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爽
[摘要]在應用型本科高校建設背景下,古代漢語教學面臨諸多問題。這要求我們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
[關鍵詞]古代漢語;應用;實踐;教學改革
古代漢語課程是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必修課,主要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閱讀和欣賞古代文獻的能力,以此更好地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古代漢語尤其是上古漢語書面語與現(xiàn)代漢語差別很大,學生普遍感到難學、興趣不高。在當前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背景下,古代漢語的教學面臨諸多問題,也面臨著很大挑戰(zhàn)。
一、古代漢語教學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背景下面臨的問題
(一)學生基礎較差,缺乏古文功底
跟一般綜合性大學相比,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學生基礎普遍較差,缺乏一定的古文功底。甚至很多學生不認識古代漢語教材中的繁體字。這導致學生對古代漢語有情感上的抵觸,理解上也有困難。
(二)內容多,課時少
古代漢語課程內容非常豐富,不僅具有文字、詞匯、語法、音韻、訓詁等方面的語言知識,而且還包括古代天文、歷法、地理、禮俗等方面?zhèn)鹘y(tǒng)文化知識。同時,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背景下課時總量又一再壓縮,非常有限。因此很多內容需要學生課后自學。由于古代漢語歷時久遠,與現(xiàn)代漢語存在很大差異,這些差異造成古代漢語內容深奧,學生自學存在一定困難。
(三)缺少課程實踐環(huán)節(jié)
古代漢語課程傳統(tǒng)教學以知識講授為主,雖然缺少獨立設置的實踐環(huán)節(jié),但由于課時非常充足,學生還是能夠潛移默化地獲得能力的提升。然而,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背景下,如果缺少實踐環(huán)節(jié),就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提高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
二、應用型本科背景下古代漢語教學改革的對策、建議
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背景下古代漢語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以及古代漢語課程的性質和培養(yǎng)目標,要求我們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chuàng)新。
(一)落實教學目標,提高學生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要求學生不僅要獲得本專業(yè)領域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更要具備相應的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我們應該結合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努力開掘實踐教學模式,增設獨立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比如:
1.古書閱讀實踐教學。指導學生閱讀古書。定期為學生提供古代文獻閱讀書目,尤其是提供一定數(shù)量的影印原版文獻材料,讓學生通過閱讀原典熟悉古代文獻,同時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標點、翻譯古代文獻,指導學生利用工具書解決在古書閱讀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語言問題和解決語言問題的能力。除了紙質文獻,還應指導學生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閱讀古代文獻。
2.文言寫作實踐教學。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寫作能力應作為其主要的應用能力來培養(yǎng)。我們認為,培養(yǎng)學生寫淺近文言文的能力也應該是古代漢語的教學目標之一??梢砸龑W生先從模仿開始,改寫白話文,用文言進行新聞報道及個人自傳的寫作,安排各種類型、不拘形式地寫,補寫文言、續(xù)寫文言等,使古代漢語課程發(fā)揮學生所期待的應用價值。通過文言寫作實踐,一方面鞏固其所學古漢語知識,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充分體會古漢語莊重凝練的表達優(yōu)勢,并不斷自覺地加以應用,今后能真正對其寫作有所幫助。
3.改編古典文獻實踐教學。為了加深學生對古典文獻的理解,鼓勵學生對經典文獻進行改編。可根據(jù)自己的興趣改編成散文、詩歌、小說或者劇本。比如學習了《鄭伯克段于鄢》,我們要求學生改編成了劇本,并且搬上了舞臺。學生在改編、演出的過程中,更深入理解了原典的精髓和原典中滲透的傳統(tǒng)文化。
4.運用音韻、修辭知識的實踐教學。鼓勵學生把傳統(tǒng)文化藝術與現(xiàn)代藝術相結合,組織學生對流行歌曲歌詞的用典修辭及押韻現(xiàn)象進行分析,舉行歌詞創(chuàng)作比賽;結合“詩律”的教學,組織學生進行楹聯(lián)寫作比賽。
這種目標明確的學習有效地解決了學生不知道為什么學,不知道學了有什么用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語言文字應用能力。
(二)調整教學內容,重視文化傳承
1.調整教學內容,突出應用性
古代漢語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是“通論+文選+常用詞”,雖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應用型本科院校建設背景下,這種模式把通論、文選、常用詞割裂開來,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結合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目標,我們作了如下調整:以文選為主,以文選閱讀帶動通論部分和常用詞的學習。選取一部分文選以教師講授為主,一部分文選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講授時,要為學生做好示范;學生自讀時,要求學生分組提交PPT,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教師進行補充。補充講解時應該擴大范圍來解釋,把該點知識所在的體系講出來,讓學生要對該知識不僅要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對其所處的位置環(huán)境弄清楚,搞明白。教師要在整個過程中起到一個主控的作用,對學生的自讀情況總結、答疑、歸納,尤其是在閱讀方法上予以指導。
2.加強與相關學科的聯(lián)系
古代漢語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語言類課程中處于承上啟下的重要位置。前有現(xiàn)代漢語,后有語言學概論和相關專題等。有一些知識點在各課程中都會涉及到,這就需要考慮如何提高效率,避免知識點的重復講授。比如文字中的六書問題,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都會講到,但由于六書主要適用于古代漢字,因此適合在古代漢語課程中進行詳細講解,現(xiàn)代漢語課簡單講一下即可。古代漢語中有音韻學、訓詁學的知識,后面的古代漢語專題課還會有相關知識。由于音韻學、訓詁學知識難度較大,我們在古代漢語課中就只是做一下知識的鋪墊,到專題課時再詳細講解。這需要把整個語言類課程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減少不必要的、重復的知識介紹,提高了課堂效率。
3.以課程教學為基準建構文化傳承平臺
語言和文化密切相關,學習語言不能不了解相關的文化。因此,古漢語的教學不能只注重字、詞、語法等的講授,從而忽略了課程文化傳承的使命。在教學過程中,要協(xié)調好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傳承文化的關系,文選中有很多地方體現(xiàn)了古代文化知識,而學生又不甚了解。古代文化知識如果單獨講授,會缺乏一定的語境,學生有時會難以理解。但是如果結合文選,學生就會印象深刻,并能靈活理解。我們可以把這些內容穿插到文選中去講,潛移默化地讓學生認識古代、走近古代。既增長了學生的知識,又能從根本上解決古文閱讀的問題。
(三)改革教學方法,調整教學模式
1.按先易后難的原則調整授課內容的順序
古代漢語一般的講課順序是文字、詞匯、語法、音韻、訓詁。但由于文字部分涉及到古代漢字,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困難。為了順利讓學生進入到古代漢語的學習,不妨先從講授古今變化相對最穩(wěn)定的語法人手。古今語法一脈相承,現(xiàn)代漢語依然保留了很多古代漢語的語法現(xiàn)象,比如“唯利是圖…‘唯命是從”就是古代漢語的賓語前置現(xiàn)象,“龜縮”“鳥瞰”等構詞法體現(xiàn)的是古代漢語的名詞作狀語現(xiàn)象。由于學生剛剛學完現(xiàn)代漢語,因此對于這些語法現(xiàn)象很容易理解并且接受。這樣由易而難,符合人的一般認知規(guī)律,不會造成學生最初的畏難心理。
2.合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古代漢語課教學過程中要合理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充分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1)建立微信公眾平臺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
為了彌補古代漢語課時量的不足,也為了加強跟學生的互動,建立關于古代漢語學習的微信公眾號。利用此平臺為課程服務,強調一些很重要但容易被忽視的細節(jié)問題,補充一些古代漢語知識,對作業(yè)和考試情況進行總結。定期推送學生的優(yōu)秀實踐作業(yè)。同時還可以通過平臺把傳統(tǒng)文化知識介紹給學生。這樣通過微信公眾平臺,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做到了無縫鏈接,學生的學習不再局限于有限的課時,大大拓展了學習的時間,同時也加強了師生之間的溝通和聯(lián)系。
(2)不過分依賴多媒體教學
古代漢語多媒體教學課件有圖片、有音樂、有視頻,使教學更加直觀,,能夠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不能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萍际侄蔚氖褂檬前央p刃劍,一方面為教學注入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得學生產生懶惰思想,不再記筆記。因此還要保持統(tǒng)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去感受語言,讓課堂上提供的材料和知識在學生腦中留下印記,這樣才可能真正提高教學效果。
(3)充分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
在古代漢語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與古代漢語課程相關的豐富的網絡資源。如網絡中的漢典、東方語言學、國學網站、易文網的工具書在線、中華博物網的工具書、語言文字網等都是古代漢語教學過程中可以使用的網絡資源。要指導學生學會查詢、使用網絡中大量的電子資源,如《十三經注疏》、《二十五史》等,從而完成閱讀實踐教學。
3.注重實踐環(huán)節(jié),努力提高學生能力
在教學設計上,強調課程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要充分體現(xiàn)實踐教學的理念,通過實踐環(huán)節(jié)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在教學過程中,多運用實踐教學模式。在課堂教學中,提倡師生之間的良性互動,多運用啟發(fā)式、討論式教學法,發(fā)揮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參與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