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華
【摘要】建構游戲是幼兒通過動手操作進行模擬、再現(xiàn)和塑造的活動,是一種蘊含著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在游戲過程中,構想、操作和造型是其基本要素。幼兒運用多樣化的材料,依照自己的意愿構思、動手操作、構造物體等,豐富地再現(xiàn)著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的各種建筑物、建筑活動和建構格局。
【關鍵詞】幼兒;課程游戲化;自主
一、緣起:基于孩子的需求
《綱要》指出:“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边@就要求教師一定要主動觀察、了解幼兒的學習興趣和需要,從中挖掘其所蘊含的教育價值。
一天偶然,孩子們對中班幼兒搭建的恐龍園很感興趣。 于是我便問:“你們去過恐龍園嗎?最感興趣的是哪個地方?”在交流中感受到孩子似乎對我們常州的中華恐龍園了解的并不多,但是又很向往,緊接著生成活動《建構中華恐龍園》誕生了。
二、籌劃:源于孩子的經驗
開展這樣一種大型的建構游戲,如果一味地由教師主導,幼兒就會處于被動的“認知狀態(tài)”,也就失去了它應有的意思。在開展前我們就統(tǒng)一信念:讓孩子自己來。拋開話題:“搭建哪些場館呢?” 鼓勵幼兒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去探索,收集自己最喜歡的場館。通過觀察、討論、評選等活動為搭建場館提供了前提與基礎。
《綱要》在社會領域目標2:5~6歲階段目標——要求幼兒“活動時能與同伴分工合作,遇到困難能一起克服?!庇谑俏覀儗⒈敬谓嫽顒佣ㄎ恍〗M合作建構,孩子們自主選擇想搭建的場館,自由結伴確定合作伙伴,重新設計場館,推出小組長。
三、三次建構歷程:給予孩子挑戰(zhàn)
第一次建構:
作為一個整體大型建構對各場館的分布很重要,在建構前讓孩子們針對現(xiàn)有場地進行合理的布局。經過大家的商量,各場館有了大家認為合適的場地。
正式建構游戲開始了,只見每個場館的組長手拿圖紙,組員們湊在一起商量起來,緊接著各自忙活開來。如:瘋狂火輪轉,孩子們想表現(xiàn)火輪轉,搬來了三根長板撐在一起,可是總會倒,于是他們找到了老師,最終大家商量出三個撐腳用大磚塊撐住,中間用圓柱支撐,上面用呼啦圈框住,在大家的努力下終于成功了,孩子們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觀察與分析:
第一次搭建,孩子們的興致很高,找積木、搬積木,忙得不可開交,多數(shù)幼兒能根據設計圖選擇不同建筑材料來表現(xiàn)所建筑的場館。但在搭建的過程中孩子們之間的合作意識不強,建構的作品比較小,建構技能單一。
游戲后的評價很重要,每次游戲結束會組織孩子進行交流,肯定亮點與不足:
第二次建構:
多數(shù)幼兒能根據設計圖注意表現(xiàn)搭建對象的細節(jié)。如在搭建過山車時,有的孩子注意到彎頭或半圓形的清水積木能改變軌道的方向,過山車的墩子可以的大磚塊,也可以用幾個小磚塊,這樣就會搭出高低不同的軌道來。當遇到困難時大家會在一起商量,想出方法。
觀察與分析:
在前一次的基礎上,這次的搭建目的性更強,搭建的速度也快了很多,大家對各自的場館有明顯的規(guī)劃,特別是在材料的選擇上更有針對性。孩子們在主體材料的同時,也用到了很多輔助材料,大家的意見很統(tǒng)一。本次建構無論從建構作品、孩子的分工合作,還是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都有了大大的提升。
在游戲后組織孩子進行作品交流,在交流時孩子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
第三次建構:
本次建構主要是針對上次建構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調整,對各自搭建的場館進行完善及優(yōu)化,也可以進行適當?shù)匮b飾。
觀察與分析:
從活動中可以看出,幼兒能對場館內進行細微的布局及裝飾,注意建筑物的美觀性。如海洋館,主體材料是碳化積木,孩子們將小磚塊、長板、半圓形用圍合的方式將場館的總輪廓布置出來。場館內的設施也呈現(xiàn)了出來:用小磚塊鋪成從低到高的觀眾看臺;用短板平鋪加蓋頂變成海豚的家;用藍色的紙磚塊作為海豚表演的舞臺;用藍色的皺紋紙做水。
感悟:
本次建構的主題來源幼兒的經驗與興趣,整個建構活動中,教師首先通過收集圖片、談話活動、設計場館等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恐龍園場館的認識;其次,通過相互評價,發(fā)現(xiàn)問題并探索解決的方法幫助幼兒解決建構中的難點。在一系列的支持下,幼兒建構出“中華恐龍園”。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不斷地進行各種發(fā)現(xiàn)和探索,這些在孩子的學習歷程中是非常重要,也非常珍貴的。
在整個建構過程中,教師給予幼兒更多的是“放”,“放手”讓幼兒自主建構、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放手”讓幼兒與同伴交流、協(xié)商、合作,最終解決問題。當然,這個“放”并不是放任不管,在建構中教師通過觀察幼兒的建構游戲情況,及時判斷孩子的建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