細密皺紋,聽著她明貶實褒的語氣,我心里會悄然涌起一陣暖意……
媽媽很“任性”。因為臉部偏胖,頭發(fā)越來越稀疏,我媽的發(fā)型總是難以如意。如果換了新發(fā)型,我媽一定要我看幾眼評價幾句。如果我忙著玩電腦或者做作業(yè),她會走到我跟前,嘴里咕噥:“看嘛看嘛!”我只是隨便地應和幾句:“嗯,好,挺不錯?!彼龝駛€小女生一樣高興得笑了又笑,在鏡子前擺弄半天,自言自語許久。她看鏡子的時候很認真,總會察覺到臉上新添的皺紋或斑。當她不再言語的時候,我知道她一定是看到了時間的腳印,于是我便遠遠地喊道:“老媽,你新燙的頭發(fā),真的很有氣質(zhì)喔!”她聽到這話總會又回到我身邊,很感激地看著我,我也一臉笑地望著她。嗨,我那“任性”愛美的媽媽!
文中的“媽媽”有著個子矮小、臉部偏胖、頭發(fā)稀疏的“短處”,但讀者聽著母女倆所說的“媽,你還會長高嗎”“你長得太快”“看嘛看嘛”“你新燙的頭發(fā),真的很有氣質(zhì)喔”這些活潑俏皮的生活化語言,看到“媽媽”“像個小女生一樣高興得笑了又笑,在鏡子前擺弄半天,自言自語許久”這些個性化動作,都會發(fā)出會心一笑,被母女倆詼諧幽默、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所感動。正是這些充滿諧趣的語言,使熱愛生活、愛女情深、追求個性、變“短”為“長”的“媽媽”的形象逼真地站在讀者面前。
五、人有我新亮出奇趣
奇趣是指選材構思另辟蹊徑,出奇制勝。海南一位考生的考場作文《提倡瓷器式的語文學習》,題目中所用比喻本已十分新奇,再看文章則“奇趣”更濃:將三條學習語文的途徑喻為制瓷的三道工序——筑胚、上色、煅燒,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沒有優(yōu)劣,只有把握這三條途徑,才能最終成就我們的語文素養(yǎng)”。一喻貫串全文,化抽象為具體,變枯燥為生動,在“人有我奇”中營造了趣味的“磁場”,“迷”住了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